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丁紀(jì)作者簡介:丁紀(jì),原名丁元軍,男,西元一九六六年生,山東平度人,現(xiàn)為四川大學(xué)哲學(xué)系副教授。著有《論語讀詮》(巴蜀書社2005年)《大學(xué)條解》(中華書局2012年)等。 |
《啟顏錄》儒家類七條
作者:丁紀(jì)
來源:“欽明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十月十七日丁卯
耶穌2022年11月10日
《啟顏錄》儒家類七條
丁紀(jì)按:此數(shù)條雖亦非端言莊語,詳其對于圣賢與經(jīng)典,卻并無輕慢之意。魯迅一語之論《啟顏錄》曰:“好以鄙言調(diào)謔人,俳諧太過,時復(fù)流于輕薄?!保ā吨袊≌f史略》第七篇)此數(shù)條,蓋可免于此譏。要之,倘非曉悉之熟,加以領(lǐng)會運用之妙,亦難乎出此矣。輯此以獻(xiàn),非欲長戲言戲動之風(fēng),故亦無須深求,惟一展顏可也。
上、《論語》四條
《論語》總章五四、總章二九六
晉王絢,郁之子。六歲,外祖何尚之特加賞異。受《論語》,至“郁郁乎文哉”,尚之戲之曰:“可改為‘耶耶乎文哉’?!眳?、蜀之人,呼父為“耶”。
絢捧手曰:“尊者之名,安得為戲?亦可道:‘草翁之風(fēng),必舅?!薄墩撜Z》云:“草尚之風(fēng),必偃?!蔽?,即王絢外祖何尚之;舅,即尚之子偃也。(卷下,“王絢”,《太平廣記》卷二四六)
按《禮記?曲禮上》:“《詩》、《書》不諱?!贝苏\祖孫間一時相娛之快語耳。
《論語》總章一〇〇
唐封抱一任益州九隴尉,與同列戲白打賭錢。座下數(shù)百錢輸已略盡,便欲斂手。傍人謂之曰:“何不更戲,覓錢回取之?”
抱一乃舉手摸錢,曰:“回,‘賜也何敢望回’!”山東人謂“盡”為“賜”,故言“賜也”。(卷下,“封抱一”,《太平廣記》卷二四九)
按:下條“回何敢死”,山東人有以“老”諱“死”者,則久已知之矣。至于山東人謂“盡”為“賜”,向所未知而今日得知,亦拜此所“賜”也。
《論語》總章二七四
隋侯白,州舉秀才至京,機(jī)辯捷,時莫之比。嘗與仆射越國公楊素并馬言話,路傍有槐樹,憔悴死。素乃曰:“侯秀才理道過人,能令此樹活否?”
曰:“能?!?/span>
素云:“何計得活?”
曰:“取槐樹子于樹枝上懸著,即當(dāng)自活。”
素云:“因何得活?”
答曰:“可不聞《論語》云:‘子在,回何敢死!’”素大笑。(卷下,“侯白”,《太平廣記》卷二四八)
按:此言槐樹,故“回”字似當(dāng)協(xié)“槐”字音。然確當(dāng)如王絢所言:“尊者之名,安得為戲?”
《論語》總章二七七
動筩又嘗于國學(xué)中看博士論難云:“孔子弟子達(dá)者有七十二人?!?/span>
動筩因問曰:“達(dá)者七十二人,幾人已著冠?幾人未著冠?”
博士曰:“經(jīng)傳無文?!?/span>
動筩曰:“先生讀書,豈合不解孔子弟子著冠有三十人,未著冠者有四十二人?”
博士曰:“據(jù)何文以知之?”
動筩曰:“《論語》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豈非七十二人?”坐中大悅。博士無以應(yīng)對。(卷上,“論難”)
按:動筩此說,亦非自撰。據(jù)皇侃《論語義疏》載:“或云:‘冠者五六,五六三十人也;童子六七,六七四十二人也。四十二就三十,合為七十二人也,孔門升堂者七十二人也。’”其說有自來矣。然博士不知,動筩知之,敢謂俳優(yōu)之人即不如讀書之人否?
下、其他三條
《詩經(jīng)》一條
唐韋慶本女選為妃,詣朝堂欲謝。而慶本兩耳先卷,朝士多呼為“卷耳”。
時長安令松壽見慶本而賀之,因曰:“仆固知足下女得妃?!?/span>
慶本曰:“何以知之?”
松壽乃自摸其耳而卷之,曰:“《卷耳》,后妃之德?!保ň硐?,“松壽”,《太平廣記》卷二四九)
按《詩小序》:“《關(guān)雎》,后妃之德也?!敝劣凇毒矶罚瑒t曰:“后妃之志也。”朱子曰:“此詩之序,首句得之?!?/span>
《孝經(jīng)》一條
高祖又嘗集儒生會講,酬難非一。動筩后來,問博士曰:“先生,天有何姓?”
博士曰:“天姓高。”
動筩曰:“天子姓高,天必姓高。此乃學(xué)他蜀臣秦宓,本非新義。正經(jīng)之上,自有天姓,先生可引正文,不須假托舊事?!?/span>
博士曰:“不知何經(jīng)之上得有天姓?”
動筩云:“先生全不讀書,《孝經(jīng)》亦似不見。天本姓也。先生可不見《孝經(jīng)》云:‘父子之道,天性也?!素M不是天姓?”高祖大笑。(卷上,“論難”)
按《三國志》卷三八“蜀書八”秦宓本傳:建興二年……吳遣使張溫來聘,百官皆往餞焉。眾人皆集而宓未往,亮累遣使促之。溫曰:“彼何人也?”亮曰:“益州學(xué)士也?!奔爸?,溫問曰:“君學(xué)乎?”宓曰:“五尺童子皆學(xué),何必小人!”溫復(fù)問曰:“天有頭乎?”宓曰:“有之?!睖卦唬骸霸诤畏揭??”宓曰:“在西方?!对姟吩唬骸司煳黝??!源送浦?,頭在西方?!睖卦唬骸疤煊卸酰俊卞翟唬骸疤焯幐叨牨??!对姟吩疲骸Q鳴于九皋,聲聞于天。’若其無耳,何以聽之?”溫曰:“天有足乎?”宓曰:“有?!对姟吩疲骸觳狡D難,之子不猶?!羝錈o足,何以步之?”溫曰:“天有姓乎?”宓曰:“有?!睖卦唬骸昂涡眨俊卞翟唬骸靶談??!睖卦唬骸昂我灾??”答曰:“天子姓劉,故以此知之。”溫曰:“日生于東乎?”宓曰:“雖生于東,而沒于西?!贝饐柸珥?,應(yīng)聲而出,于是溫大敬服。宓之文辯,皆此類也。
圣賢一條
唐逸士殷安,冀州信都人,謂薛黃門曰:“自古圣賢,數(shù)不過五人。伏羲八卦,窮天地之旨,一也”,乃屈一指;“神農(nóng)植百谷,濟(jì)萬人之命,二也”,乃屈二指;“周公制禮作樂,百代常行,三也”,乃屈三指;“孔子前知無窮,卻知無極,拔乎其萃,出乎其類,四也”,乃屈四指;“自此之后,無屈得指者?!绷季?,乃曰:“并我五也?!彼烨逯?。(卷下,“殷安”,《太平廣記》卷二六〇)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