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丁為祥】培養(yǎng)完美的德性,發(fā)展多樣的才情——在哲學書院首屆學生開班典禮上的講話

        欄目:演講訪談
        發(fā)布時間:2019-09-22 01:27:43
        標簽:德性、才情
        丁為祥

        作者簡介:丁為祥,男,西歷一九五七年生,武漢大學哲學博士?,F(xiàn)任職陜西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著有《實踐與超越——王陽明哲學的詮釋、解析與評價》《熊十力學術(shù)思想評傳》《虛氣相即——張載哲學體系及其定位》《發(fā)生與詮釋——儒學形成、發(fā)展之主體向度的追尋》等。

        培養(yǎng)完美的德性,發(fā)展多樣的才情 

        ——在哲學書院首屆學生開班典禮上的講話》

        演講者:丁為祥

        來源:作者授權(quán)儒家網(wǎng)發(fā)表,原載“SNNU哲學PLUS”微信公眾號

        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八月廿二日庚申

                  耶穌2019年9月20日

         

         

         

        典禮開班

         

         

         

         

        培養(yǎng)完美的德性,發(fā)展多樣的才情

         

        尊敬的韓震院長,黨校長,以及接下來我們要朝夕相處的哲學書院師生同仁:

         

        今天是哲學書院開班典禮。一周前,書院的石老師想請我作為教師代表來這里發(fā)言,我在一分鐘之內(nèi)就做出了反應,并且馬上報出了發(fā)言的題目——培養(yǎng)完美的德性,發(fā)展多樣的才情。這就是我今天所要發(fā)言的主旨。時間有限,我把想說的話凝結(jié)成幾個要點,再用幾個故事把我所想說的內(nèi)容串起來。

         

        因為我今天在這是作為教師代表發(fā)言,所以我想表達一些作為一位哲學書院的教師對這個書院的期盼。主要有三點:第一,我們現(xiàn)在每一個人,包括學生、教師,所面臨的教育體制。第二,我們從春秋孔子開創(chuàng)私人講學以來,中國形成豐厚博大的教育傳統(tǒng),而這些傳統(tǒng)是足以解決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各種困惑。第三,我們?nèi)绾卧诋斚碌睦Ь持校軌蛘嬲盐覀兠褡宓膬?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繼承下來。今天所要說的就是這三點,我用幾句話代表今天發(fā)言的主旨和方向,然后用故事把我內(nèi)心深處真正的憂患和關(guān)懷表達出來。

         

        01

         

         

         

        第一點,我們今天所面臨的教育體制以及每個人所面臨的困惑。我已經(jīng)超過六十歲了,我所經(jīng)歷的教育中時間最長、影響最深的是流水線模式,我們的教育相當于制作磚坯,制作土坯,我們的學生包括教師,都是流水線上的工作人員。這一點我是非常有體會的。

         

        我在這講一段我平時羞于向人言的親身經(jīng)歷:事情發(fā)生在2001年,我當時住在師大雁塔校區(qū),晚上要到長安校區(qū)上課。車走在路上堵住了,這邊是教師們乘坐的校車,那邊是三輛大卡車,每一輛車上都用小的方格籠子裝著雞。車夾在那兒不能動,人夾在那兒也不能動,當時那個車窗可以開,我就把車窗打開向?qū)γ孳嚿系碾u張望,而雞呢,也向我張望。當時我從雞的眼神中讀出了一點茫然。(學生笑。)別笑,這是對生命的尊重,我從雞的眼神中讀出了茫然,同樣雞也一定從我的眼神中讀出了茫然。然后車稍微錯一點,我就問拉車的司機這雞養(yǎng)了多長時間,司機明確告訴我說48天,明天早上它們就在西安所有的賓館和酒店上桌了。我想著這雞自從長成之后,它的翅膀還從來沒有展開,它的爪子從來沒有在田野里邊刨過食。忽然一轉(zhuǎn)念,想到我20歲卷著鋪蓋卷進了西安市,在這生活了將近40年,我其實也就是這個流水線的一只雞啊,在那一瞬間,我突然激動的熱淚橫流。

         

        我一直羞于向任何人提這件事,因為我給人一說,人會覺得我矯情,但是如果把一個人提升到另一個角度來審視,你說我和那只雞有多大區(qū)別,雞是48天,我可能是48年,是不是同樣的道理?這一點既是我對人命運的反思,也是我對流水線教育體制的反思。多少年來我不好意思給人說我這個心理,但這的確是一個真誠的老教師曾經(jīng)所發(fā)生的思索,我認為它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如果我們把教育變成了一種流水線,變成了一種制作磚坯,制作土坯的流水線,那么不僅學生娃娃在這個流水線是磚坯土坯,而且教師也是這個流水線上的制作人,并且他也會被這個體制所制作。這是我想說的第一層,其實我們每個人下來都是可以反省的。

         

        02

         

         

         

        第二點,我要說一下我們這個民族是特別重視教育的民族。在堯舜時代,我們的教育學校叫做“成均”,“成均”這個名字相當古奧,在中國現(xiàn)在幾乎沒人能夠理解,只有在韓國還保留著這個“成均館大學”,這是韓國的最高學府。實際上,最大可能地發(fā)展每一個人最大的潛能,這才叫“成均”。到了西周,天子的學校叫什么?“辟雍”。戰(zhàn)國時期諸侯的學校叫“泮宮”,士、庶人進身修德之地叫“學校”。

         

        我們的孔夫子是人類私家教育的開端,他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教育家??追蜃铀Y(jié)的教育方向,他用這兩句話來表達——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在座的年輕娃娃,一聽這兩句話可能要發(fā)生迷糊。“古之學者為己”我姑且不說。我現(xiàn)在說一下“今之學者為人”??追蜃舆@個話語當中包含著明確的批評意向,指的就是今之學者。我們說“為人”的學問難道不好嗎?我舉一個例子來說什么叫做“為人”的學問。比如說有一個孩子掉進了一條河流,咱們大家在高岸上給掉進河里的這個娃娃發(fā)號指令,說根據(jù)浮力原理,你如果手這樣滑,腳這樣蹬,就可以浮起來。或者咱們站在岸上,給這個娃娃指點,根據(jù)流體力學原理,你如果腳這樣蹬手這樣滑,就可以漸漸走向苦海之岸。但是設想一下,如果這個娃娃掙扎著從河里爬上來,他會怎樣看待給他發(fā)指令的這些人。這說法我早都準備好了,儒雅一點的叫高臺教化,接地氣的說法叫站著說話不腰疼。因為誰都可以指著河里的娃娃說這簡直無需掙扎,但誰都沒有在這個河里親身掙扎。

         

         

         

        從這個角度來看,孔夫子所說的“古之學者為己”,就指的是在河水中掙扎之學,它是真正的為己之學,是從真正為了實現(xiàn)自我,人生最高使命發(fā)出來的學問。所以我把這個話稍微延伸一下,只有真正為己的學問才能真正為人,而那個一開始就是為人的學問絕對為不了人。咱們整天在電視上看到的大咖,看到的公知,看到的在講臺上對人民、對普通觀眾進行高臺教化的人,說的頭頭是道,但一到人生中就是一盤散沙。這是孔夫子的“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我再提孟子的兩句名言。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先知覺后知,先覺覺后覺”。儒家的教育從來都是寓賦了每一個個體基本的平等,包括師生之間的平等。所以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是先知后知,先覺后覺的關(guān)系。后來儒家把這概括為薪火相傳,師生之間只是薪火相傳而已。如果通過這一點,深入到我們民族的教育史,那些資料、那些思想的精華的東西,簡直太豐富啦,我在這僅僅亮個題。

         

        比如我們漢代,都說兩漢經(jīng)學,西漢今文經(jīng),東漢古文經(jīng),但是漢人提出的是“經(jīng)師易遇,人師難遭”(袁宏《后漢紀·靈帝紀》)。經(jīng)師是傳播章句知識的老師,人師是指點人生,形成人生路向的導師。這是在漢代。

         

        到了宋代,又有所謂的身心之學與口耳之學。明代的王陽明和羅欽順的生死決戰(zhàn)就是圍繞著學問是身心之學還是口耳之學展開的。所謂身心之學就是這個學問能夠落實到我的身心日用之間,能夠從我的身心日用中走出來。而不是停留在出口入耳、概念記誦、詞章記誦這個層面。這是我們這個民族對歷史對教育的總結(jié)。

         

        不言而喻,我們回向書院,我們從哲學學院轉(zhuǎn)向哲學書院,是要回歸一種精神。而這種精神,我用一個故事來表達。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四千年前,成型在2400年前,普及到我們整個民族的認識在五百多年前,與西方的回響則在1993年。我現(xiàn)在把這個故事給大家背出來。

         

         

         

        在中國歷史上的夏代,有一位神射手叫后羿,也就是民族傳說中,他曾經(jīng)張開他的弓把天上的九個太陽給射下來。他是一位神射手,在他的時代,射箭技能沒人能超過他,但是他帶出來了一個徒弟叫逢蒙。大家都不知道后羿怎么死的,后羿就死于逢蒙之手,原因在于什么,就是當逢蒙跟著后羿把射箭的技術(shù)學成之后,逢蒙認為天下的射箭技術(shù)能夠超過他的只有后羿了,于是就把后羿射死了。

         

        一千多年后,孟子和他的弟子公明儀就這個問題展開了討論,這個討論直到今天有非常鮮活的意義。孟子評價說:“是亦羿有罪焉?!奔疵献诱J為后羿有罪,這個事情之所以發(fā)生到這個地步,后羿本身是有問題的。公明儀就說好像沒有問題,逢蒙要把他射死,這和后羿有什么關(guān)系。孟子直接批評公明儀:“薄乎云爾,惡得無罪?”也就是說你看的太淺了。然后孟子舉了戰(zhàn)國期間的一個例子。這個例子很簡單,孟子舉到:鄭國請子濯孺子,這是鄭國的神射手也是他的大將軍,伐衛(wèi)。衛(wèi)國也令他的大將軍庾公之斯追之,這個庾公之斯也是衛(wèi)國的神射手,結(jié)果這個子濯孺子駕著戰(zhàn)車剛一出發(fā),就給他的駕車人說,今天我完了,因為我身上有毛病,我拉不開弓。剛說完這句,他馬上問駕車者追我的衛(wèi)國將軍是誰?駕車者回說,是庾公之斯。這時子濯孺子說“吾生矣”。駕車者又說,這個庾公之斯是衛(wèi)國的神射手啊,你說你能活,“何謂也?”是什么道理?結(jié)果這個子濯孺子說出一番道理:庾公之斯學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學射于我。而尹公之他是個端正賢良之士,用孟子的原話表達:“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也就是說他是正人君子,他教導的弟子肯定也是正人君子。結(jié)果這個庾公之斯駕著他的戰(zhàn)車就沖上來了,雙方排好陣之后,庾公之斯首先高聲發(fā)問:“夫子何為不執(zhí)弓?”子濯孺子就說:“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zhí)弓?!扁坠咕驼f:“小人學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學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雖然咱們有師祖之分,但是今天之事是君王之事,所以我仍然要完成君王之命。于是把他的弓張開,箭搭上,把箭頭的金屬箭鉤一一拔掉,連發(fā)四箭就回去了。

         

        這件事情在《三國演義》里經(jīng)過羅貫中的演繹安排到了關(guān)羽和黃忠的身上,黃忠馬失前蹄,關(guān)羽按理說可以一刀斬黃忠于馬下,但是依關(guān)羽作為武圣來講,他覺得這樣有羞,有做人之羞,于是趕緊讓黃忠回去換馬。這是在咱們這個民族的反映。

         

         

         

        但是我現(xiàn)在把這個案例拉到西方,看看在西方當代的反映。1993年,在紐倫堡的國際法庭,一位當年在德國捍守柏林墻的上尉遭到國際法庭的公訴,這個上尉自我辯解說:作為軍人,我必須執(zhí)行軍命,所以對每一位要翻越柏林墻的人,我都必須開槍。結(jié)果公訴人說你作為軍人你必須開槍這是對的,但是你可以把槍的槍口抬高一公分,或者壓低一公分,因為你的槍口對的是正是無罪的公民。而你借著軍命的形式殺了這么多無罪的公民,你是有意識參與了這樣一種對公民的屠殺,所以這個上尉最后得到“反人類罪”的控訴。

         

        為什么我把這個例子和那兩個例子舉起來?這兩個例子都提起了人的一種內(nèi)在的主宰,包括人的品德的第一性,品德之超越于技藝、技巧的第一性。所以如果要在這說一句我們民族自信的話,后羿和逢蒙的事情發(fā)生于四千年前,孟子對后羿逢蒙事情的分析發(fā)生在兩千四百年前,這個事件成為我們民族的共識發(fā)生在五百年前的《三國演義》,而1993年回響為西方的國際法庭大法官堅持的人的第一性。這就是儒家的薪火相傳,這就是完美德性對人的培養(yǎng),而這一點對于從宋以來沒有宗教的中國人而言,尤為重要。它是人生的壓艙石,它是人生的指南針,這是我所說的第二點。

         

        03

         

         

         

        第三點,必須簡單說一下,就是當我們以完美的德性樹起我們進書院的方向的時候,我們要不要發(fā)展我們的才情?而我們的才情又該如何發(fā)展?對這個問題我不做論證,我僅僅在這背一段王陽明的《拔本塞源論》里的經(jīng)典論斷就夠啦!

         

        故稷勤其稼,而不恥其不知教,視契之善教,即己之善教也;夔司其樂,而不恥于不明禮,視夷之通禮,即己之通禮也?!秱髁曚洝ご痤櫀|橋書》

         

        這是王陽明在《拔本塞源論》里的一段論述,也就是說,在書院,在我們傳統(tǒng)做人精神的教育當中,絕不壓抑、絕不掩抑每一個個體的天性,而且只有完美的德性能夠為我們多樣的才情提供壓艙石和指南針。

         

         

         

        最后,作為一個教師,我對書院的期望已經(jīng)表達清楚了。但是下來我還有兩句話要表達。雖然黨校長、李處長,我們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今天他們坐在這,從業(yè)務上來講,他們是官員,是學校的領(lǐng)導。所以我現(xiàn)在要以司馬遷參觀曲阜,觀看孔子的車服禮器時發(fā)出的兩句感喟回贈給他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史記·孔子世家》)我希望鎮(zhèn)守著我們教育第一線的官員們,能夠真誠地向孔夫子偉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傳統(tǒng)回歸,而不要把教師、把學生看做流水線上的磚坯土坯,這是我作為書院的教師對咱們的領(lǐng)導發(fā)出的期盼,或者說請求也行。

         

        再下來還有一句,作為書院的導師,我也要對我們的學員,發(fā)出自己的期盼。我在這背一首詩。這首詩是誰的大家可以不關(guān)注,但是你得看這首詩在指點大家讀書方面的作用。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興味長,未曉莫妨全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自家主宰常精健,逐外精神徒損傷,寄語同游二三子,莫將言語壞天常。——《陸象山全集》卷三十四《語錄》

         

        我們這幾十年的教育是知識傳輸型的教育,咱們的書院所要指出的一個明確的方向是從做人精神的角度打開我們古人的世界,從心靈深處與我們的古人,與我們的前人進行心靈的溝通。而積我近四十年的為學經(jīng)驗,我認為了解為學為人,比理解一個思想家的理論規(guī)模,不知道重要多少倍。因為從為人出發(fā),理解他的為學是高屋建瓴,但如果你從他的理論學說出發(fā),結(jié)果對他的為人茫然不知,這個就是現(xiàn)在的口耳之學,就是現(xiàn)在流水線作業(yè)的口耳之學,所以我對這種現(xiàn)象極度警惕,也希望咱們的同仁對這種現(xiàn)象有所警誡。

         

        我的發(fā)言完了,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