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專訪】鄧洪波:中國書院文化如何延續(xù)為世界發(fā)揮積極影響?

        欄目:演講訪談
        發(fā)布時間:2021-12-15 16:49:02
        標簽:中國書院文化
        鄧洪波

        作者簡介:鄧洪波,男,西元一九六一年生,湖南岳陽人。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教授,中國書院研究中心主任。著有《中國書院史》《岳麓書院史略》《中國書院辭典》《中國書院制度》等。

        鄧洪波:中國書院文化如何延續(xù)為世界發(fā)揮積極影響?

        受訪者:鄧洪波

        采訪者:白祖偕 劉雙雙 傅煜(中新社記者)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丑十一月十一日丙申

                  耶穌2021年12月14日

         

        作為中國歷史上一種獨特的文化教育組織,書院傳承至今,已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張“名片”。從明代開始走出國門起,書院為中華文明的傳播與海外當?shù)匚幕陌l(fā)展作出了獨特貢獻,近代又因新學、西學的加盟成為溝通中西文化的橋梁。有西方學者稱,書院成長于中國,影響在世界。

         

        中國書院緣何歷經(jīng)千年而不衰?走出國門的書院文化如何延續(xù)其在亞洲乃至世界的影響?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教授、中國書院研究中心主任鄧洪波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解密了書院的前世今生。

         

         

         

        千年學府岳麓書院。中新社記者楊華峰攝

         

        現(xiàn)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中國書院的起源是什么?主要經(jīng)歷了哪些發(fā)展階段?

         

        鄧洪波:書院產(chǎn)生于唐代,源于私人治學的書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門,即有官府與民間兩大源頭。書籍大量流通后,日益增多的讀書人藉此開展藏書、校書、修書、著書、刻書、讀書、教書等活動,進行文化積累、研究、創(chuàng)作與傳播。

         

        唐、五代是書院發(fā)展的初期階段,見諸文獻記載的書院當時只有72所,但總體上在增加,其功能呈現(xiàn)出多樣性和不確定性。

         

        兩宋時期,隨著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印刷技術帶來的豐富藏書將中國古代學術文化事業(yè)推進到空前發(fā)達的黃金時期,書院因此受到重視,總數(shù)達720所。在南宋,書院與理學一體化,學術的化育,使得它作為一種文化教育制度得以完全確立,標志著中國教育事業(yè)進入官學、書院、私學三足鼎立的時代。

         

         

         

        2017年9月拍攝的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宋朝書院講學之風盛行,白鹿洞書院因朱熹和學界名流陸九淵等曾在此講學或辯論,成為理學傳播的中心。中新社記者姜濤攝

         

        明初以官學結(jié)合科舉制度推行程朱理學,書院出現(xiàn)近百年的沉寂。但之后,書院在和王陽明、湛若水心學重新結(jié)合后再度輝煌,數(shù)量超過歷代總和。從明代開始,書院走出國門,成為這一時期的亮點。

         

        清代,由于官民共同努力,書院進入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創(chuàng)建興復書院5836所,基本普及城鄉(xiāng)。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朝廷詔令改書院為大中小三級學堂,其發(fā)展再次陷入低谷。

         

        21世紀初,書院重現(xiàn)復興跡象。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當代從事傳統(tǒng)文化相關內(nèi)容的新老書院超過3000所,足見當代書院復興的活力。

         

        中新社記者:千年回望,書院留下的寶貴財富是什么?

         

        鄧洪波:作為中國歷史上一種獨特的文化教育組織,書院在千百年發(fā)展中,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講學、考核和組織形式,對中國教育和學術事業(yè)的傳承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教育方面,書院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教育制度,其形式多種多樣,突出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涵括從幼兒到老年,可以讓每個人找到適合的教育模式和內(nèi)容,且歷經(jīng)千年不衰,滿足了不同時期、地區(qū)和層次的讀書人的需求。

         

        在學術方面,書院既是中國學術創(chuàng)新、展示的平臺,也是推動中國學術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從程朱理學到王湛心學、乾嘉漢學,再到近代新學、西學,書院與學術滲透交融,形成一種互為依托、互為表里的結(jié)構(gòu)形態(tài),兩者休戚相關、命運與共。

         

         

         

        2018年10月,“中國書院文獻整理與研究”階段成果發(fā)布會在岳麓書院舉行。中新社發(fā)岳麓書院供圖

         

        中新社記者:中國四大書院之一的千年學府岳麓書院,至今保持辦學傳統(tǒng)。當代書院和古代書院有何異同?

         

        鄧洪波:當代書院與古代書院在理念、體制上并無根本差異,性質(zhì)與使命基本一致。它們都是亦官亦私,在體制內(nèi)外之間進行運營,為民族文化的積累、研究、創(chuàng)造與傳播而努力。不同的是,現(xiàn)在書院復興還沒有完全體制化。當今教育體系中,書院在學術研究方面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但其教育教學功能沒有完全恢復,除了像岳麓書院這種極個別的存在外,書院基本上沒有承擔主體教育的任務。

         

        中新社記者:書院在歷史流轉(zhuǎn)中逐漸走出國門,在海外的發(fā)展情況如何,有何特點?

         

        鄧洪波:中國書院制度從明代開始被移植到海外,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這一傳統(tǒng)的漢字儒家文化圈內(nèi)。如朝鮮半島歷史上曾有過903所書院,日本也有百余所。在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有些書院還名聲在外。雍正年間,中國書院由外國傳教士移植到意大利。光緒年間,中國僑民又將書院辦到了美國舊金山。如果說書院在東亞、東南亞的流傳是因傳統(tǒng)東方文化的培植,那么在歐美的立足則說明其在西方文化圈中也可保持強大的生命力。

         

         

         

        2019年9月,慶祝中秋節(jié)的巡游民眾經(jīng)過吉隆坡著名百年老建筑陳氏書院。該書院仿照廣州的陳氏書院而建,是馬來西亞僅有的南粵古建筑。中新社記者陳悅攝

         

        走出國門的書院,和中國本土的書院血脈相承,其基本的文化功效沒有改變。但受移植時代、地區(qū)及移植人和移植動機等因素影響,它和本土的書院又有著或大或小的區(qū)別。如在華僑聚居區(qū)由華僑創(chuàng)建的書院,主要目的是使僑胞及其子弟不忘根本,因而與本土書院區(qū)別不大;在東亞地區(qū),處在吸收中國文化時期所創(chuàng)建的書院,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向本土看齊,但又不乏其自身特點,如韓國書院注重祭祀,日本書院強調(diào)刻書出版等。轉(zhuǎn)而學習西方時,這些地區(qū)的書院,就與當?shù)厥芪鞣浇逃贫扔绊懙膶W校更為接近;在西方由西方人建立的書院,是為學習西方文化的中國人服務,從內(nèi)容到形式與中國本土書院的差別就更大一些。

         

        時至今日,世界上很多國家仍有書院存在,但整體影響力下降、功能在退化、教育教學功能相對弱化。

         

        中新社記者:走出國門的書院,對傳播中華文明、促進中華文明與當?shù)匚幕Y(jié)合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鄧洪波:在孤游海外的寂寞中,華僑華人時常有一種浮懸于異族文化氛圍而不得著地的失落感?,F(xiàn)實生活的需要,又使他們不得不適應當?shù)匚幕?,獲取謀生本領。

         

        走出國門的書院,積極弘揚中華文明于海外,滿足了那些向往和追溯傳統(tǒng)文化的僑民的文化教育需求,獲得心靈撫慰;同時積極促進中華文明與當?shù)匚幕嘟Y(jié)合,成為吸收海外文明的管線、聯(lián)系中外文化的橋梁和紐帶。

         

        中新社記者:如今,中國國內(nèi)各式書院超過3000所,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依然有書院存在。書院文化能否繼續(xù)為世界發(fā)揮有益作用?

         

         

        2014年3月,游客在韓國安東市陶山書院游覽。該書院是為了紀念朝鮮儒學泰斗李滉的學德,于1574年建立。李滉發(fā)展了朱熹哲學,并繼承了中國明朝王陽明的學說,創(chuàng)立退溪學派,被稱為東方朱子。中新社記者潘旭臨攝

         

        鄧洪波:作為東方精神資源的寶庫,書院可以為當代學術建設提供經(jīng)驗,其中學術創(chuàng)新、文化傳承、社會擔當這三點尤其值得重視。學術創(chuàng)新既是書院的精神內(nèi)核,也是書院千年不衰的根本原因;文化傳承和社會擔當使得學術創(chuàng)新同時具有歷史與現(xiàn)實的視野,可以保證其在兼顧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正確軌道上進行;同時,學術創(chuàng)新不僅來自東西方文化互鑒、發(fā)展、融合,更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本質(zhì)所在。

         

        世界各地的書院既是讀書人的精神家園,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媒介。只要書和有理想的讀書人還在,書院就有生長的空間,就可重回社會再創(chuàng)輝煌。中國和平崛起,東西方文明平等對話,東方文化的復興,是我對書院未來充滿希望的前提,也是我們開拓前進的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