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北辰作者簡介:周北辰,名亞林,字北辰,西元一九六五生,祖籍貴州遵義。一九八七年畢業(yè)于貴州師范大學中文系,一九九〇年至一九九八年任教于貴州師范大學。一九九六年起,師從當代大儒蔣慶先生,并隨蔣先生創(chuàng)辦陽明精舍。二〇〇〇年辭去大學教職,投身儒家文化復興事業(yè),并在各地傳道講學。著有《儒教要義》《儒商管理學》《守望精神家園》。 |
我為什么支持中國父親節(jié)倡議書
作者:周北辰(深圳孔圣堂主事)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首發(fā)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五月初三日乙丑
耶穌2015年6月18日
時下中國人習以為常乃至趨之若鶩的所謂“父親節(jié)”,源于美國,即每年六月的第三個周日。這個日子對中國人而言,是一個莫名其妙的日子,不具有任何意義,與中華民族、中國文化、中國歷史沒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基于此,在下主持的深圳孔圣堂,聯(lián)合全國十家民間社團發(fā)布《關(guān)于恢復和過好中國父親節(jié)的倡議書》,希望能夠提醒國人,我們應該過我們自己的父親節(jié)。
中國有自己的父親節(jié),中國的父親節(jié)誕生于七十年前。在抗日戰(zhàn)爭中,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難之際,無數(shù)英勇的中華男兒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新的長城,為中華民族撐起了一片獨立而有尊嚴的天空。在那災難深重的歲月里,他們就是我們民族的天,是我們幸存下來的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天??箲?zhàn)勝利后,為紀念光榮捐軀的中華男兒——那些可歌可泣的父親和準父親們,社會各界仁人志士共同倡導并擬定:以每年八月八日,即“爸爸”的諧音之日為中國的父親節(jié)。時至今日,臺灣仍然延續(xù)此節(jié)日傳統(tǒng)。
中國文化經(jīng)典《易經(jīng)》曰:“乾為父,坤為母”。對每個中國人而言,父親就是我們的天。是父親用他那寬厚有力的臂膀,為我們撐起了一片天空。在這片天空里,我們衣食不愁,溫暖恬靜,安全舒適,無憂無慮,快樂成長。在我們幼小的記憶中,父親就永遠不辭辛勞,奔波不倦,無怨無悔。父親如天,父愛如山。父親于我們不僅有生身之恩,有養(yǎng)育之恩,護佑之恩,也是我們?nèi)松猛旧系谝晃粚?。故儒家?shù)千年來,視父子綱常為人倫之最。
然而近代以來,隨著反傳統(tǒng)及全盤西化的文化激進主義思潮的泛濫,傳統(tǒng)父子綱常和人倫大道被刻意丑化,父親的形象被歪曲成為封建家庭父權(quán)專制的代表,激進主義者蠱惑不明就里的年輕人與父親爭平等,爭權(quán)力,甚至背叛家庭,枉顧父子綱常,其目的在于顛覆儒家禮法制度和人倫秩序,以達到他們“砸爛舊世界”的目的。正因為如此,百年來中國才出現(xiàn)了“父不父,子不子”的社會亂象,罵父者有之,打父者有之,弒父者有之。父子綱常的毀壞,成為中國近代以來社會禮崩樂壞道德淪喪的開端。今天,要復興民族傳統(tǒng)文化,首先就要重建父子倫常。父親節(jié),正是重建儒家人倫秩序的一個重要途徑。
因此,效仿美國等西方國家過他們的父親節(jié),表面上是跟風、隨大流,背后反映的是文化不自信,甚或有崇洋媚外之嫌。除了助推人倫大義上的價值紊亂,實質(zhì)性意義很少很少。
“八八父親節(jié)”,具有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爭取民族生存、國家獨立與世界和平的偉大意義,具有紀念和感恩抗戰(zhàn)先烈的崇高內(nèi)涵。當今的國際競爭,不再僅僅是軍事和經(jīng)濟的競爭,更是文化軟實力的競爭。復興傳統(tǒng)文化,重建父子天理人倫秩序已成大勢所趨。
中國人過中國人自己的父親節(jié),有如下意義:
(一)紀念抗戰(zhàn)英雄,勿忘國恥。
(二)不過美國父親節(jié),拒絕“文化殖民”。
(三)復興民族傳統(tǒng),重拾父子人倫,在家盡孝,為國盡忠。
(四)強化父親作為“一家之主”和“兒女之天”的社會角色定位,警醒每一個父親都要為兒女付出自己所有的慈愛,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
(五)有助于重建中國家庭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秩序的建構(gòu)。
我們衷心地希望,在父親節(jié)這一天,每一個兒女都能對父親說一句感恩的話語,送父親一份特殊的禮物。也衷心希望,每一個父親在這一天都能給孩子們一個鄭重的承諾:無論爸爸去哪兒了,這一天我必定回家!
同胞們,如果要避免成都李思怡的悲劇再度發(fā)生,如果要根除畢節(jié)留守兒童自殺事件給我們的社會帶來的恥辱,我們就必須擁有更多的好父親。
我們堅信,過中國人自己的父親節(jié),一定會給我們的社會帶來更多的好父親!
【附錄】
十家民間社團聯(lián)署《關(guān)于恢復和過好中國父親節(jié)的倡議書》
http://www.lfshouyuan.com/article/id/5660/
責任編輯:葛燦燦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