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白彤東】自由民主制度的儒家改進——新冠疫情下的政治哲學反思

        欄目:會議講座
        發(fā)布時間:2020-07-02 00:29:37
        標簽:政治哲學反思、新冠疫情
        白彤東

        作者簡介:白彤東,男,西歷一九七〇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學核物理專業(yè)學士(1989-1994),北京大學科學哲學專業(yè)碩士(1994-1996),波士頓大學哲學博士(1996-2004),現(xiàn)任職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主要研究與教學興趣為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政治哲學,著有《舊邦新命——古今中西參照下的古典儒家政治哲學》《實在的張力——EPR論爭中的愛因斯坦、玻爾和泡利》等。

        原標題:新冠疫情下的政治哲學反思

        作者:白彤東

        來源:作者授權儒家網(wǎng)發(fā)表,原載“武大通識教育”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五月初九日癸卯

        ??????????耶穌2020年6月29日

        ?

        通識教育大講堂第二十四講

        ?

        2020年6月27日晚7點,通識教育大講堂第二十四講在騰訊會議、b站和抖音同步開啟,超過3000人次觀看,本次講座由武漢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哲學學院教授蘇德超主持,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導)白彤東主講。新冠疫情,凸顯了國內(nèi)與國際政治的種種問題,講座基于白彤東教授英文新著Against Political Equality—The Confucian Case的一些相關構想,回應新冠疫情中浮現(xiàn)出迫切的政治哲學問題。


        白彤東教授

        ?

        政治哲學:追尋理想的政治制度

        ?

        白彤東教授認為,政治哲學做的是想象理想的世界政治制度應該是怎樣安排的。但這種想象不是空想,正如在柏拉圖的《理想國》第五卷中寫到的:一個理想政體的實現(xiàn),比較可能的方式是在當前的政體里面做一個最小的改變就能讓它變得理想,從而展現(xiàn)出政治變革的一種可能性。所以本次講座基于上述思路,即在現(xiàn)實的政體中,如果做出很小的改變,能否提高其對疫情帶來的很多相關問題的應對能力。

        ?

        在此前提下,白教授選擇的政體是廣義的西方自由民主政體。在上世紀90年代,日裔的美國政治學者福山出版了著名的《歷史的終結(jié)》,書名意為在歷史中,人類對理想政治制度的探求已經(jīng)終結(jié),也即自由民主制度已經(jīng)取得勝利。近些年來,對自由民主制度是不是歷史的終結(jié)、是不是理想的政治制度有越來越多的懷疑,但還是有很多人相信這就是理想制度。但是實際上這一“理想制度”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那我們需要思考能不能有一些小的變革讓這個所謂理想的制度變得更好。

        ?

        做出改變需要有思想的基礎,白教授采取了很多儒家的思想。這里講的儒家思想不是中國特殊的文化,孔孟從未認為儒家僅為鄒魯設計,而是適用于整個華夏——華夏指的是文明人,而非狹義的中國人。孔子甚至認為,即使是所謂的九夷,也可以接受他的思想。所以用當代的話說,孔孟認為他們的這套東西是普世價值。普世價值意味著誰都可以用,但是它是不是好的,人們愿不愿意都用,卻不是必然的。因此白教授努力展示儒家思想對修正自由民主制度的可能貢獻,其結(jié)果反映在Against Political Equality—The Confucian Case一書中。講座的前兩個議題是白教授和新冠疫情相關的一些困惑和思考,并沒有明確的解決方法,只是問題,未在他的專著中全面處理,但新冠疫情使它們變得很迫切。

        ?

        ?

        ?

        自由民主制度中的隱私問題

        ?

        第一個問題就是在自由民主國家里關注度很高的隱私問題。新冠疫情一個很重要的控制的辦法,就是接觸者追蹤,這是抑制疫情爆發(fā)、擴散的一個很重要的手段。但西方媒體總把通過手機的一些追蹤和奧威爾《1984》中老大哥對全民的監(jiān)控和追蹤聯(lián)系起來,他們認為這種追蹤是不自由的、不民主的。歐美人對隱私有一種近乎瘋狂的、非理性的追求。而這樣的非理性想法背后是當代自由民主政治中很重要的假設:公家和私人的截然對立的關系。這種公私對立觀念在西方很早就有,《理想國》中一個重要主題就是在公私對立的前提下,如何防止私人利益對城邦利益的傷害。而在近代歐洲,這種公私對立觀念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轉(zhuǎn)變,功利主義學者密爾的《論自由》中雖然也承認公私利益沖突對立這一前提,但其關注點變成了保護個人的自由和選擇不受國家和公眾侵害。

        ?

        儒家挑戰(zhàn)了公私對立觀念。儒家認為個人在家庭中和國家中的表現(xiàn)是有高度關聯(lián)的,如俗語中“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個人與國家是不可割裂的。儒家展現(xiàn)了一種訴諸我們直覺的觀察,即一個人在一個最小的圈子(家庭)中的行為往往與其公眾行為相關。在儒家理念中,私與公是有連續(xù)性的。同時,儒家也承認,如果個人只關注自己的家庭,對國家可能是有危害的,儒家堅決反對為了個人利益損害國家利益的濫權。但是,對公私利益沖突,儒家不主張以對私的徹底壓制來解決沖突,而是認為私中的很多行為對公的利益有很多幫助,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們對陌生人的關懷是從對自己家人的關懷中延伸出的。因此是把私中對公有益的部分培養(yǎng)壯大,就可以對公私?jīng)_突的部分有所抑制,并且這種抑制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一種克制。

        ?

        儒家采取的公私連續(xù)的態(tài)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彌合公私之間的沖突,但不可否認的是,公對私的確存在著侵害,比如個人隱私信息泄露而被非法利用等。同時,對于隱私的極端的追求也是不理性、不必要的。那么,如何合理地劃定公私之間的界限、劃定界限以后采用何種方式對隱私進行保護就成為了需要我們深度思考的問題。

        ?

        ?

        ?

        疫苗之思:個人自由or集體困境?

        ?

        在新冠疫情爆發(fā)的美國,“戴口罩”這一有力的防疫措施被特朗普政治化了,因此許多的共和黨人和保守主義者拒絕戴上口罩。這樣的個人選擇顯然不利于疫情的防范和公眾利益的保障。而在口罩之前,白教授早在思考的是疫苗問題。一篇將疫苗與自閉癥關聯(lián)的文章,以及其他考量,讓一些美國民眾抵制接種疫苗。也正因為這樣,原本通過接種疫苗已經(jīng)得到有效控制的麻疹在美國卷土重來。

        ?

        在這次新冠疫情中,疫苗問題更顯尖銳。比如,我們可以假設,要達到能夠防范疫情的群體免疫狀態(tài),需要至少90%的人注射疫苗。像古巴那樣建立艾滋病隔離區(qū)把不愿注射疫苗的人隔離起來顯然不符合自由民主和保障人權的理念。但同時,作為一些人所理解的個體自由之基礎的霍布斯、洛克等人的構想的實現(xiàn)完全孤立的自我本來就不符合人類歷史真實,而這一假設在當今人員高度流動、密切聯(lián)系的現(xiàn)實中更加不能成立。個人選擇不接種疫苗不僅會影響個人,而是對他人也會產(chǎn)生影響。白教授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如果我們可以接受10%的人不接種疫苗,這10%如何確定?如果不愿意或者不能(由于宗教信仰等原因)注射疫苗的人超過了10%,那么我們該怎么辦?

        ?

        任何疫苗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風險,因此如果完全出于理性的考量,不接種疫苗當然是好的,尤其是在其他90%的人都接種了疫苗以后,那么就既可以獲得接種疫苗的好處,又可以規(guī)避接種疫苗的風險,這就是哲學中的“搭便車問題”。這樣的行為對接種了疫苗的90%的人來說顯然是不可接受的。在政治哲學中,如何處理搭便車問題,防止少數(shù)自私的充滿技巧的人蹭取公共福利,便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西方學者提出了一些解決辦法,一種是所謂的“輕推”(nudge)的辦法。國家采取可以改變公民行為選擇的措施,比如將健康食品放在更容易碰到的貨架上、不接種疫苗需要繳納一筆保障金等。這樣的舉措既具有導向性,又不違反自由民主原則。但這也產(chǎn)生了新的問題,即當國家的導向性措施無法生效,我們可能就需要采取更為嚴厲的政策或法律來規(guī)范公民的行為,即所謂的國家強制(state coersion)。在自由民主國家里,如何既保障公民的自由,又通過國家引導甚至強制性措施保障公眾利益,即“自由的家長制”該如何實現(xiàn),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在新冠疫情中則具體表現(xiàn)為,如何在實現(xiàn)群體免疫的同時,而不違反自由的原則。

        ?

        ?

        ?

        儒家對自由民主的改進模式

        ?

        白教授隨后探討了自由的功用與局限問題。美國當前成為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地方之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特朗普的防疫措施不力。而在疫情之中,美國的衛(wèi)生官員因政治壓力不敢公開發(fā)言或勸諫總統(tǒng),這說明自由民主國家的自由不意味著我們的生活就完全不受其他政治因素的影響,政治利益的考量對言論自由的影響永遠是存在的,自由沒有那么大的功用。自由的功用體現(xiàn)在信息公開、媒體的公開報道和新聞監(jiān)督。個人自由并不能完全不受侵害,但自由的真正含義在于個人不能發(fā)聲時,還有媒體等機構幫助個人進行發(fā)聲。另一體現(xiàn)則在法治維度,被解職的官員可以通過法治程序進行抗辯。這樣的自由并不是只能在西方民主政體下實現(xiàn),新加坡在很大程度上也做到了。在理論上講,哪怕是中國的法家同樣主張信息公開透明和上訴、申辯程序的正當性,儒家對于民意的重視中也有相似的倡導。自由不是萬能的,有其局限性,但至少自由討論為產(chǎn)生好政策提供了前提條件,保障了人民“抱怨”的權利,同時也對某些濫權有一定的限制。

        ?

        那么,好的政策的制定,并不是自由的體制所能確保的。而自由民主體制中的民主部分,可能恰恰對良政(good governance)的實現(xiàn)有妨礙。同時,自由民主體制中的自由和民主之間是存在一定矛盾的,一人一票的民主的結(jié)果可能會傷害到自由。民主制的前提假設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精英和政客是靠不住的,這導致了政治的惡質(zhì)化。并且,在這樣的制度下,只有選民才對國家政策有實質(zhì)的影響。但實際上,現(xiàn)代國家之間聯(lián)系緊密,一個國家做出的決策對其他國家有很大的影響。同時由于投票只考慮選民當前的利益,后代的利益也會受到損害,一人一票的民主中缺少保障外國人和后代的機制,比如氣候政策,一國排放二氧化碳發(fā)展經(jīng)濟會影響到低地國家和將來世代的權益。再者,少數(shù)人的利益也會被多數(shù)人的利益軟性壓制。最后,民主政治的一個假設是如果每個選民基于自己的短期利益投票,聚合出來的就是公眾利益。但這一“理性政治人”的假設已經(jīng)被越來越多的理論和經(jīng)驗研究所挑戰(zhàn)。不同于小國寡民且為奴隸制的雅典城邦,現(xiàn)代的國家太大,國家事務往往超出個人的理性計算范圍;奴隸制廢止,絕大多數(shù)人現(xiàn)代人需要自食其力,這意味著每個人要進行自己的工作,因此完全的頭腦解放也缺少必要的物質(zhì)基礎而無法實現(xiàn)。

        ?

        ?

        ?

        因此白教授提出了富有儒家精神的解決措施。選出一部分精英組成上議院,再選出一部分民意代表組成下議院,由上議院和下議院投票綜合決定領袖和重要政策,也就同時保障了民意的表達和決策的正確性。美國剛立國時聯(lián)邦黨人確立的一系列民意表達與監(jiān)督機制便與之相似,這和儒家民意與“大人君子”結(jié)合的精神也是一致的。同時,在疫情中,國家主義的反彈,全球化進程遭到阻礙,世界衛(wèi)生組織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戰(zhàn)。實際上由國家主導的全球化本身就是一個悖論:全球化時代國家的界限和國家利益被模糊和超越,但真正掌握實權還是國家,因為沒有一個國際組織有可以進行強制干預的暴力機器。針對這一問題,白教授提出儒家的“新天下體系”。這一體系基于“差等之愛”,各國首先愛自己的國家,但同時也要實行“仁道”,對其他國家負起責任。同時,根據(jù)《春秋公羊傳》中的“內(nèi)其國而外諸夏,內(nèi)諸夏而外夷狄”的原則,負起仁道責任的大國建立聯(lián)盟,形成全球性的強力機構,捍衛(wèi)人類文明,抗拒野蠻國家和處理人道災難。白教授構想了一個更現(xiàn)實、更道德的“現(xiàn)實的烏托邦”,新冠疫苗的開發(fā)、擴散乃至全球化問題的解決都有賴于此。

        ?

        ?

        ?

        “抗疫之思”系列講座前面三講分別請了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院長、武漢雷神山醫(yī)院院長王行環(huán)教授講述中國團結(jié)抗疫的縮影——雷神山“戰(zhàn)疫”;中國國際關系學會副會長黃仁偉教授講授疫情下的世界秩序變化,展望了中美關系前景;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藍柯教授為我們上了一堂冠狀病毒的世界級科普課。作為通識大講堂第二十四講,同時也是“抗疫之思”系列講座的最后一講,白彤東教授深入淺出地講述了新冠疫情下暴露出的政治哲學問題,描繪了一幅理想政治的圖景,也展現(xiàn)了政治哲學問題可能的解決措施和儒家的新的可能性,為我們提供了理解儒家和自由民主政治的新視角。

        ?

        責任編輯:近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