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丁紀作者簡介:丁紀,原名丁元軍,男,西元一九六六年生,山東平度人,現為四川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著有《論語讀詮》(巴蜀書社2005年)《大學條解》(中華書局2012年)等。 |
玩畏
作者:丁紀
來源:“欽明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七月廿一日甲寅
??????????耶穌2020年9月8日
《世說新語?文學》載何晏之論王弼一語,曰:“若斯人,可與論天人之際矣!”此語,《魏志》作:“若斯人者,可與言天人之際乎?”其中,“論”作“言”。上之三百年,董子則曰:“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太史公亦曰“究天人之際”,蓋力究深識,“畏”也在其中。下之千二百年,王荊公則曰:“天命不足畏?!焙巍⑼醯降缀我浴罢摗敝?、何以“言”之且不論,要之,固已著不得個“畏”字,遂遙啟彼“不足畏”之論矣。
《魏志》又記王弼“性和理,樂游宴,解音律,善投壺……頗以所長笑人,故時為士君子所疾”,則其德行可見;又“淺而不識物情”、“事功雅非所長”,可知其所謂天人之際者,非關事物、不切日用,蓋只是縱一己之英靈才學,參合《易》、《老》以脫略實際,追捉無根之虛無而已。雖不直謂“不足畏”,固已不知畏,則謂之“玩乎天人之際”似亦可矣。
大概可以說,同是這個天人相與之際,“畏”之則成一種經學、一種大歷史學,“玩”之則成一套玄學,至于以為“不足畏”則成一套新學,其殊其異乃如此!
向來之說《論語》,慣說“樂”字貫穿一書,為其誘人之深也。然今思之,一味如此說,恐亦說向一邊,失落或多。《論語》一書所貫穿者,更有一個“畏”字。如董、馬之言,固可謂本之夫子所謂“君子有三畏”之“畏天命”一句,然“獲罪于天,無所禱也”、“吾誰欺?欺天乎?”,不畏乎?“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迅雷風烈必變”,不畏乎?又“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見瞽者必作必趨、相師有道,乃其畏之見于尋常待人接物之間者;又“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川上之嘆,亦豈不畏乎其深穆之不已者哉?漢儒之中,自亦不無其有所得于夫子之心者也。
孔門人物,有如顏子乃至曾皙之人品者,則見得“樂”字意思多;有如曾子之人品,則須是見得“畏”字意思多,如“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是也?!拔贰迸c“樂”,譬之骨血與氣韻,生動處、發(fā)揚處固在樂,質實、本衷之所在,卻須由此“畏”字當之。
天人之際,直須言“畏”。然“玩”字固也不是個壞字眼,“玩辭”、“玩占”,君子所當從事也。尚記得兩件舊事:初習學問時,屢聞某講者依維特根斯坦氏“家族類似”等等之說而曰“游戲規(guī)則”云云,久聽未慣,一次不耐,當堂忿然作色曰:“我從不游戲這個!”于今思之,亦大煞風景;且不游戲者,未免乎不恭矣。又,嘗讀《華陽國志》,見其中一語,以其地星應輿鬼,故爾其人“君子精敏,小人鬼黠”,當時川居已有年,驗之平素之見聞感受,有動于中,遂擬一標題曰“玩與閑”,欲加劇論,然不終成。今則固知君子非不玩,而玩有君子、小人矣?!熬佑兴妗?,有君子、小人“同玩而異情”,則“其玩也君子”,如此而已。
子貢所謂“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其所以“不可得而聞”,以其在所可畏,又得其人之為難也。“可得而聞”,得而玩之味之可矣;“不可得而聞”,則須觀乎其所以罕言、無言者,同乎其畏之。玩也,畏也,樂也,蓋不畏則不足以為樂,不玩則不能以得其樂;今一世之人莫非不畏而樂,欲不終歸乎蕩且肆,難矣!
庚子七月二十
責任編輯:近復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