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孫鐵騎作者簡介:孫鐵騎,男,西歷 一九七三年生,遼寧鐵嶺人。2006年于東北師范大學獲得法學碩士學位,2011年于東北師范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 2012——2014年于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從事博士后研究。現(xiàn)任教于白城師范學院政法學院。版專著:《內道外儒:鞠曦思想述要》《生活儒學與宋明理學比較研究》。在《哲學動態(tài)》《江漢論壇》《甘肅社會科學》等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 |
讀“比”卦隨感
作者:孫鐵騎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四月初十日戊戌
耶穌2016年5月16日
子曰:“君子不黨。”小人結黨而營私,君子無私,則自然不黨。但君子“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必然親圣賢而遠小人。故君子雖不黨,卻必有所親附也。所親附者,道也,義也。故“比”卦,示人以君子之相親附之道也。
道義者,恒且久者也。故以道義之交而相親附,方能真正坦誠相見,真誠相助,吉而無咎也。故卦辭言“比,吉”,而《彖》釋以“比,吉也;比,輔也”。
而君子能相親附,真誠相助而無己私,在于道義在胸,知所操守,艱貞守正,私心去而道情自生也。故卦辭言“原筮,無永貞,無咎”。
故“君子日三省吾身”,如心有一日不安,身有一絲不正,則要求明師,訪道友,思所以厘正之,解決之,而真正之明師道友亦必然會傾心而助之,誠意而幫之。故卦辭言“不寧方來”,《彖》釋以“不寧方來,上下應也”。
如果身心不安,面對人生問題不知反省,不求解決之道,則必然窮途末路,兇咎可期也。故卦辭言“后夫兇”,而《彖》釋以“后夫兇,其道窮也”。
君子之相親附,本之于道義,而非一己之私心,故能誠意在胸,無所欺也,自然無兇咎之根由也。故初爻言“有孚,比之無咎”。
也只有道義在肩,誠意在胸之圣賢君子,才能讓人心悅誠服,使人誠意歸之而親附之,志同道合而有益于天下。故初爻又言“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釋以“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君子之親附于人,本之于道義,非出于一己之私心也。是故君子之相親附,非舍己而從人也,而是貞正于道,內修性命而外有感通也,從而取舍合道,自然大吉也。故二爻言“比之自內,貞吉”,釋以“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如果不能貞正于道,沒有內修之功,則外行無所根據(jù),必然以私情而相親附,則茫然而失其守,禍害埋其中,傷之可期矣。故三爻言“比之匪人”,釋以“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故君子當貞正于道,親圣賢而遠小人,自然吉無不利。故四爻言“外比之,貞吉”,釋以“外比于賢,以從上也”。
而當君子在位,自當以身行道,任賢選能,去除己私,使君子之人親附于己,此亦為孔子“無友不如己者”之本義。故五爻言“顯比”,釋以“顯比之吉,位正中也”。
而君子在位,雖欲求天下賢人盡皆親附于己,卻非強求之謂也,而是合于人情,順于自然也,如劉備三顧茅廬之故事,非強迫也。故五爻又言“王用三驅,失前禽”,釋以“舍逆取順,失前禽也”。
如此則君子中道而行,在上位而不勞,庶人在下位而不累,各安其位而各從其性,天下大治矣!故五爻又言“邑人不誡”,釋以“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故君子之相親附而合為大群,必有大德以率眾,以為眾人之模范,如無圣賢垂范,則亂之可期矣,兇之可見矣。故上爻言“比之無首,兇”,釋以“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比”卦上坎下坤,地上有水之象。大地厚德載物,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同有生生之德也,故相親附也。君子觀之而思如何和合萬邦,以睦族群。故《象》言“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責任編輯:葛燦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