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曾振宇】 儒家具有世界價值,馬克思主義已成中國現(xiàn)代文化的組成部分

        欄目:演講訪談
        發(fā)布時間:2016-07-05 21:56:00
        標簽:
        曾振宇

        作者簡介:曾振宇,男,西元1962年生,江西泰和人,山東大學歷史學博士?,F(xiàn)任職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兼任中國曾子研究會會長。著有《二十世紀儒家倫理思想研究》《中國氣論哲學研究》《天人衡中》等。

          

        原標題:歷史上有一條亙古不移的“孔子定律”

        受訪人:曾振宇(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泰山學者) 

        采訪人:常強

        來源:作者授權儒家網(wǎng)發(fā)表,原載中國孔子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五月廿六日癸未

                   耶穌2016年6月30日

         

         

         

        中國孔子網(wǎng)編者按: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曲阜,并在孔子研究院發(fā)表重要講話。在孔子研究院考察期間,習總書記對曾振宇先生的《儒家故事》等幾部儒家文化讀本特別感興趣,并說“要仔細看看”。作為學術名家,曾振宇先生始終關注新時代的文化走向?!爸袊幕貐^(qū)”、“孔子定律”等專有名詞,是他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耐人尋味。他對社會問題的解讀總是那么深刻到位,顯現(xiàn)著真儒家的濟世風范和擔當精神。


          


        照片說明: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到曲阜孔府考察,

        在孔子研究院舉辦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


        歷史是一個民族的生命史,儒家是中國的民族文化血脈


        問:首先請曾老師介紹一下《儒家故事》的編撰過程,以及它作為儒家文化普及讀本,特點何在?

         

        曾振宇:《儒家故事》的編撰受到了錢穆先生觀點的啟發(fā)。錢穆嘗言:“歷史便是生命,生命便是歷史?!睔v史是一個民族的生命史,人不同于動物,人除了“食色性”自然欲望的本能渴求之外,還存在著道德和情感需求,存在著對“心靈的世界”的向往。人類這種對真善美的向往與追求,就是文化?!拔幕且粋€生命,這生命是一大生命,不如我們每一人的小生命?!比祟惿嬖诘谋举|在于文化,有文化的人類生命才是真正的生命?!度寮夜适隆分荚趶囊环N新的視角講述儒學史,即通過一個個既獨立又連貫的通俗故事講解儒家人物與儒學史,使讀者在輕松愜意的閱讀中領悟文化傳統(tǒng)的血脈所在,感悟“中國文化理想”綿延流長,領悟出儒家文化“活的生命”,并在文化自信、文化自覺與文化認同方面有所裨益。


         曲阜“中國文化特區(qū)”的設立,不亞于1979年深圳“中國經(jīng)濟特區(qū)”的設立


        :您作為山東省政協(xié)委員,從2010年開始連續(xù)三年提交《關于設立曲阜“中國文化特區(qū)”的建議》的提案,2012年12月已得到中央批準建設。您建議設立曲阜“中國文化特區(qū)”的動機與目標是什么?

         

        曾振宇:曲阜“中國文化特區(qū)”的設立,對中國社會發(fā)展走向產(chǎn)生的重大影響,或許不亞于1979年深圳“中國經(jīng)濟特區(qū)”的設立。1979年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的設立,標志著中國走向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之后曲阜文化特區(qū)的設立,標志著中國現(xiàn)代化道路與方向的確立。文化特區(qū)是要從理論高度回答一個深層次問題:中國需要什么樣的“現(xiàn)代國家”?是美國的“現(xiàn)代國家”?還是日本的“現(xiàn)代國家”?中國人有沒有自己的“中國道路”與“現(xiàn)代國家”?如果存在有別于“英格蘭道路”的現(xiàn)代世界,那么“中國道路”的“現(xiàn)代國家”存在的文化基礎和道德依托又何在?如果能夠從五千年文化傳統(tǒng)中尋求哲學與道德文化資源,那么中國就存在內(nèi)生性的現(xiàn)代化,“中國道路”與“現(xiàn)代國家”成為可能。我有一次在美國講學,一位美國學生問我一個問題:為什么韓國地處中國和日本兩個大國之間,在邁向“現(xiàn)代國家”的同時,還能保持民族文化的獨立性?我非常贊賞這一提問,甚至覺得問題的提出比結論更富有啟發(fā)性。


         當年猛烈批孔非儒的社會精英,在塵埃落定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普遍進入了集體反思與檢討之中


        問:近代以來,中國人逐漸喪失文化自信心,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中體西用”,再到“全盤西化”,文化革命倒逼政治革命現(xiàn)象明顯。對于傳統(tǒng)的批判,是否可以理解為“用力過猛”,以至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直處于“花果飄零”的狀態(tài)?

         

        曾振宇: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失利之后,中國人仿佛從一場大夢中驚醒。“天朝帝國”為什么戰(zhàn)勝不了“蠻荒小夷”?一部分“先進的中國人”痛定思痛之后,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但西方的“長技”究竟是什么?是兵器、宗教還是制度?最后得出的結論是——文化!中國要在世界上生存下去,就必須徹底廢除傳統(tǒng)的舊文化,全方位吸納西方新文化,“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應時而生。

         

        但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恰恰被人忽略:當年猛烈批孔非儒的社會精英,在塵埃落定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普遍進入了集體反思與檢討之中。章太炎在1902年借日本人遠藤隆吉之口大罵孔子是“支那之禍本”;胡適早年主張“全盤西化”,呼吁把儒家著述“捶碎,燒去!” 錢玄同多次呼吁廢除漢字,對孔子與儒教要“摔破,搗爛,好叫大家不能再去用它?!?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許多知識分子立場與觀點驟變。胡適晚年一再申明“我不能說我自己在本質上是反儒的?!闭绿自?935年《答張季鸞問政書》中強調“中國文化本無宜舍棄者?!币驗槿绻荒軓钠婕嵉嘏u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心結升華到對傳統(tǒng)文化有一全面、辯證的認識、甚至“同情之理解”,就無法在知識和人格上實現(xiàn)自我超越??上部少R的是,當時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都已實現(xiàn)了這一內(nèi)在自我超越。章太炎、胡適等人所經(jīng)歷的否定之否定心路歷程,對今天的中國人仍然有深刻借鑒意義。


         馬克思主義事實上已經(jīng)構成中國現(xiàn)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問:中國經(jīng)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政治運動銷聲匿跡,階級斗爭偃旗息鼓,馬克思主義漸漸失去收拾人心的作用。您怎么看未來馬克思主義的新的中國化?

         

        曾振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否可能,學術界一直有爭議。 1994年陳立夫在其回憶錄《成敗之鑒》中認為:“馬克思主義不適宜于中國,不適宜于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蹦沧谌舱J為,“大陸上講‘社會主義’一定要照《禮運篇》那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來講。照《禮運篇》講社會主義,就一定要放棄馬列主義。”不可否認的是,從當代中國的文化現(xiàn)實衡評,傳統(tǒng)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是兩種勢力最大、影響最深廣的文化學說。以儒家為主干的傳統(tǒng)文化雖系“固有之物”,愈來愈顯示其不朽的世界意義和世界價值;馬克思主義雖然是“舶來品”,但由于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長期大力宣揚,它事實上已經(jīng)構成中國現(xiàn)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兩次重要的外來異質文化輸入,一次是兩漢之際印度佛教,另一次是近代西學東漸。佛教在傳播過程中,對中華文化表現(xiàn)出高度的靈活性,先后汲取了老莊哲學、道教和儒家思想,以適應當時中國士大夫文化層和俗文化層的訴求。近代西學東漸也是如此,凡是與中華文化精神相容者則流傳深廣(如禪宗),與中國文化格格不入則短命夭折(如法相宗)。想當年印度禪學蛻變?yōu)橹袊U宗,花費了七百多年的時間。所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將是一漫長的“自然歷史過程”。


         儒家“靈根再植”成為可能,而且“中國夢”與“周公夢”對接也成為可能


        問:中華文明作為一種非宗教化的世俗文明,其延續(xù)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歷史觀的維系。十八大以來,新一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力圖接續(xù)傳統(tǒng)文脈,以民族主義史觀重述中國歷史進程,對此,您怎么看?

         

        曾振宇:“道統(tǒng)”概念雖由朱熹首次提出,但儒家道統(tǒng)所蘊含的實際內(nèi)涵在唐代韓愈思想中已經(jīng)確立。在中國歷史上,存在著一條亙古不移的“孔子定律”:在新王朝建立初期的五十年左右,一定要打出尊孔旗號,“崇儒重道”,將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樹立為國家指導思想,論證新王朝是儒家仁義誠信基本價值觀的遵循者與弘揚者;尊孔信儒,設學校,興科舉,天下才能長治久安。不遵儒、不禮孔,新王朝(如秦朝、魏晉南北朝、隋朝、太平天國等)必然短命夭亡。

         

        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在歷代王朝尊孔禮儒的文化政策中,利用是主流,忠實繼承與踐行多半是假。在儒家道統(tǒng)上,周公時代是道統(tǒng)與政統(tǒng)的完美統(tǒng)一,這是儒家千年一系的“周公夢”。周公之后,儒家已喪失政統(tǒng),但還固守道統(tǒng)。歷代儒家可以升帳講學,延續(xù)道統(tǒng)。也可以固守儒家立場,指點江山,針砭時政。從“五四”與新文化運動開始,尤其是1949年之后,儒家不僅喪失了政統(tǒng),也喪失了道統(tǒng)。儒家成為“游魂”,在祖國上空飄浮,只是在臺灣一隅,還依稀保存儒家的一絲文化命脈??上部少R的是,習近平主席的和政府的一系列講話精神,讓儒家“靈根再植”成為可能。中華民族不僅在文化自覺層面接續(xù)文化道統(tǒng)成為可能,而且“中國夢”與“周公夢”對接也成為可能。


         成己成人,止于至善,是儒家之所以為儒家的本質特點


        問:中國傳統(tǒng)文明的傳承,歷來有經(jīng)史互釋的傳統(tǒng)。歷代學人都從各自面對的時代命題出發(fā),對傳統(tǒng)經(jīng)典進行闡釋和重讀。您認為傳統(tǒng)經(jīng)典可提供給今人的智慧,體現(xiàn)在哪里?

         

        曾振宇:儒家經(jīng)典的思想核心是“內(nèi)圣”之學、德性之學,也就是《大學》“止于至善”的“大人之學”。《宋元學案》有一則故事:程頤與邵雍坐而論道,忽然室外電閃雷鳴。邵雍于是問程頤:“子知雷起處乎?”程頤答:“我當然知道,但是你未必明曉?!鄙塾郝牶蠓浅s@訝,不知程頤為何斷言自己不知電閃雷鳴之奧秘。程頤進而解釋說:“如果你確實知道,就沒有必要用象數(shù)去推算;正因為你一無所知,所以想用象數(shù)推測?!鄙塾河行┎粣?,于是問對方:“既然你知道自然界的奧秘,不妨說說雷源起于何處?”程頤回答道:“起于起處?!边@則故事表面上判別程頤與邵雍的學問途徑,實際上在于闡明儒家的一大特點:“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的“物理研窮”固然重要,但落腳點應該在人,而不是單純的自然之理。正如錢穆先生所言:儒家的真正興趣并非在物理世界上,而是“貫通在吾之心,貫通在性理上?!背杉撼扇?,“止于至善”,是儒家之所以為儒家的本質特點。一言以蔽之,儒家經(jīng)典是現(xiàn)代中國人的“心靈雞湯”。


        如果是國人認可的善的價值觀,政府有責任利用公權力大力主導與推行之


        問:前幾年,《人民日報》公布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nèi)容,而有一種觀點認為:“不是由政府來規(guī)定道德,甚至不是由政府來主導道德”。這看似矛盾,您認為我們該如此理解政治與道德的關系?

         

        曾振宇: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在某一時期的心理深層信念系統(tǒng)。在中國歷史上,政府與士人聯(lián)袂主導并推廣文化理念與道德,不乏其例。劉邦剛登基,儒士叔孫通及時地制定漢代朝儀,為儒學與政治的有機結合找準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并且巧借政府之力為儒學步入廟堂之高邁出了第一步。文景之治之后,董仲舒向漢武帝建議“推明孔氏,抑絀百家”,在政府主導下,最終樹立儒家思想為國家指導思想,儒家價值觀為天下普遍遵循的人倫規(guī)范,儒家思想由一種地域性文化上升為國家主流文化。唐初李世民開設文學館,“延四方文學之士”,國子監(jiān)祭酒顏師古及時跟進,歷時十幾年編成《 五經(jīng)正義》,成“五經(jīng)定本”。這一文化工程統(tǒng)一了儒家經(jīng)典的文字和注釋,增強了儒學的統(tǒng)一性和凝聚力。其實更深層的社會政治意義還在于:通過政府的主導與推行,使儒家思想深入千家萬戶。因此,問題的關鍵不在是否應由政府來規(guī)定和主導道德,而在于所主導的核心價值觀是善的價值觀?抑或惡的價值觀?如果是國人認可的善的價值觀,政府有責任利用公權力大力主導與推行之。

         

        責任編輯:葛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