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新書】林桂榛著《先秦儒家“性與天道”論考原》出版簡介及總目錄

        欄目:新書快遞
        發(fā)布時(shí)間:2017-02-17 16:40:05
        標(biāo)簽:
        林桂榛

        作者簡介:林桂榛,贛南興國籍客家人,曾就學(xué)於廣州、北京、武漢等及任教於杭州師範(fàn)大學(xué)、江蘇師範(fàn)大學(xué)、曲阜師範(fàn)大學(xué)等,問學(xué)中國經(jīng)史與漢前諸子,致思禮樂(楽)刑(井刂)政與東亞文明,並自名其論爲(wèi)「自由仁敩與民邦政治」。

         

        林桂榛著《先秦儒家“性與天道”論考原》出版簡介及總目錄


             

         

          


         


        書名:《先秦儒家“性與天道”論考原》  

        作者:林桂榛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

        時(shí)間:2015年12月


        【出版參數(shù)】

         

        天道天行與人性人情:先秦儒家“性與天道”論考原

        林桂榛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5.12

        16開本,26.25印張,總442千字,定價(jià)90.00元(平裝),總422頁(不含封)

        (正文380頁,序言18頁,創(chuàng)新要點(diǎn)2頁,中英摘要14頁,目錄4頁,插頁4頁)

        Ⅰ.①天…?、?①林… Ⅲ.①儒家—哲學(xué)思想—研究—先秦時(shí)代?、?①B222.05

        ISBN:978-7-5161-5247-81,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shù)據(jù)核字(2014)第297501號

        (▲精裝本限作者有且印量極少,用以贈閱;市面只發(fā)行平裝本,不發(fā)行精裝本)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深研孔孟荀的天道論、人性論,探賾索隱,正本清源,新意迭出,創(chuàng)見紛呈,如提出:孔子精通天文與歷數(shù),其天道論是基于天體運(yùn)行的“陰陽五行”易道哲學(xué);孟子持倫理本體化的天人貫通論,將人德本性化與天道化,故就歷數(shù)性天道五行說以張人德五行說;荀子持理智的天文學(xué)天道觀,弓荀學(xué)派天道論實(shí)是對孔子易學(xué)天道論的正確繼承與發(fā)展。本書對“道-易-陰-陽”等字義的辨正,對“五行”本義及“五材”如何附會到“五行”的破解,對思孟學(xué)派將五種人德附湊到天道五行而言德性五行并推崇“圣-聰-聞”等的揭示,對《孟子》“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章含義的考定,對子弓非孔子弟子冉雍仲弓乃楚人馯臂子厷并“厷”字衍作弓、弘、宏等的厘證,對《荀子?性惡》篇“性惡”命題由“性不善”而訛(訛于西漢末劉向之誤改)及荀子不持性惡論而持性樸論、習(xí)偽論的辨原,對荀子性樸論之理論結(jié)構(gòu)、學(xué)說源流、價(jià)值意義的分析,對弓荀、思孟學(xué)派思想分歧的解剖,皆極富創(chuàng)見及詳證,可謂有“括囊大典,網(wǎng)羅眾家,刪裁繁誣,刊改漏失”之功,先秦儒學(xué)“性與天道”的一些重大問題或疑難問題由此得到了辨正澄清。

         

        【作者簡介】

         

        林桂榛,客家人,1974年3月生于贛南興國縣,本科、碩士、博士分別就學(xué)于華南師范大學(xué)政法系、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哲學(xué)研究所、武漢大學(xué)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又先后任教于杭州師范大學(xué)、江蘇師范大學(xué)、曲阜師范大學(xué)。為學(xué)效法清代樸學(xué),推崇思想史、學(xué)說史、觀念史、制度史、生活史等的歷史考證,無文史哲法諸局限或門戶;主要問學(xué)中國經(jīng)史與漢前諸子,致思禮樂刑政與東亞文明,并自名其論為“自由仁敩與民邦政治”。著有《“親親相隱”問題研究及其他》、《天道天行與人性人情——先秦儒家“性與天道”論考原》等書及其他眾多論文,另有《荀子》、《樂記》、《易傳》等研究著作將面世。

         

        【出版資助】

         

        本書的出版獲得了2013年度江蘇師范大學(xué)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優(yōu)秀學(xué)術(shù)著作出版基金的資助,并獲得了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項(xiàng)目“荀子疑難問題辨正與荀子思想體系研究”(14BZX041)、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重大項(xiàng)目“中國人性論通史”(15ZDB004)的經(jīng)費(fèi)資助。

         

        【林桂榛《先秦儒家“性與天道”論考原》總目錄】

         

        總序:在創(chuàng)新語境中努力引領(lǐng)先鋒學(xué)術(shù)(任平)(p.1-6)

        序一:推陳出新,繞有別致(陳瑛)(p.1-4)

        序二:學(xué)究天人際,自成一家言(郭齊勇)(p.1-8)

        創(chuàng)新要點(diǎn)(p.1-2)

        摘  要(p.1-6)

        Abstract(p.1-8)

        目  錄(p.1-4)

         

        引 言(p.1)

         

        一、黑格爾對孔子的哲學(xué)批評(p.2)

        二、怎樣的哲學(xué)、孔子及儒學(xué)(p.5)

        (一)黑格爾“思辨的哲學(xué)”之外的學(xué)問就不是哲學(xué)?(p.6)

        (二)孔子的學(xué)問只有道德訓(xùn)諫之辭而無其他知識嗎?(p.10)

        (三)孔子的思想學(xué)問果真是沒有任何宏深的內(nèi)容嗎?(p.12)

         

        第一章 孔子天文學(xué)天道論(p.17)

         

        第一節(jié) 道與天道(p.21)

         

        一、“道”字初義及哲思泛化(p.21)

        二、兩種天道觀、天道理論(p.26)

        (一)本體論哲學(xué)的天道(p.26)

        (二)天文學(xué)的陰陽天道(孔子及易傳語錄五種之解)(p.31)

        1.“天何言哉?四時(shí)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下何思何慮?”(p.32)

        2.“故《易》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星辰盡稱也,故為之以陰陽”(p.36)

        3.“理順五行……與天道始,必順五行……是故立天之道曰陰與陽”(p.42)

        4.“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與孔子天文學(xué)知識(p.48)

        5.《易傳》“天地定立,山澤通氣,火水相射,雷風(fēng)相榑”的八卦敘述體系(p.57)

         

        第二節(jié) 天道與陰陽(p.65)

         

        一、易、陰、陽的字義(p.69)

        二、陰陽易道哲學(xué)的要義(p.76)

         

        第三節(jié) 四時(shí)與五行(p.79)

         

        一、“時(shí)”與“四時(shí)”(p.80)

        二、“行”與“五行”(p.82)

         

        第四節(jié) 孔子論性與血?dú)?/strong>(p.86)

         

        一、“性”、“習(xí)”之對說(p.87)

        二、“性謂人受血?dú)庖陨保╬.92)

        三、血?dú)庵耘c陰陽天道(p.95)

         

        第二章 孟子天論、性論辨(p.102)

         

        第一節(jié) 思孟“五行”考原(p.106)

         

        一、“五行”概念、觀念源流考辨(p.106)

        (一)五行本為歷數(shù)概念非材質(zhì)概念(p.108)

        (二)水火木金土五材附會歷數(shù)五行(p.115)

        (三)《尚書·洪范》“五行”概念問題(p.120)

        二、荀子的思孟“五行”批判問題(p.125)

        (一)思孟“五行”多解(p.125)

        (二)思孟“五行”正解(p.126)

        (三)“五行”說的幾種形態(tài)(p.130)

         

        第二節(jié) 溝通天人的性道論(p.131)

         

        一、獨(dú)以仁義禮知圣為“性”(p.131)

        二、由“性—德”到“天道”(p.134)

        (一)“德,天道也”(p.135)

        (二)“形色,天性也”(p.136)

        (三)“不安不樂,不樂無德”(p.140)

        (四)“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p.143)

        (五)配天道五行以立德性之五行說(p.145)

        三、“聖(圣)”與“聰”、“聞”(p.149)

        四、段玉裁勘“圣人之于天道也”句(p.158)

        五、“聖(圣)”:《尚書》與殷商傳統(tǒng)(p.159)

         

        第三節(jié) 孟子“性善”論的勉強(qiáng)(p.166)

         

        一、絕對的性善論(p.166)

        二、搖擺的性善論(p.169)

        (一)孟子的四個(gè)辯論點(diǎn)(p.170)

        1.為桮棬順杞柳性?戕杞柳性?(p.170)

        2.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p.172)

        3.犬、牛、人之性猶“白”之同?(p.173)

        4.乃若其情,則可為善;若為不善,非才之罪(p.173)

        (二)“惻隱之心”從何而來?(同情心:怵惕→惻隱)(p.180)

        三、“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辨正(p.187)

        (一)《孟子》說“性”的最后疑難點(diǎn)(p.188)

        (二)“故”字的“古”義與“攵”義(p.192)

        (三)作本初、原本義的故、本故、性故(p.197)

        (四)性、故、則、利、鑿、致及其章義(p.201)

         

        第四節(jié) 北宋江望的孟子批判(p.205)

         

        一、北宋道學(xué)的孟子改造(p.205)

        二、北宋江望的孟子批判(p.208)

        (附)宋本江望《性說》原文(p.212)

         

        第三章 荀子天論、性論考(p.216)

         

        第一節(jié) 子弓易學(xué)與弓荀學(xué)派(p.216)

         

        一、子弓非仲弓(冉雍)(p.217)

        二、子弓為楚人馯臂子厷(p.220)

        三、弓荀學(xué)派的天文學(xué)天道論(p.227)

         

        第二節(jié) 《荀子》“性惡”之校正(p.240)

         

        一、傳世《荀子》人性論的矛盾(p.240)

        (一)荀子嚴(yán)申“性—偽”之分(p.241)

        (二)荀子嚴(yán)申“善—惡”之別(p.242)

        (三)荀子嚴(yán)申“合—驗(yàn)”之則(p.243)

        (四)荀子嚴(yán)申“可—必”之異(p.243)

         

        二、“性惡”乃“性不善”之訛(p.244)

        (一)“性善”相反命題是“性不善”(p.245)

        (二)非證“性惡”,乃證“性不善”(p.247)

        (三)荀子駁性善、談樸偽、論化治(p.252)

        (四)本當(dāng)作“性不善”的其他證據(jù)(p.254)

        三、“性惡”可能始訛于西漢末年(p.256)

         

        第三節(jié) 性樸論的結(jié)構(gòu)與源流(p.260)

         

        一、“性惡”的懷疑與辯護(hù)(p.260)

        二、“性樸”論的理論結(jié)構(gòu)(p.263)

        (一)性、材、偽、積范疇及其關(guān)系(p.263)

        (二)循人性人情而教化與管制并行(p.267)

        三、“性樸”論的理論源流(p.268)

        (一)荀子“性樸”論的源(p.268)

        (二)荀子“性樸”論的流(p.271)

        (三)荀子走出玄學(xué)性道論(p.274)

        (附)宋本《荀子·性惡》??鼻鍢樱╬.277)

         

        第四節(jié) 由人性論到人情論(p.283)

         

        一、“天功”與“天情”(p.283)

        二、“因人情”而治天下(p.287)

        三、“法出于禮”的禮法論(p.289)

         

        結(jié)語 孟荀天人論的差異(p.299)

         

        附 錄(p.315)

         

        《無求備齋荀子集成》49冊總目錄(p.315)

        荀卿贊十二章——兼和楊海文教授(p.321)

        孟子得運(yùn)二千年、荀子失運(yùn)二千年(一)

        ——關(guān)于孟荀思想路向及學(xué)說命運(yùn)(p.324)

        孟子得運(yùn)二千年、荀子失運(yùn)二千年(二)

        ——再述孟荀的思想路向及學(xué)說命運(yùn)(p.332)

        各時(shí)期誰真正堅(jiān)持了孔子的路線(道)?(p.335)

        《易經(jīng)》的術(shù)數(shù)體系與思想體系

        ——孔子易道思想考原[論綱](p.341)

        正統(tǒng)儒家本無什么本體論及形而上學(xué)(p.345)

        挽武漢大學(xué)中國哲學(xué)三賢(三章)(p.353)

        致思尚經(jīng)史,為學(xué)避玄談

        ——林桂榛三十五學(xué)術(shù)自述(p.354)

         

        主要參考書目(p.358)

         

        跋 語(p.367)

         

        審查報(bào)告五則(p.371)

         

        后 記(p.376)

         

        附:印后??庇浟鶙l

         

        1、序二兩處“發(fā)聵”前兩字皆當(dāng)作“振聾”,作“耳”系誤校。

        2、頁68倒數(shù)行6-7“但其‘天之道’”處,刪“之”,系衍字。

        3、頁79段2“大極天而主日也”處,“極”字當(dāng)正作“報(bào)”字。

        4、頁224段2“《遼史?禮志》”處,“?”符當(dāng)正作“·”符。

        5、頁277倒數(shù)段3“性、惡”處,“、”符當(dāng)刪去,系頓號誤錄。

        6、頁378段1“天文學(xué)來加一矯正”處,“一”字當(dāng)正作“以”。




         

        責(zé)任編輯:姚遠(y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