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李景林】以百姓心為心

        欄目:快評熱議
        發(fā)布時間:2017-01-23 09:18:09
        標簽:
        李景林

        作者簡介:李景林,男,西元一九五四年生,河南南陽人,吉林大學歷史學博士?,F(xiàn)任四川大學文科講席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兼任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等。著有《教化的哲學——儒學思想的一種新詮釋》《教養(yǎng)的本原——哲學突破期的儒家心性論》《教化視域中的儒學》《教化儒學論》《孔孟大義今詮》等。

        以百姓心為心

        作者:李景林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臘月初九日癸巳

                  耶穌2017年1月6日

         

        2014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招待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堅持‘以百姓心為心’,傾聽人民心聲,汲取人民智慧,始終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讓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p>

         

        “以百姓心為心”出自《老子》四十九章:“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彼畜w現(xiàn)了老子的治道,或曰將道施治于國家天下的原則?!暗馈笔堑兰艺軐W的一個核心概念。老子的“道”是一個自然的原則,而其所言治道,則是這一自然原則在政治上的表現(xiàn)。

         

        《老子》二十五章說:“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笔茄匀撕吞斓厝f物皆取法于“道”,或以道為法則,而“道”則是一自然的原則?!暗婪ㄗ匀弧?,《河上公章句》注云:“道性自然,無所法也。”乃謂道本性“自然”?!独献印啡拢骸暗莱o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薄独献印啡哒拢骸盁o名之樸,夫亦將無欲。”道是“無名之樸”,樸亦即自然。以“樸”來標識道的特性,亦是肯定道的本性在于自然。又《老子》二十八章說:“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薄皹恪笔窍鄬τ凇捌鳌倍缘摹!捌鳌笔欠只唧w成形之物,“樸”則指未分化的自然的整全性。老子常以“復歸于樸”“復歸于嬰兒”來標志人所達到的一種“常德”的境界。不過,這個“復歸”,并非實質(zhì)性地“回到”?;貧w自然,亦非否定文明,回到刀耕火種的自然狀態(tài)。“大制不割”,制即制度、人文或文明。圣人以“樸”蒞天下,即以自然的原則治理天下,其所能達到的最理想的制度(大制)或文明,就是要保持文明與自然的連續(xù)性,而不割裂人的存在之自然生命的整全性(不割)。這是“道”作為自然的原則落實于政治之理想的效果。

         

        而“道”施之于政治,則表現(xiàn)為一“無為”的原則。人的“有為”出于人心之分別與造作,因而常常有悖于自然。與人為相對,自然也就是“無為”?!独献印啡哒抡f:“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薄独献印肺迨哒抡f:“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老子》十七章說:“太上,下知有之……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钡佬宰匀唬推渑c宇宙萬有的關(guān)系而言,乃表現(xiàn)為“無為”。圣王之治,取法于“道”,亦當以“無為”為原則。這個“無為”,并非無所作為。人之“有為”出自人心,人心有知,故常于人、物的自然差異性之上,施以虛妄的價值分別。如人往往自貴而相賤,自是而相非,自師其心,而以己意強加于人和物,人、物由是而失其自然的真性。因此,“我無為而民自化”,就是要消解人心“意、必、固、我”等種種偏蔽,不以人為的故意強加于天下百姓,而能因任百姓之“自然”和“自化”。自然、自化即由其本性,自己化生而不假外力。故就人心或人的精神層面而言,“我無為而民自化”也就是“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圣人“貴言”,不以己意(常心)強加于人,乃能因任百姓之意愿(百姓心)而各各“自化”,自成其性?!笆ト藷o常心,以百姓心為心”,表現(xiàn)了一種自然無為的施治原則。

         

        道家的自然原則,又特別強調(diào)個體差異性的實現(xiàn)。前引《老子》二十五章“道法自然”,王弼注云:“道不違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于自然無所違也?!蔽镉写笮 ㈤L短、高下,人有智愚、剛?cè)?、強弱,舉凡世間萬有,莫不差異各別,維齊非齊,不可一同。道性自然,其具體的表現(xiàn)就是肯定和尊重人、物之自性差異,“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因任萬物之自性而隨處成就之,使人之性、物之理各有其自然本然的實現(xiàn)?!独献印范哒滤^“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講的亦是這個道理。人、物各有自性,亦各有自身的價值。世間萬有,性命各異,人、物各自歸根復命,實現(xiàn)其天然的性命差異,其存在的價值是平等的、齊一的。故人無棄人,物無棄物。莊子言“齊物”,亦是要以人、物之自性差異的實現(xiàn)為前提,來達成其在存在價值上的平等性或齊一性。道家的政治和價值論,乃主張據(jù)人、物之自性以理解和成就其自身的存在和價值,而非從一個外在于人、物的抽象同質(zhì)性的價值標準來衡定其價值。

         

        在當代社會,“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這一施政原則所體現(xiàn)的尊重個體差異的平等精神,仍具有重要的思想和實踐意義。

         

        責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