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楊朝明作者簡介:楊朝明,男,西元1962年生,山東梁山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博士?,F任孔子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第十三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第十一屆山東省政協(xié)常委,第十四屆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兼任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副理事長等社會職務。出版《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八德詮解》等學術著作20余部。 |
從文化意象看“三?!本?o:p>
作者:楊朝明
來源:《人民政協(xié)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丑正月十四日甲辰
耶穌2021年2月25日
內容概要:
牛在中國文化中是勤力的象征,代表著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精神。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黃牛的“三牛”文化意象底蘊深厚,有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砥礪奮進的精神密碼。
在全國政協(xié)新年茶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fā)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chuàng)新發(fā)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牛,代表著勤勤懇懇、吃苦耐勞,意味著扎扎實實、堅韌不拔,象征著義無反顧、無怨無悔?!叭!蔽幕庀蟮滋N深厚,有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砥礪奮進的精神密碼。牛年春節(jié)之后,進一步思考“三?!本瘢欣诟枬M地投入一年的工作。
“孺子牛”典故出自《左傳》哀公六年:齊景公與兒子嬉戲,自己口銜繩子當牛,讓兒子牽著走,為此,齊景公還崩落一顆牙齒。這是千古傳誦的愛子的故事,“孺子?!庇纱顺闪巳藗冑澴u的美德。
除了父親,有的也把老師比作“孺子牛”,稱贊他們辛勤耕耘,甘于奉獻,愛護學生就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但“孺子牛”首先講父子親情,比喻人倫之中最基本的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人們用“孺子?!毙稳莶磺蠡貓蟆⑷娜?、無私付出。魯迅先生有“俯首甘為孺子?!钡拿?,人們借以拓展和升華“孺子?!本?,贊揚心系百姓、鞠躬盡瘁為民服務的人。孺子牛精神啟發(fā)人們,應該時刻不忘把百姓冷暖疾苦記掛在心。
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豐厚滋養(yǎng)。在尊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基礎上與時俱進,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是時代賦予的使命。“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斷開拓進取,以宏大的氣魄、過人的膽識,爭當“創(chuàng)新發(fā)展拓荒?!保痪心?、不保守,不冒進、不蠻干,攻堅克難,革故鼎新,行穩(wěn)致遠。
人們常說希望“天佑”,或談到“順天”,說到底都應是指對于自然與社會規(guī)律的主動性把握。魯哀公請教孔子:“君子何貴乎天道?”孔子回答說“貴其不已”。有境界的君子強調“知天命”,推崇和敬畏天道,是為更好地“上律天時,下襲水土”?!叭硕▌偬臁辈皇桥c“天”對抗,而是人若心定就不懼任何艱難險阻,所以孔子說“災妖不勝善政”。《易傳》說“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遵從天道,不斷進取,自強不息,就修得了優(yōu)質的生命!
詩人臧克家詩作《老黃?!分袑懙溃骸皦K塊荒田水和泥,深耕細作走東西。老牛蠻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老人的作品之所以膾炙人口,就在于他借助了不辭辛苦、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老黃牛形象,贊美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壯志。如果說拓荒牛體現的是“勇”的精神,那么老黃牛最主要的是體現了“勤”的精神。
據《左傳》,宣公十二年,春秋時期就已經有“民生在勤,勤則不匱”的箴言,意思是百姓的生計在于勤勞,勤勞就不會匱乏。國計民生在于勤勞,勤勞則國富民強,不可戰(zhàn)勝。中華民族一直崇尚勤奮敬業(yè)?!渡袝酚小翱饲谟诎?,克儉于家”“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等名言,《六韜》有“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的“至道之言”。這些都是激勵人們勤奮向上的經典名言。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征途漫漫,惟有奮斗。老黃牛精神是勤奮耕耘、永不言敗精神,有“擼起袖子加油干”的踏踏實實,更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韌不拔。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李承貴】王陽明“知行合一”論五種旨趣
【下一篇】【楊朝明】“文武之政”與儒家的中道哲學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