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楊朝明 主編《洙泗儒話》出版暨前言

        欄目:新書快遞
        發(fā)布時間:2019-12-14 00:18:24
        標簽:《洙泗儒話》
        楊朝明

        作者簡介:楊朝明,男,西元1962年生,山東梁山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博士?,F(xiàn)任孔子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第十三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第十一屆山東省政協(xié)常委,第十四屆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兼任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副理事長等社會職務。出版《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八德詮解》等學術(shù)著作20余部。

        楊朝明 主編《洙泗儒話》出版暨前言

         

         

         

        書名:《洙泗儒話》

        主編:楊照明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03-01

         

        《洙泗儒話》內(nèi)容簡介

         

        本書的文章屬于孔子儒學與傳統(tǒng)文化的訪談、討論、介紹、敘說、專論,故定名為“儒話”。在“儒話”之前冠以“洙泗”,包含了一種家國情懷。洙泗之域是孔子故里、儒學原鄉(xiāng),這里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就像曲阜城北那座洙泗書院所象征的,儒學就是從這里走出、從這里走來,走到全世界、走到了今天。

         

        本次編撰匯集,以孔子研究院時期2010年到2018年30多期《孔子文化》的文章為主,兼及2010年到2018年《孔子學刊》以及2004到2009年曲阜師范大學時期《孔子文化》的“名家訪談”欄目。在眾多的原發(fā)稿件中,編輯們反復推敲、優(yōu)中選優(yōu),匯輯、整理成了近百萬字的定稿。

         

        《洙泗儒話》分為上、中、下三冊:上冊包含“勝日尋芳”“方家新論”“儒學?現(xiàn)代?當代”“圣域風物”“域外漢學”5個欄目,38位作者的45篇文章;中冊包含“經(jīng)學研究”“儒學史研究”“孔子研究”3個欄目,40位作者的45篇文章;下冊包含“萬紫千紅”1個欄目,38篇名家訪談??傆嫞?個欄目、116位次知名學者、128篇次文章、近100萬字。

         

        本次編纂注重思想性、普及性、地域性和時代性的融會、統(tǒng)一,這是以實際行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把握時代脈搏,促進儒家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一次努力嘗試。

         

        《洙泗儒話》前言

         

        楊朝明

         

        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洙泗儒話》,是我們編輯的內(nèi)刊《孔子文化》稿件的選編,另外還包括我們編輯的《孔子學刊》“名家訪談”的部分稿件。

         

        2018年是一個重要的年份。今年的孔子誕辰日前后,一系列重大學術(shù)文化活動在山東、在曲阜相繼舉行,11月26日還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孔子研究院并發(fā)表“曲阜講話”五周年的日子,我們覺得有必要選編這些年來我們刊物發(fā)表的一些文章,以更好地回顧、總結(jié)、反思、前瞻,也作為對今年這個非同尋常的年份的紀念。這些文章大都屬于孔子、儒學與傳統(tǒng)文化的訪談、討論、介紹、敘說、專論,相對輕松,經(jīng)過斟酌,我們就把它定名為“儒話”了。

         

        我們在“儒話”之前冠以“洙泗”,包含了一種情懷。洙泗之域是孔子故里、儒學原鄉(xiāng),這里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就像曲阜城北那座洙泗書院所象征的,儒學就是從這里走出、從這里走來,走到全世界、走到了今天?!妒酚洝氛f“鄒魯濱洙泗,猶有周公遺風,俗好儒,備于禮”,鄒魯文化正是在儒生的宣傳之下產(chǎn)生了影響。《史記》在《儒林列傳》中記載說,西漢建立時,“高皇帝誅項籍,舉兵圍魯,魯中諸儒尚講誦習禮樂,弦歌之音不絕,豈非圣人之遺化,好禮樂之國哉?”西漢中期,司馬遷至魯,觀看孔子廟堂車服禮器,魯?shù)刂T生依然“以時習禮其家”。后來,漢武帝“獨尊儒術(shù)”,從“洙泗”之域走來的儒學成了傳統(tǒng)中國的主流思想學說。

         

        我們最早創(chuàng)立《孔子文化》是在2004年。此前一年,我?guī)酌麑W生一起赴煙臺參加“中國古代文明與學術(shù)史”學術(shù)研討會,在返回的火車上,我與宋立林談起如何開展孔子、儒學與傳統(tǒng)文化的相關(guān)研究與活動,我們形成了一系列共識。因此,隨后宋立林等就全力以赴,不僅創(chuàng)辦了《孔子文化》,還創(chuàng)辦了《孔子文化輯刊》,以書代刊線裝出版;我們還倡議并組織開展了“孔子文化月”,這項活動至一直沿續(xù)至今;又創(chuàng)辦了“中華孔子”網(wǎng)站,成為孔子儒學的一個重要陣地。

         

        《孔子文化》創(chuàng)刊正值孔子誕辰2555周年的日子。當時我們激情澎湃,因為身處孔子故里的我們深切感受到了孔子文化的魅力。那一年,“世界思想家?guī)p峰論壇”“國際儒學研討會”在曲阜師大成功舉行,名家碩儒、學術(shù)巨匠的精彩演講,都顯示了對孔子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這激勵我們在研究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孔子文化》經(jīng)過認真籌備得以出版,我們希望它能反映洙泗學人的一些心聲。

         

        記得創(chuàng)刊前夕,李學勤先生來曲阜,我們請先生為我們題寫了刊名。在《孔子文化》的創(chuàng)刊號上,我們登載了好多專家教授的題詞,祝賀、鼓勵,讓我們備受鼓舞,這些先生包括李學勤、劉蔚華以及學校領(lǐng)導、學科前輩。創(chuàng)刊五周年時,李學勤、陳祖武、周桂鈿、丁冠之、黃玉順、林存光、錢耕森、周國林、鞠曦、韓星、林存陽等發(fā)來賀詞、賀信加以勉勵?,F(xiàn)在拿起最初幾年的《孔子文化》,無論裝幀設(shè)計還是排版印制,都顯得十分稚嫩,但我們能夠感覺到激情猶在,敬意猶在,溫暖猶在!

         

        說起來真是令人感慨不已,這些年間,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在創(chuàng)刊之初,我們表現(xiàn)了一種深沉的使命感,甚至還帶有幾分悲壯感,因為我們不知道會遇到怎樣的壓力或阻力。其他地方的人們也許不太理解這樣的感受,但曲阜不同,中國近代以來的文化反思與反省,這里幾乎始終都處在風口浪尖上,許多人迷茫過,甚至瘋狂過;也有人受過批,挨過斗。功過是非,愛恨情仇,許多事情讓人不堪回首,令人痛心。從“五四”到“文革”,再到隨后的“文化反思”,這里是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在對文化的認知上,在對儒學的態(tài)度上,在對于孔子的情感上,也千差萬別,各有不同。

         

        我們是幸運的,我們遇到了支持我們的好領(lǐng)導和一大批有情懷的學者。當時,曲阜師大的黨委書記宋煥新、校長田德全鼎力支持傳統(tǒng)文化學科建設(shè)。曲阜師大設(shè)學孔子故里,孔子、儒學與傳統(tǒng)文化研究與教學是突出特色,以傳統(tǒng)思想文化研究為重心的“專門史”專業(yè)一直備受重視,自“八五”以來一直是學校和山東省重點建設(shè)的學科。校內(nèi)專家學者全力支持這一事業(yè),一大批年輕學人加入到了弘揚孔子文化的隊伍中來。關(guān)心學科發(fā)展的同事們都記得,在幾年的時間里,我們引進了多位學科骨干、青年才俊,使學科隊伍愈發(fā)齊整,學術(shù)研究風生水起。記得一次全省社科研究基地評估,設(shè)在我們學科的“山東省儒學研究基地”量化打分結(jié)果“高居榜首”,大家都深受鼓舞。隨后不久,學科又相繼取得了博士學位授予權(quán)、成為博士后流動站設(shè)站單位。可以想見,《孔子文化》雖然是內(nèi)刊,但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誕生、成長,怎能不充滿活力、生機勃勃?

         

        我調(diào)入孔子研究院工作后,《孔子文化》由半年刊改為季刊。我們還改版原來的《孔子文化輯刊》創(chuàng)刊了《孔子學刊》,依然以書代刊出版,每年一輯,至今已經(jīng)出版了九輯。我們期望《學刊》和《季刊》兩個刊物相輔相成,相互配合,一個追求學術(shù)性,一個強調(diào)思想性;一個深入研究,一個推廣普及;一個努力“登峰”,一個廣泛“落地”。我們最初還憧憬:如果通過幾年的努力,將來能有兩個連續(xù)公開出版的刊物,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該有多好!

         

        在《孔子文化》創(chuàng)刊以來的十幾年里,傳統(tǒng)文化在回暖回歸,在孔子誕生的這塊圣地上,我們不斷地感觸著它回升的溫度,感慨著清清楚楚的變化。尤其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曲阜以來的五年里,中華大地開始大力弘揚傳統(tǒng)文化,孔子故里學人歡欣鼓舞,倍感振奮。大家感覺到我們遇到了最好的時代,深切認識到習近平總書記“曲阜講話”的里程碑意義。毫無疑問,這是一次思想大解放的標志,讓人們破除簡單的二元對立思維,思考傳統(tǒng)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深層關(guān)系,開始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度結(jié)合與高度統(tǒng)一,開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歷史時代,也迎來了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新時代。

         

        《孔子文化》改為季刊后,風格也發(fā)生了一些轉(zhuǎn)變。改版后的《孔子文化》以思想性、普及性、大眾化為定位,以搭建海內(nèi)外學術(shù)文化交流平臺、構(gòu)建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為宗旨。圍繞這一定位與宗旨,設(shè)有“特邀稿件”“名家訪談”“洙泗論辯”“諧和家邦”“域外漢學”“闕里文獻”“經(jīng)學研究”“圣域風物”等特色欄目,希望通過通俗流暢的語言,向讀者介紹儒家文化及相關(guān)問題。幾年來,《孔子文化》編輯們在主編的帶領(lǐng)下,不辭勞苦,不計得失,多年如一日,一直堅守堅持。沒有他們的默默奉獻,刊物就不會走到今天。

         

        本次選編,以孔子研究院時期2010年到2018年30多期《孔子文化》的文章為主,兼及2010年到2018年《孔子學刊》以及2004到2009年曲阜師范大學時期《孔子文化》的“名家訪談”欄目。在眾多的原發(fā)稿件中,編輯部諸同仁反復推敲、優(yōu)中選優(yōu),匯輯、整理成了80余萬字的定稿。為了展現(xiàn)刊物《孔子文化》的特點,也為便于讀者翻檢,本次編纂分為“方家新論”“孔子研究”“經(jīng)學研究”“儒學史研究”“儒學?現(xiàn)代?當代”“圣域風物”“域外漢學”“名家訪談”等版塊,注意思想性、普及性、地域性、時代性的統(tǒng)一。希望有利于讀者了解當代學者之所學所思,從而反觀自省,浸潤于儒學思潮;也有利于讀者在品讀歷史文字的過程中體悟經(jīng)典、了解孔子儒家,感觸圣城曲阜的特色文化。

         

        本次《洙泗儒話》的編輯出版,不僅是對過往的一次總結(jié),從某些意義上也是對未來的一種期盼與展望。僅僅讀其中的“名家訪談”,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邊涉及到了那么多知名的學者,就能看到他們的深邃思考。在此,也衷心感謝十幾年來對《孔子文化》《孔子文化輯刊》《孔子學刊》給予支持的各位顧問、編委,感謝各位作者、讀者,感謝關(guān)注、關(guān)心圣地儒學的所有的人!

         

        楊朝明

        2018年11月2日

         

        后記

         

        宋立林

         

        十幾年前,我在讀研究生的時候,某次臺灣輔仁大學丁原植教授來孔子文化學院講學,曾半是玩笑地對臺下聽講的學子們說:“真羨慕你們!你們多么幸福啊,每天都可以步行去看看孔廟?!彼自捳f,身在福中不知福。聽了這話,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當笑話聽,心想:曲阜這窮鄉(xiāng)僻壤,待在這里有啥幸??裳裕咳欢谖?,卻是一大觸動。確實,曲阜之現(xiàn)實境況與其應有的文化地位懸差萬里,不免令關(guān)心她的人失望。2016年某日,在孔子研究院聽臺灣佛光大學李紀祥師在儒學研究高端人才聘任儀式上致辭,當他說到“凡是孔顏所在就是圣域”的時候,我忽然熱淚盈眶!那一刻李老師那柔柔和和的臺灣腔仿佛有萬鈞之力,直觸心靈!的確,我們得以立身在夫子“生于斯,長于斯”的這片圣域之中,讀書思考,切磋問學,是哪輩子修來的福分?。『髞砉R勇師、胡治洪師兄等諸多前輩都時常勉勵不佞:“要堅守在這片圣域!”心下深以為然:“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o:p>

         

        愚鈍如我,竟能從事于學問事業(yè),只能歸之于造化。雖然初中時在日記中偷偷所列的夢想中就有“歷史學家”(當然還有一個“曲藝表演藝術(shù)家”,看來這個更不容易實現(xiàn)了。一笑)這樣高大上的名詞,似乎很能照應圣人“十有五而志于學”的話頭,但歸根結(jié)底我是一個胸無大志的凡夫俗子;雖然也曾經(jīng)有過報考清華思想所碩士博士而三次落榜的經(jīng)歷,似乎有志于學問,但是這也難掩內(nèi)心那種“悠悠林下,不思進取”的文人脾性,所以曾自顏齋號“無足觀齋”,取顧亭林“一自命為文人,便無足觀矣”之義自況兼自嘲。平生服膺陳寅恪先生“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最討厭“數(shù)目字管理”,然而據(jù)黃仁宇先生的說法,現(xiàn)代化的特征端在于斯(數(shù)目字管理),而現(xiàn)代化據(jù)說又是人類的進步,所以不期然而然的,在我身上便散發(fā)出對現(xiàn)代生活的某種抗拒和反思?!靶韵睬f禪而皈依孔孟”如不佞,古/今、中/西、學者/文人、入世/出世、進取/隱逸、窮/達、憂/樂,凡此種種,一團矛盾,時常糾結(jié)于胸,縈繞于心,難得化解。欲求化解之道,看來還是得依靠“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加以“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讀書之際,每每有“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之慨。按理說,窮鄉(xiāng)僻壤,此如夢幻,頗不易得。所幸曲阜竟得天下人愛護,時有林所仰望之師友往來盤桓于此,而林亦承蒙不棄,居然得與那些名師宿儒、時賢俊彥交游、切磋,此三生之幸,若非托夫子庇蔭,焉得?故每有編書編刊之念,故十余年來,曾創(chuàng)辦并主持內(nèi)刊《孔子文化》,編輯《孔子文化研究輯刊》、《孔子學刊》及《新禮樂》等,不僅有感于前賢之努力,亦欲以此與學界溝通,舊雨新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其樂何如!

         

        多年以前,業(yè)師楊朝明先生即有《洙泗》之議,然因機緣未到,故未克措手,計劃一再延宕。2016年不佞僥幸入選首屆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得此“山東省泰山學者專項經(jīng)費”資助,機緣湊泊,夙愿得償。經(jīng)與海內(nèi)諸位同道商議,敦聘郭齊勇師、楊朝明師二位恩師為顧問,諸位同道好友組成編委會,發(fā)布征稿函,有師友賜稿,亦有同仁薦稿,深感欣慰,展讀之下,獲益良多。略加分別部類,匯成一編,奉呈學界,以供切磋。

         

        戊戌歲杪于瘦竹軒燈下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