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劉強】孔子的“口述自傳”——《論語新識?為政篇》第四章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6-09-25 22:52:33
        標(biāo)簽:
        劉強

        作者簡介:劉強,字守中,別號有竹居主人,筆名留白,西歷一九七〇年生,河南正陽人,復(fù)旦大學(xué)文學(xué)博士。現(xiàn)任同濟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教授,詩學(xué)研究中心主任,詩學(xué)集刊《原詩》主編、古代文學(xué)與語言學(xué)研究所所長。出版《世說新語會評》《有刺的書囊》《竹林七賢》《魏晉風(fēng)流》《驚艷臺灣》《世說學(xué)引論》《清世說新語校注》《論語新識》《古詩寫意》《世說三昧》《穿越古典》《曾胡治兵語錄導(dǎo)讀》《世說新語研究史論》《世說新語資料匯編》(全三卷)《四書通講》《世說新語新評》《世說新語通識》等二十余種著作。主編《原詩》四輯、《中華少兒詩教親子讀本》十一卷、《世說新語鑒賞辭典》及論文集多種。

        孔子的“口述自傳”——《論語新識?為政篇》第四章

        作者:劉強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八月廿五庚戌

                  耶穌2016年9月25日

         

         

         

           


        《論語新識》,劉強著,岳麓書社2016年9月版。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①,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順⑤,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⑥?!?/p>

         

        【新注】

         

        ①  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有(yòu),通“又”。志于學(xué):立志學(xué)道。

        ②  而立:而,能也。立,蓋指立學(xué)、立身、立人、立禮、立道也。

        ③  不惑:惑,困惑、迷惑、誘惑。不惑,不疑有定之義?!都ⅰ罚骸坝谑挛镏?dāng)然,皆無所疑,則知之明而無所事守矣?!?/p>

        ④  天命:《集注》:“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賦于物者,乃事物所以當(dāng)然之故也。知此則知極其精,而不惑又不足言矣?!?/p>

        ⑤ 耳順:順耳?!都ⅰ罚骸岸槪劷酝ㄒ??!?/p>

        ⑥  從心所欲不逾矩:從,遵從。逾,逾越。

         

        【新譯】

         

        孔子說:“我十五歲有志于求學(xué)問道;三十歲學(xué)有所成,能立身于道中;四十歲能通達(dá)事理而不迷惑;五十歲時,能窮理盡性,知道什么是天命了;到六十歲,于所聞之理無不明白貫通,于非議之語無不順耳無礙;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行事,但不會逾越規(guī)矩和法度。”

         

        【新識】

         

        前三章談為政之道,本章忽宕開一筆,記夫子自道其一生進(jìn)學(xué)歷程,可謂“夫子口述自傳”和“簡明年譜”?!皬男乃挥饩亍保瑢嵰嗪魬?yīng)上章“有恥且格”句,言修身成德之“內(nèi)圣”工夫有至于如此自由逍遙之境者。夫子一生為學(xué)次第,求道階程,深耕精進(jìn),超凡入圣之妙,盡在其中矣!

         

        本章又可視為孔學(xué)“心經(jīng)”,足為萬世學(xué)者立法??鬃訃L言:“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可知圣人必可學(xué)而至,孔子即凡而圣,其一生進(jìn)路,蓋有六端:

         

        一曰立志。人生在世,不可不立志。志者士之心,立志即立心。人為天地之心,無志則無心,無心則不可以立人。欲立人,必先立學(xué),欲立學(xué),必先立志?!抖Y記·曲禮上》說:“人生十年曰幼,學(xué)?!狈蜃幽晔宥爸居趯W(xué)”,蓋立志之謂也。所立何志?曰:求學(xué)之志也。所求何學(xué)?曰:成道之學(xué)也。皇侃疏稱:“志者,在心之謂也??鬃友晕夷晔宥鴮W(xué)在心也。十五是成童之歲,識慮堅明,故始此年而志學(xué)也。”又,朱熹《集注》:“古者十五而入大學(xué)。心之所之謂之志。此所謂學(xué),即大學(xué)之道也。志乎此,則念念在此而為之不厭矣。”朱子所謂“大學(xué)之道”,實即學(xué)大人、成君子、希賢希圣之道也。今人不尚立志,即使立志亦與大學(xué)之道無涉,或“志于錢”,或“志于官”,或“志于名”,均子夏所謂“小道”,雖有可觀,而致遠(yuǎn)恐泥者也。

         

        二曰立人?!叭ⅰ保肆W(xué)、立禮、立人、立道之謂也?!蹲雍逼房鬃诱f:“可與共學(xué),未可與適道??膳c適道,未可與立?!笔菍W(xué)必求立,不學(xué)不立,不立不學(xué)也。夫子年十五立志于學(xué)道,歷十五年而后有所成。何晏《集解》釋“立”說:“有所成立也?!被寿妒琛罚骸肮湃巳昝饕唤?jīng),從十五至三十是又十五年,故通《五經(jīng)》之業(yè),所以成立也?!倍褰?jīng)之中,關(guān)乎立身者以禮為重,孔子嘗謂:“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又說:“不知禮,無以立也?!鄙w夫子三十之年,業(yè)已通經(jīng)致用,于禮學(xué)尤為精研,卓然而為當(dāng)世之禮學(xué)大師。故此“立”字,可謂立于禮,亦可謂立于道,皆統(tǒng)歸于學(xué)矣。

         

        三曰立智。前引《子罕篇》孔子又云:“可與立,未可與權(quán)?!薄岸ⅰ鄙w能守經(jīng)立道,“不惑”蓋能通變達(dá)權(quán)。夫子嘗言:“知者不惑?!薄独献印芬喾Q:“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彼^“不惑”,蓋謂經(jīng)明行修,于事物當(dāng)然之理皆無疑惑,于外來誘惑皆能抵御。張子厚稱:“強禮然后可與立,不惑然后可與權(quán)。”蘇轍亦云:“遇變而惑,雖立不固。四十不惑,可與權(quán)矣?!惫省八氖换蟆?,正是“智者”之境界??鬃佑謬L說:“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薄八氖?、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蓋四十之年,人生過半,學(xué)養(yǎng)日厚,閱歷日豐,如不能自知知人,明心見性,真可謂虛度韶華,蹉跎歲月矣。無獨有偶。孟子也有“四十不動心”之自陳。蓋“不動心”者,正“不惑”之謂也,此立智之境已為孔、孟二圣所證成,斷斷乎不虛不誣矣。

         

        四曰立命??鬃诱f:“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庇终f:“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贝私苑蜃又烀笏浴7蜃佑謬L說:“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xué)《易》,可以無大過矣?!鄙w夫子“五十而知天命”,必與學(xué)《易》有關(guān)。夫子所謂“知天命”,略而言之,其義有三:其一,夫子五十之后,道與天合,遂知天命之在我,文武之道或曰斯文亦在我。故其每遇困厄,信愈篤而志愈堅。夫子過宋,遭桓魋之厄,乃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又嘗畏于匡,亦有豪言曰:“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此皆夫子知天命在我之確證。其二,雖知天命在我,然值此亂世,禮壞樂崩,終不能行道于天下。故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保罢l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又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贝私苑蜃又疤烀慌c我”之確證也。其三,雖知“天命不與我”,道亦終不可行,然絕不使道墜失于地,故夫子“干七十余君無所遇”,反而愈挫愈奮,百折不撓,顛沛造次,而不改其志。此一種“知其不可而為之”、“居易以俟命”之精神,千載之下思之,猶覺驚心動魄!此正中華文明歷數(shù)千年而不亡之“靈根”、“慧命”矣!歸根結(jié)底,蓋夫子未能忘情于天下蒼生也。面對“天下滔滔皆是”的質(zhì)疑,夫子說:“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毖韵轮?,正因天下無道,我才要如此棲棲遑遑,奔走劬勞。“丘不與易”,便是“盡人事,聽天命”!如此擔(dān)荷天下道義與人類未來之愿心與愿力,真可與日月同輝,與天地永久。故夫子知天命之后,不僅是一智者,亦且是一勇者耳。偉哉夫子!壯哉夫子!

         

        五曰立仁。夫子年五十五,去魯適衛(wèi),輾轉(zhuǎn)于宋、衛(wèi)、陳、蔡之間凡十四年,至六十八歲,自衛(wèi)返魯?!傲槨?,正夫子知天命之后,于流離轉(zhuǎn)徙中所達(dá)到之境界。漢儒鄭玄釋“耳順”說:“聞其言而知其微旨也?!被寿妒琛芬蹂鲈唬骸岸?,言心識在聞前也?!薄岸槨保嗫山鉃椤绊樁?,即對一切聽入于耳者,皆不覺有何不順,亦不能對自己有何損益,正是“上智不移”,亦君子不惑、不憂、不懼、不慍之況也。一部《論語》,皆夫子與弟子相與論學(xué)論道、應(yīng)機設(shè)教、因材施教之實錄,若非夫子德性圓滿,智慧具足,焉能有此一金聲玉振、小叩大鳴之境界?孔子說:“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薄叭收弑赜杏?,勇者不必有仁?!薄额仠Y》篇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可知“耳順”之境,不僅是不惑、知命之上的一種智慧境界,更是兼具智、仁、勇之“三達(dá)德”的一種道德境界。事實上,“耳順”不唯不憂不懼,亦且樂在其中。夫子還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庇终f:“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此與《易傳》“樂天知命,故不憂”正相吻合,皆夫子已為仁者之確證。內(nèi)省不疚,心地光明,默識心通,忠恕一貫,無所違逆,樂以忘憂,正是超入圣域之象也。夫子雖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然耳順之境實可下一轉(zhuǎn)語:“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六曰立圣。若說“耳順”為仁者之境,則“從心所欲不逾矩”當(dāng)是圣人之境。夫子一生學(xué)不厭,誨不倦,日就月將,一往無前,其最終成果,乃是為天地后世立一“人極”。“圣”便是人之極?!渡袝ず榉丁氛f:“睿作圣?!眰髟疲骸坝谑聼o不通謂之圣?!庇帧墩f文》:“圣,通也。”按語云:“耳順之謂圣。”《風(fēng)俗通》則說:“圣者,聲也。言聞聲知情。”是知“圣”之為言,必能貫通天地神人。故《周易·文言傳》云:“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此處的大人,也即圣人。圣人者,以人合天、天人合一之人也。又,周敦頤《通書·志學(xué)》云:“圣希天,賢希圣,士希賢?!敝祆涓M(jìn)一步指出:“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于天地。既生此人,則天又在人矣?!笨鬃油砟陮嵰褏⑼柑斓厝f物,故其嘗曰:“予欲無言?!旌窝栽??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又說:“不怨天,不尤人,下學(xué)而上達(dá),知我者其天乎!”夫子一生貫徹為己之學(xué),學(xué)求在己,不欲人知,故能“人不知而不慍”,究竟言之,非夫子真不欲人知,實是其后來境界,俗人不可與知,唯有天知地知也!此一種境界,不僅是一種“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大孤獨,也是一種“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大自由!“從心所欲不逾矩”,與“無可無不可”一樣,體現(xiàn)了人心與天理、良知與良能、自由與秩序的高度統(tǒng)一。孟子祖述孔子,嘗言:“大而化之之謂圣?!庇终f:“孔子,圣之時者也。”“出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薄翱鬃又^集大成?!睗h儒揚雄也說:“觀乎天地,則見圣人?!背填U則謂不然,說:“不然,觀乎圣人,則見天地!”凡此種種,正是夫子以人合天、參贊天地化育之圣人境界的最佳證明。

         

        今按:本章實乃孔子一生進(jìn)學(xué)成道之“傳神寫照”,也是古今中外最為動人的勵志箴言。明儒顧憲成稱:“這章書是夫子一生年譜,亦是千古作圣妙訣?!卞X穆亦云:“自志學(xué)而立而不惑,皆下學(xué)。自此以往,則上達(dá)矣?!闭\哉斯言也!


        責(zé)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