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曉林作者簡介:黃曉林,北京大學(xué)社會學(xué)系畢業(yè)。曾用名惠林、復(fù)齋、一復(fù)。出版有《日用常行》。 |
中國文化真好,儒家真好——潢川縣南海湖“五教共睦” 的明證
作者:黃曉林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九月十三日戊辰
耶穌2016年10月13日
機緣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潢川人,差不多十年前我就說,潢川有兩個很優(yōu)秀很奇特,又很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遺跡,也是兩個很值得我們潢川人自豪的地方,我雖然算不上什么專家學(xué)者,但與文化還沾點邊,我一定要為我的家鄉(xiāng)潢川這兩個地方寫點文字。
這兩個地方,一個是黃國故里,我們黃姓的祖地。我姓黃,又出生在潢川,潢川又是黃姓的祖地,我感到很幸運,也是前世修來的福分,也是因緣所際。
我寫了一篇文章《黃國故里——魅力故鄉(xiāng)的文化思考》,是帶著很深厚的家鄉(xiāng)情感和對黃姓的敦宗睦族的虔誠之心,下了很大功夫?qū)懴碌囊黄恼?。我自己還是很滿意的,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人看到不是太高興,但我想,總會有高興的那一天。我在文章最后寫到:“素王之功,不在禹下,明德之后,必有達人,我依然相信文化的力量?!弊詈筮€用了王安石的一首詩《夢》來表達文化的那不可思議的魅力。
還有一個地方,小時候我們都叫“小南?!保F(xiàn)在也有人稱“南海湖”,我也準備寫一篇文章。而且也專門去實地考察了兩次。但是始終沒有動筆。
今年,我們縣的綠色公益人士葉欖和我交流多次,他要搞個“潢川南海湖和平論壇”,宗旨是:宣傳潢川、推介潢川南海湖五教共睦文化,倡導(dǎo)宗教和睦、國家和解、社會和美、生態(tài)和諧、世界和平。我感到很有意義,葉欖多年來一直從事公益事業(yè),為國家、為社會、也為我們的家鄉(xiāng)潢川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很值得我們尊重和學(xué)習(xí),這幾年他在北京的時間多些,接觸也多點,看到他不辭勞苦的工作,也不計較個人的得失,我很是感動,就想到了被稱為“千年國粹,一代儒宗”馬一浮送給梁漱溟的一句話“行勞天下,比于禹墨”。葉欖還很年輕,“行勞天下,比于禹墨”這樣的比喻他可能還受用不起,但至少算是一種鼓勵吧。
葉欖發(fā)起“潢川南海湖和平論壇”希望我談?wù)勛约旱挠^點,寫點文章之類的東西,我想恭敬不如從命,我就談?wù)勛约旱囊恍┯^點和看法吧,不到之處也請多多指教。
鐵旗桿和“五教”
我想先解釋一下我要寫的這篇文章的題目“中國文化真好,儒家真好”。
“中國文化真好,儒家真好”是近代一位思想家徐梵澄在晚年經(jīng)常說得一句話。我們都知道玄奘法師到西方取經(jīng),就是到現(xiàn)在的印度,飽受千辛萬苦,歷經(jīng)17年取得真經(jīng),成為一代高僧。你們可能還不知道,還有一位被稱為現(xiàn)代玄奘的徐梵澄,他在印度學(xué)習(xí)了不是十七年,而是十七年的兩倍三十四年。上世紀四十年代,也就是1945年,國民政府公派徐梵澄到印度學(xué)習(xí),可是沒幾年國民黨把江山搞丟了,退宿到臺灣小島上,也顧不上派出去的留學(xué)生了。直到改革開放后1978年,在我們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的關(guān)照下,以69歲年齡回到祖國的懷抱,回到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宗教研究所工作。徐梵澄對印度文化的理解就不用說了,對西方文化的造詣也很深,對尼采、歌德都有很深的研究,但到了晚年還是回到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上,回到了孔子,回到了儒家。所以到了晚年,特別是到了生命的最后幾年,徐老總是時不時的,自言自語的愛說這樣一句話:“中國文化真好,儒家真好”。這就是這句話的來源。
下面就會講到我為什么要用“中國文化真好,儒家真好”這句話做題目。
先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潢川的小南海,也就是現(xiàn)在的潢川南城的南海湖。為什么說南海湖是一個神奇的有代表性的地方,是因為在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地方,竟聚集著五個不同信仰的宗教場所。湖之北畔是道教三義觀。在三義觀南側(cè)的大巷街,有信奉耶穌的基督教堂。和三義觀一湖相隔,正對著土堤的是南海觀音禪寺。觀音禪寺西側(cè)50米遠,為伊斯蘭教活動場所清真寺。觀音禪寺東側(cè)的磨盤街,是一座天主教堂。
最有意思的是,三義觀內(nèi),其大殿前聳峙一對鐵旗桿,為珍貴文物,也是我最感興趣的地方。鐵旗桿基座為六方形6層,底3層石基有陽刻喜鵲鬧梅、白云奔鹿、伯樂相馬、二龍戲珠等浮雕圖案;上3層系鑄有各種紋飾和銘文的鐵墩。桿高20米,直徑0.28米,共重17500公斤,頂端各立一只展翅欲飛的金鳳,鳳下各盤繞一小一大、上下有致的蟠龍,四龍對峙,造型逼真。鳳立頂端,龍蟠中間,有龍鳳呈祥之意。用以懸掛銅鈴的三層空心“卍”字方斗位于龍鳳之間。旗桿的下端各有一蓮花虎頭叼著一副鐵鑄對聯(lián),上聯(lián)“鐵桿頌德高千尺”、下聯(lián)“銅柱表誠燦九霄”。
在我的理解里,兩個高聳的鐵旗桿,代表的就是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就是儒家文化的象征。像對聯(lián)中的“德”、“誠”兩字,最能表現(xiàn)儒家的真精神。“五教”能和睦相處,離不開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土壤。兩個高聳的鐵旗桿與“五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交相輝映,和諧相處。構(gòu)成了一幅多文化和睦相處的美妙而奇特的景觀。
所以說,“小南?!笔且粋€神奇的現(xiàn)象,說是和平圣地也行,說是文化奇觀也好。但我認為,更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明證。證明了什么?證明了中國文化的神奇、包容和偉大,也更證明了徐梵澄晚年常說的這句話“中國文化真好,儒家真好”。
儒家是一種生活
因為我們說得是“五教共睦”的事情,我想先說一說于此相關(guān)的幾個概念:
第一個想說的是“宗教”這個概念。關(guān)于“宗教”的解釋可以說是多如牛毛,而且還是一個很熱、很時髦的詞。前不久在北京國子監(jiān)聽北京大學(xué)哲學(xué)系教授樓宇烈講課,課間閑聊時,樓老師說他對“宗教”有一個歪解,而且一再強調(diào)是歪理邪說,當然是這是樓老師謙虛的說法,“宗教就是認祖歸宗的教義”,雖然沒有做過多的解釋,但讓我很受啟發(fā)。聯(lián)想到我們黃姓子孫對祖地黃國故里的追慕、對黃姓祖先的崇敬、對黃姓文化的認同,樓老師的話不是歪解而是正說。
第二個想說一說“佛教”。一般人都認為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當然佛教一定就是宗教了,這可以說是國際上、學(xué)術(shù)界都接受的提法,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是,這是一般人的想法,一般人是什么人呢?就是還沒有覺悟,還沒有開悟的人。太虛法師就不這樣認為,太虛法師說:“佛教非哲學(xué)、非科學(xué)、非宗教。佛教就是佛教。把佛家看成什么哲學(xué)、科學(xué)、宗教,是把佛教看小了。”這是一個很讓人感到震撼的提法。
這就是開悟人的思想,不得不佩服。我對佛教也有自己的理解,我認為把佛教理解為“中國佛教”更好點,佛教進入中國二千年,已經(jīng)完成了中國化,成為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部分。但一聽到太虛法師的說法:“佛教就是佛就”。才知道自己的淺陋,誰讓我輩只是一般人呢。
第三就一起把“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說一說。
不管是道家和是道教,都是中國本土的,不存在本土化的問題,而且儒道是不分的,都是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一部分。還有一種提法就是“諸子出自儒家”,這有點獨尊儒術(shù)的嫌疑,但中國文化的本色是儒家應(yīng)該沒有問題。
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都在中國化的過程中。明末清初的劉智在伊斯蘭教的中國化過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他的《天方性理》、《天方典禮》影響很大?;浇?、天主教對現(xiàn)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都很大,但也在中國化的過程中,至今還沒有一個所謂杰出的人物出現(xiàn),所以能不能完成中國化還是個問題。
最后,重點講一下儒家。先秦稱儒家,兩漢稱儒教,到了宋明習(xí)慣叫儒學(xué),我個人更喜歡稱儒家。受太虛法師的啟發(fā),我的理解是,儒家不是科學(xué)、不是哲學(xué),也不是學(xué)問,更不是宗教,而是中國人的生活。既然是生活就體現(xiàn)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
像我認為最能代表“儒家”的兩個鐵旗桿,上面有文字、雕刻、花紋。
文字像對聯(lián):“鐵桿頌德高千尺,銅柱表誠燦九霄”。上面也說到“德”、“誠”兩字。
“德”者“得也”,本意是道德和品行。做人做事最重要德是什么?是品德。儒家經(jīng)典《大學(xué)》也有:“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為本”。“誠”也是儒家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們立身處世,當以誠信為本。宋代理學(xué)家朱熹認為:“誠者,真實無妄之謂?!笨隙恕罢\”是一種真實不欺的美德。
雕刻像喜鵲鬧梅、白云奔鹿、伯樂相馬、二龍戲珠。都是百姓喜聞樂見的東西,都很吉祥,表現(xiàn)出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有像金鳳、蟠龍、“萬”字、蓮花虎頭等花紋,都是百姓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和見到的物件。還有“鐵旗桿銘文”上的文字,都很生活化,又表現(xiàn)出儒家文化的思想。
所以,“五教共睦”的土壤是儒家,“五教共睦”的基礎(chǔ)也是儒家。但儒家不是宗教,而是中國人的生活。
中國文化不走宗教的路,這是中國人的文化選擇。
現(xiàn)在有很多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我認為這種說話是不對的。中國人有信仰,但是沒有選擇宗教信仰,不走宗教的路。中國人走得是人文的路線,是以道德為立足點的。所以,歷史上中國社會從沒有發(fā)生過宗教戰(zhàn)爭,沒有發(fā)生過宗族滅絕的事情,因為他有是“興滅國,繼絕世,舉遺民”的人文精神。
當然,潢川南海湖“五教和睦”的文化奇觀,也與我們潢川這片沃土,與幾千年的歷史積淀,與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的潢川、黃國文化都有關(guān)系。
日用常行:中國文化的特質(zhì)
“日用常行”是我近幾年經(jīng)常琢磨的一個詞,說的是,人生、社會、宇宙的大原則、大規(guī)則就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這也是我思想回歸到儒家文化上的一個體現(xiàn)。
我今天講我們潢川縣南海湖“五教共睦”,也就是有關(guān)“宗教”的問題,有人問我信不信教?我說,我當然也信教,問我信什么教?我說,我信“睡覺”。好好睡一覺后,我會精神抖擻、心情舒暢,做事情也很有效率。這雖然是個玩笑話,聽上去很幽默,其實也是中國人生活的寫照,或者說也是中國人的生活智慧,也體現(xiàn)出了中國文化的特質(zhì)——“日用常行”。
關(guān)于中國文化的特質(zhì)我只想談兩點:
一是張載的“民胞物與之心”。
中國文化尤其注重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所謂“大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不為萬物主,而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都是尊重對方以對方為重,這個對方不僅是人,也包括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所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世界上任何一個文化形態(tài)都能夠包容。潢川南海湖“五教共睦”的現(xiàn)象,也就不難理解了。
二是錢穆的“中國文化的偉大處”。
近現(xiàn)代的大學(xué)者錢穆有句話,或許對我們理解潢川南海湖“五教共睦”的文化奇觀有幫助。
“中國人又不然,遇要解決問題,或表現(xiàn)其文化偉大,只從日常親切處,細微輕易處,人所共能處下手?!?/p>
大家可以體會一下,“日常親切處”就是人與人之間交往,顯得親切、家常、放松?!凹毼⒂H易處”就是人與人的情感特別的細膩,讓人感覺特別舒服的那種?!叭怂材芴帯本褪悄隳茏鑫乙材茏?,大家平等的生活在這個世界里,這才是偉大的地方。
以上就是我對我們潢川縣“五教共睦”這一文化現(xiàn)象的理解,不到位的地方,還請各位方家多多指正。
責任編輯:柳君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