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晚林作者簡介:張晚林,號抱經(jīng)堂,男,西元一九六八年生,湖北大冶人,武漢大學哲學博士。曾在湖南科技大學哲學系任教,現(xiàn)任湘潭大學碧泉書院·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兼職湖南省孔子學會副會長。著有有《徐復觀藝術(shù)詮釋體系研究》《赫日自當中:一個儒生的時代悲情》《美的奠基及其精神實踐——基于心性工夫之學的研究》《“道德的形上學”的開顯歷程——牟宗三精神哲學研究》《荀子譯注(選本)》等。于2009年以自家之力量創(chuàng)辦弘毅知行會,宣揚儒學圣教,踐行“知行合一”之精神。 |
湖北大冶金牛張氏世系字派釋義
作者:張晚林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三月十九日庚寅
耶穌2019年4月23日
現(xiàn)代人取名,多隨意為之,或取其寓意好,或取其動聽。此與古人之取名迥異。在中國傳統(tǒng)宗法社會中,任何姓氏都有悠久的世系,世系以漢字排成序列,這個序列用在人名上,就是我們常說的輩分或輩倫。古人取名,必以世系中排列的漢字為準,且以世系中之字居中。這樣,古人取名,姓氏居首,不可改;輩分居中,亦已定;唯最后一字可以隨“取”。比如,筆者姓“張”,世系輩分為“家”,則我的名字前兩個字已經(jīng)定了,只能叫“張家ⅹ”。我們這一支的張氏世系,“家”字之后是“惟”字,那么,我的后代的名字只能叫“張惟ⅹ”?!拔弊趾竺媸恰靶ⅰ弊郑傧乱淮荒芙小皬埿ⅱ?。這是決不可亂的,因為這涉及到宗法社會的倫理尊長問題。當然,古人有名有字,雖云名之最后一字可隨取,但亦非完全隨意,乃至如現(xiàn)代人一樣求新求奇。古人取名,蓋多取自儒家修齊治平、厚德載物、仁義禮智信等價值觀念。名既定,字則闡發(fā)名之意。如筆者的十七世祖張德信,字以實,信與實義近。十八世祖張懷源,字成遠,有源則自遠,以遠釋源。從他們的名字來看,無不體現(xiàn)儒家思想的影響及其追求。
一世祖志高公落業(yè)地石板林祖堂
宗法社會在現(xiàn)代已解體,那么,依據(jù)世系字派取名是否已無意義?曰:非也。概略說之,其意義有三:
其一,讓人有歷史感,從而促生其道德感與責任感。依據(jù)世系字派取名,讓人知道我們在世系中的位置,我們既是一個承前者,也是一個啟后者。總之,人不是一個孤懸孤立的個體,我們乃處在一個歷史的長河中。作為承前者,我們要光大祖德;作為啟后者,我們要模范子孫。我們須有無限的道德感與責任感來對這個家族的歷史負責。就筆者而言,傳承到我這里,較為清楚的世系如下:
張志高→張文貴→張本通→張正端→張漢臣→張蕃正→張一芳→張世勛→張朝季→張應禹→張習胤→張之芳→張興明→張永忠→張茂啟→張載柏→張德信→張懷源→張宗雄→張澤沿→張傳勝→張家驥(晚林)
這樣的一個世系,從元末明初到現(xiàn)在,凡二十二世,六百余年。我不知道這些人曾經(jīng)有怎樣的生活,如今,這個世系的接力棒已經(jīng)到了我的手上,我應如何做才能無愧于列祖列宗呢?在此可生無限的感慨,亦可生無限之動力?!吧髦刈愤h,民德歸厚”,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
其二,在譜牒中確立位置,進入歷史。庸常大眾,很難進入正史,因為它是記載王侯將相的。但傳統(tǒng)中國社會又可讓每個人留在歷史之中,這就是中國的譜牒文化。傳統(tǒng)的譜牒把每個人的世系記載得清清楚楚,不漏掉任何一個人。這正是中國傳統(tǒng)的偉大之處,體現(xiàn)了對每個生命的尊重。譜牒依據(jù)世系字派,直接確定了一個人在譜牒中的位置。比如,筆者屬于“家”字輩,乃世系中的二十二世,那么,在譜牒二十二世這一欄中一定可以找得到我的名字。再依此向上追索,一個人的世系傳承是可以清清楚楚的。同時,如果一個人依據(jù)世系字派取名,即使我們對其生平?jīng)]有任何了解,但我們卻可以依據(jù)其世系字派,大致可以知道他屬于哪一宗族,生活于哪一歷史時期。比如,我們宗族的“德”字輩,大概就生活于公元1820-1920年之間,這個判斷出入不會太大。
其三,可以增進人之間的感情。若我們在名字中看到自家世系字派序列中的字,就會知道他與我們是宗親關(guān)系,盡管不認識,但肯定是一個支脈下來的后裔,這無疑會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我們常說,五百年前是一家,若我們的名字中屬于同一世系字派,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其祖先為同一人。這在流動性極大且人情相對疏遠的當今社會,無疑是多了一個穩(wěn)固而又相對安全的港灣。
長壽堂神龕
總之,依據(jù)世系字派取名,關(guān)系到序齒倫理問題,亦關(guān)涉到歷史傳承問題,其事不可謂不大矣,決不只是一個人的符號標記。古人多于成人禮之時,有尊長有德之人取名賜字,正唯鄭重其事也。
那么,世系字派自身所選取的字是不是隨意的呢?我們宗族的世系字派用字如下:
志文本正漢,蕃一世朝應。
習之興永茂,載德懷宗澤。
傳家惟孝友,衍慶頌群賢。
金鑒詩書寶,青錢俊秀緣。
謀猷繩祖武,理學教敷宣。
億兆春秋盛,天恩福祿延。
我們宗族,從一世祖志高公為避元末兵亂由江西遷居湖北大冶金牛石板林以來,至今已在此生息繁衍了六百余年,傳二十四世,如今已到“孝”字輩。從世系字派之序字看,還有三十六字未用,至少還可以用一千年。從我們宗族世系字派所選用的字來看,決不是隨意的。這里面由深厚的精神文化內(nèi)涵,下面筆者嘗試加以詮釋。
“志文本正漢,蕃一世朝應。”本句確立宗族文化血緣上的正宗與正統(tǒng),這是大原則?!拔摹碑斎皇侵溉寮叶Y樂文化傳統(tǒng),“漢”是指血緣上屬于華夏?!爸疚谋菊凉h”是說,本宗族乃華夏正宗,其志向在儒家文化?!耙弧笔侵秆壣系恼?、文化上的正統(tǒng),“蕃”是指后代子孫的繁衍,“應”是指因應、傳承、執(zhí)守。“蕃一世朝應”是說,不管世代如何推移,朝代如何更迭,都要守住并因應傳承這個正統(tǒng)與正宗。對于一個宗族來說,文化與血緣問題,是一個首要的問題。
“習之興永茂,載德懷宗澤。”“習”者,踐行也。“之”是指上面所說的確保文化血緣上之正宗正統(tǒng)性之原則。“習之興永茂”是說,若能踐行上面的大原則,那么,宗族就會永遠興盛繁茂?!皯选保睦锎嬗?,念茲在茲也?!拜d德懷宗澤”是說,個人厚德載物,念茲在茲地延續(xù)宗族之澤祀與德馨,決不可以污惡之行使宗族受辱。
“傳家惟孝友,衍慶頌群賢?!敝袊鴤鹘y(tǒng)家庭倫理講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故有“孝友傳家”之說,“傳家惟孝友”,體現(xiàn)的正是這個意思?!皯c”,蓋取《周易》“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之說?!把堋保粩?、多有。“衍慶頌群賢”是說,我們這個家族總能不斷地逢兇化吉,余慶多多,蓋須稱頌標榜宗族中的眾多賢達德行之士,以激勵后進也。
“金鑒詩書寶,青錢俊秀緣。”“鑒”,鏡子,“金鑒”指人之明察。“金鑒詩書寶”是說,以明察事理及誦讀詩書為寶?!扒噱X”,古代指優(yōu)秀之人才。如,清人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四云:“良工心苦選青錢,臚唱蟬聯(lián)十二年。”“青錢俊秀緣”是說,若一個人能夠以明察事理及誦讀詩書為寶,那么,情思俊逸,才德秀美就與之有緣了。這是勉勵宗族之人須讀書,所謂“詩書繼世”也。
“謀猷繩祖武,理學教敷宣?!薄爸\猷”,謀略也。《詩·大雅·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编嵭{:“戒慎其祖考所履踐之跡?!敝熳印对娂瘋鳌吩疲骸拔?,跡也?!薄爸\猷繩祖武”是說,謀略須以祖先的故跡或成法為準繩,不可任意為之?!胺笮?,宣揚也。宋人田錫《咸平集》卷二十《古風歌行》云:“敷宣朝旨達君恩,淮陽父老私有言。”“理學教敷宣”是說,為學并非為升官發(fā)財,而是為了宣揚教化之道。這是告誡后人,近當守祖宗成法,遠則宣儒學圣教。
“億兆春秋盛,天恩福祿延?!弊詈笠痪浣Y(jié)尾,乃對整個宗族之稱頌、祈禱與祝福。如果在宗族的歷史上,總能以上面所說的自勉而克念,那么,這個宗族億萬年都會興盛不衰,上天總會恩賜它,不但馨香祭祀不斷,福祿亦將無疆而永存。
乾隆年間長壽堂功德碑
希望我的這種釋義并不違背宗族先賢之雅意,但無論怎樣,任何人初看這個世系字派,不用深究其內(nèi)涵,就自然體會到其中的博雅正大之氣,詩禮仁孝之情,決非隨意湊字也。
筆者在宗譜中看到這個世系字派,但不知是哪些先賢最后確立欽定的,然無論如何,這個世系字派,體現(xiàn)了湖北大冶金牛張氏祖先的學識、德行與擔當,他們把華夏文化之大統(tǒng),儒家圣教之遺風,都凝聚在世系字派之中,發(fā)憤后世子孫,以完成其千萬年之期許。而世系字派之字進入每個人的名字當中,讓宗族中的每個人無論在什么時代,總能聆聽到祖先的教誨與叮嚀。人,并不是現(xiàn)實中的一個孤懸的生命,而與祖先是接通的,人是一個承載著歷史文化的大生命。在此,可以講生命的永恒與創(chuàng)造。人一旦有此覺悟,則其于人之行為之感召,豈曰小補之哉?!
五世祖漢臣公墓碑
責任編輯:近復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