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姜廣輝、鄧林主編《論語講習錄》出版

        欄目:新書快遞
        發(fā)布時間:2019-04-14 19:35:49
        標簽:《論語講習錄》、姜廣輝
        姜廣輝

        作者簡介:姜廣輝,男,西元一九四八年生,黑龍江安達人。曾任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自2007年起為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教授。著有《中國經學史》《顏李學派》《中國文化傳統(tǒng)簡論》《理學與中國文化》《走出理學――清代思想發(fā)展的內在理路》等,主編《中國經學思想史》。

        姜廣輝 著《論語講習錄》出版

        ?

        ?

        書名:《論語講習錄》

        作者:姜廣輝 鄧林 主編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3月

        ?

        【內容簡介】


        “新經學”的呼喚已成為當今學術界的強音之一。多年來,著名經學史家姜廣輝先生在岳麓書院開設《周易》《詩經》《論語》等課程,結合歷史與現實問題重讀經典。本書是姜先生帶領博士生集體研讀《論語》的課程總結,也是他們共同回應和實踐“新經學”的一種嘗試。全書從《論語》中精選20個主題,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朝聞道,夕死可矣”“性與天道”“修己以安人”“允執(zhí)其中”“君子和而不同”等。舊邦新命,舊題新解,所收論文既包含傳統(tǒng)的詁訓,也注重現代的闡發(fā)。本書既可為學術界同行深入研究提供借鑒,還可供一般國學愛好者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姜廣輝(1948— ),黑龍江安達人。師承侯外廬、邱漢生先生,主攻中國思想史和經學史。先后就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已出版著作有:《顏李學派》《理學與中國文化》《走出理學》《義理與考據》《中國文化的根與魂》《易經講演錄》《詩經講演錄》,主編《中國經學思想史》等。后者于2013年獲第四屆中華優(yōu)秀出版物獎。


        【目錄】


        《論語講習錄》序


        第一講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一、 關于“人”“弘”“道”的字義解釋
        二、 關于“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哲學解釋
        三、 余論


        第二講 “性與天道”


        一 、對“性與天道”的追問
        二 、“性與天道”問題,回避還是回答?
        三、 當今儒學的走向


        第三講 “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


        一 、先秦齊魯之勢簡析
        二 、“道”的語義透視
        三、 “變”的歷史解讀
        四、 結語


        第四講 “朝聞道,夕死可矣”


        一、 對“朝”“夕”“聞”“道”的字義解釋
        二、 歷代學者對“聞道”的注釋
        三、 對孔子“聞道”內涵的辨證考察


        第五講 “允執(zhí)其中”


        一、 關于“允”和“執(zhí)”的字義訓詁
        二、 關于“中”的字義訓詁
        三、 關于“允執(zhí)其中”的意涵


        第六講 “君子有三畏”


        一 、“君子有三畏”分述
        二 、還原孔子的思想
        三、 王安石講過“天命不足畏”嗎?


        第七講 “子不語怪力亂神”


        一、 關于“子不語怪力亂神”的斷句
        二、 對“子不語”一句如何理解
        三 、對“怪、力、亂、神”四事的解釋


        第八講 “德不孤,必有鄰”


        一 、關于“德”的含義
        二、 關于“德不孤,必有鄰”的幾種不同解釋
        三 、“敬義立而德不孤”與“德不孤,必有鄰”的聯(lián)系
        四 、“德不孤,必有鄰”的《論語》原義探究及其現代價值


        第九講 “不學禮,無以立”


        一 、“禮”的涵義以及“立”的對象
        二、 “不學禮”則無以立身——禮儀(禮制)之“立”
        三 、不學禮則無以立德——禮義之“立”
        四 、對當代社會的啟示


        第十講 “吾其為東周乎”與“吾從周”


        一、 《論語》“公山弗擾”章歧解:“宗周”與“黜周”
        二、 “王魯黜周說”辨析
        三 、“吾從周”即損益以“興周”


        第十一講 “政者,正也”


        一、 “政”與“正”之字義解釋
        二、 “正”之主體
        三 、“正”之層次
        四、 “政”之實現
        五 、結語


        第十二講 “修己以安人”


        一 、“修己以安人”釋義
        二 、“修己安人”如何實現
        三 、“修己安人”的現代反思


        第十三講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一、 引領君子之風的“為己之學”
        二、 作為儒家學統(tǒng)的“為己之學”
        三、 “為己之學”與“為人之學”的關系
        四、 “為己之學”的意義


        第十四講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一、 歷代闡釋梳理
        二、 由“君子”與“小人”之概念探孔子之本意
        三、 余論


        第十五講 “和而不同”


        一 、“和而不同”的自然觀:自然界本是萬有不齊,和而不同
        二 、“和而不同”的政治觀:天下事本非一人意見,何得強同?
        三、 “和而不同”的倫理觀:從“和同”觀上判別“君子”與“小人”
        四 、“和而不同”在現代的文化觀意義:“文化融合”而非“文化沖突”


        第十六講 “溫故而知新”


        一 、教學義詮釋所體現之師道
        二、 尊德義詮釋所體現之師道
        三、 治事義詮釋所體現之師道
        四、 結語


        第十七講 “浴乎沂”


        一 、關于“公西華侍坐”章四種觀點
        二 、“公西華侍坐”章“尊禮”旨歸
        三 、“風乎舞雩”禮儀探析
        四 、“浴乎沂”四說析解
        五 、以“禮”析“浴”


        第十八講 “子見南子”


        一 、關于南子其人
        二 、關于“矢”“否”“厭”的字義解釋
        三 、關于歷代學者爭訟的兩個問題的探討
        余論


        第十九講 “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一、 反對學習異端
        二 、攻擊異端及其否定
        余論


        第二十講 “獲罪于天,無所禱也”


        一、 中國歷代主要思想家之詮解
        二、 明清天主教的詮釋
        三、 古今中西之辨
        四、 思想史意義

        責任編輯:近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