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姜廣輝、禹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7-05-18 14:53:15
        標簽:
        姜廣輝

        作者簡介:姜廣輝,男,西元一九四八年生,黑龍江安達人。曾任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自2007年起為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教授。著有《中國經學史》《顏李學派》《中國文化傳統(tǒng)簡論》《理學與中國文化》《走出理學――清代思想發(fā)展的內在理路》等,主編《中國經學思想史》。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作者:姜廣輝、禹菲(姜廣輝、禹菲分別系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教授、博士生)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四月廿二日甲辰

        ? ? ? ? ? ?耶穌2017年5月17日


        ?

        【光明論壇·溫故】

        ?

        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中指出:“2013年秋天,我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倡議?!依畈谎?,下自成蹊?!?年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聯(lián)合國大會、聯(lián)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納入‘一帶一路’建設內容?!粠б宦贰ㄔO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yōu)楝F(xiàn)實,建設成果豐碩。”

        ?

        【正文】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本是漢代的民間諺語。桃樹和李樹向稱“嘉木”,陽春三月,桃花、李花為大自然裝點了美麗景色;桃子、李子成熟,則成為人們甜美的果實。桃樹和李樹不會說話,但人們來觀賞桃李之花、采摘桃李之果,樹下自然形成蹊徑。

        ?

        中國人自古喜歡桃李花色之美,《詩經·召南·何彼穠矣》說:“何彼穠矣,華如桃李。”桃樹種類頗多,花多粉紅之色,開花時節(jié),芳菲爛漫?!对娊洝ぶ苣稀ぬ邑病焚濏炋一ㄖ勒f:“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闭驗槿绱?,人們常以桃花的顏色來形容美女面容,如“面似桃花”“人面桃花”。李樹大者高丈許,樹之枝干如桃,葉綠而多,花多白色。相比而言,李花不如桃花艷麗,但李花淡泊雅潔,月夜仰頭觀賞,花團錦簇,有如仙子降臨,又非桃花可比。至于果實,桃子養(yǎng)生,民間有西王母仙桃會的傳說。李子美容,《歲時紀麗》云:“立夏日,俗尚啖李。諺曰:‘立夏得啖李,能令顏色美?!侨諎D女群作李會?!?/p>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語,最早見于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將軍即漢武帝時的名將李廣,生平具有傳奇色彩。他善于騎射,一次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箭鏃沒入石頭。他曾與匈奴大小70余戰(zhàn),匈奴人畏之,呼之“飛將軍”。李廣一生清廉,所得賞賜皆分給部下,家無余財。他忠心耿耿,但不善言辭,命運不佳。其死后,天下人皆為之流涕傷感。《史記·李將軍列傳》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淅顚④娭^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边@是把李廣比作了桃李之樹。唐代顏師古解釋說:“蹊,謂徑道也。言桃李以其華實之故,非有所召呼,而人爭歸趣,來往不絕其下,自然成徑,以喻人懷誠信之心,故能潛有所感也。”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給我們什么啟示?

        ?

        一是行在言先。中國人本是重視“實踐”和“實效”的民族,不尚空談和清談。在《論語》中,可以看到孔子有這樣一種思想,在“身教”與“言教”關系上,強調“身教”先于“言教”?!墩撜Z》載:“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古之人不敢輕立德言,怕自己做不到?!墩撜Z》又載:“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是說行動要走在言論的前面。《周易·系辭傳》也說:“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边@是說教育應培養(yǎng)學生講求務實,先躬行而后論說,反對專逞口舌之辯、嘩眾取寵的浮躁學風。嘩眾取寵雖然可能博得人們一時關注,所謂“別有妖妍勝桃李,攀來折去亦成蹊”,但最終還是被人們厭棄。

        ?

        二是公道自在人心。按舊史所論,李廣射藝精湛,戰(zhàn)功也多,屬于該封侯而未封侯之人,因而后人有“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之語。雖然李廣一生中未曾得到他應得的榮譽,但在當時士大夫和老百姓的心中,他贏得了尊重。所以司馬遷作《史記》,濃墨重彩專門書寫了他一生的事跡,并加上贊語,給予褒獎,可謂“公道自在人心”。所以明代何良俊說:“夫仕宦者,不難于獲上官之譽,而難于得下民之心;不難得民心于一時,而難系民思于身后。”

        ?

        三是得道多助。類似李廣的情況,各朝各代所在多有,班固《漢書》專門有《循吏傳》,一些為民請命的好官非但未能得到朝廷褒獎,反而因為不合“上意”被罷官,班固因而感嘆說:“夫君子之為政也,仁愛深矣。故其恩德淪于骨髓,風烈播于弦詠,攀轅遮道,而惜其罷去;號呼啜泣,而形于戀慕,以至邀車駕而愿借留,守關門而求代罪,……申奉祠之禮,修服喪之報,致恭于丘墓,……蓋‘桃李不言,而下自成蹊’,非可驅而致之也已?!钡胤胶霉僭谌螢槊褶k事,得到人民的衷心擁戴,被永遠銘記。宋代王欽若等編著的《冊府元龜》專門設《遺愛》編,記錄自古以來為人民所愛戴的地方官,記載了許多人們愿為之生、愿為之死的感人情景。

        ?

        習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具有很大的感召力,4年來,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支持,“一帶一路”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yōu)楝F(xiàn)實,建設成果豐碩”?!暗虏还?,必有鄰”“得道者多助”——“一帶一路”倡議充分體現(xiàn)了當代中國的“道義自信”?!疤依畈谎?,下自成蹊”,當代中國無疑正是“桃李”一般的嘉木。

        ?

        責任編輯:姚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