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思】愛國主義的真實內(nèi)涵
欄目:快評熱議
發(fā)布時間:2011-12-11 08:00:00
 |
陳杰思
作者簡介:陳杰思,男,西歷一九六四年生,華族,云南江川人?,F(xiàn)職為云南師范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副教授。著有《中華義理》《中華十大義理》《中華義理經(jīng)典》等。
|
愛國主義的真實內(nèi)涵
——駁茅于軾《以人為本,還是以國為本?》
作者:陳杰思
愛國主義一直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命題。但對于什么是愛國主義,則有不同的理解。在愛國主義這一名詞中,“國”指的是祖國、民族國家,具體包括祖國的領土、人民和文化三項,而不是國家政權,也不是指國家官僚,更不是指國家君主。在中國歷史上,存在著反動政權,存在著腐敗官僚,存在著昏庸君主,如果將愛國主義中的“國”的概念偷換為為“國家政權”、 “國家官僚”、“國家君主”,則任何反對反動政權、腐敗官僚、昏庸君主的正義行為,就會被扣上“大逆不道”、“叛國”的罪名。偉大的愛國者孫中山先生即被袁世凱指責為“國賊”,反對國民黨腐敗統(tǒng)治的陳獨秀以“叛國”罪被捕入獄,正是將愛國主義中的“國”的觀念偷換的結果。在當代中國,任何集團,無論其地位如何崇高,任何個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權力,都應當忠于祖國,即忠于祖國的人民、領土、文化,而不是相反!
中國是一個生產(chǎn)偽劣商品的大國,也是產(chǎn)生漢奸的大國,當然也是各種漢奸論調(diào)流行的大國。有慈禧太后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之調(diào),有汪精衛(wèi)的“中日親善”之語,有“我想愛國,但國不愛我”之論,有對岳飛、文天祥、袁崇煥等民族英雄的污蔑,有對秦檜、汪精衛(wèi)等漢奸的翻案,有各種文化漢奸對中華文化的攻擊。隨著時代的變化,各種漢奸論調(diào)還會紛紛出籠。先賢林則徐提出并踐行“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中國人民樹立光輝的榜樣,而如今,天則經(jīng)濟研究所理事長茅于軾于2010年7月7日在其新浪博客上發(fā)表《以人為本,還是以國為本?》,大唱反調(diào)。
《以人為本,還是以國為本?》一文的錯誤,首先在于概念的混淆和邏輯的混亂。我對“以人為本”的解釋是:“以人民的利益為本”,對“以國為本”的解釋是:“以國家的人民、領土、文化為本”,如果按照這種解釋,則“以人為本”和“以國為本”是一致的。
茅于軾要在“以人為本”與“以國為本”之間制造矛盾,就得首先歪曲“以人為本”和“以國為本”的概念。如果茅于軾將“以人為本”錯誤地解釋成“以個人的私利為本”,則肯定會同“以國為本”產(chǎn)生矛盾。茅于軾說:“如果是‘以人為本’就應該考慮當事人的利害,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找出最有利的解決辦法。就薩韋利耶的案子來說,首先要考慮的是這孩子的前途,也應照顧他養(yǎng)母的要求。這里根本涉及不到國家的事??扇绻恰試鵀楸尽?,情況就非常不同。首先要考慮的是國家的利益,領土的完整等等。就算扯不上國家的利害,也得照顧國家的尊嚴。”(引文來自茅于軾新浪博客2010年7月7日《以人為本,還是以國為本?》,下同)很顯然,“人民的利益”與“國家的利益”、“領土的完整”、“國家的尊嚴”是不矛盾的,但“當事人的利益”在一定條件下卻是同“國家利益”相沖突的。
如果茅于軾將“以國為本”錯誤地理解成“以國家官僚為本”,則如此意義上的“以國為本”肯定同“以人為本”相沖突。茅于軾說:“一個最近的例子就是我國以文化革命為代表的階級斗爭。為了讓無產(chǎn)階級的政權永不變色,叫大家斗大家。全國人民都上當受騙。居然在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中暢通無阻,搞得幾十萬人自殺,幾百萬人妻離子散,還有幾十萬人搞武斗,動用機槍大炮,互相殘殺。其理論依據(jù)就是“以國為本”。如果大家都明白“以人為本”,就絕不至于鬧到如此荒謬的地步。現(xiàn)在文革已經(jīng)過去,大家也不會自己斗自己。但是“以國為本”的思想并沒有根除,它隨時隨地能夠反撲,叫老百姓遭殃?!蔽幕蟾锩词恰耙粤直搿⑺娜藥蜑榇淼膰夜倭艦楸尽?,而不是正確意義上的“以國為本”,才釀成大禍。將“以國為本”錯誤地解釋成“以國家官僚為本”,在中國有很長的歷史淵源,如“朕即國家”,如國民黨的“黨國”理論。即便現(xiàn)在,也有一些腐敗分子利用這一錯誤觀念來維護既得利益。在“我想愛國,但國不愛我”的論調(diào)中,存在同樣的錯誤,就是將“國”理解成“國家官僚”,而非“國家人民、土地、文化”。
茅于軾通過歪曲“以人為本”、“以國為本”這兩個概念,從而人為制造“以人為本”與“以國為本”之間的對立,然后誘導讀者在這兩者之間作出選擇:選擇錯誤意義上的“以人為本”(即以個人的生命、私利為本),放棄正確意義上的 “以國為本”(即以祖國的人民、土地、文化為本)。茅于軾說:“如果只是國家的尊嚴,與百姓的利益無關,我們要不要關心就是值得討論的問題?!庇终f:“如果國家利益和百姓利益相矛盾時,只有犧牲國家利益為人民,而不許可犧牲人民利益為國家?!?。在我看來,國家利益、國家尊嚴正是由一個國家的百姓利益構成的,兩者之間并無矛盾。而在某些時候,個人私利特別是漢奸的個人私利,確實會同國家利益、國家尊嚴相沖突。
茅于軾從這些錯誤的論調(diào)出發(fā),對維護中國國家尊嚴與領土完整的戰(zhàn)爭進行惡意歪曲:“朝鮮戰(zhàn)爭,珍寶島之戰(zhàn),中印之戰(zhàn),抗越自衛(wèi)之戰(zhàn),還有支援越南之戰(zhàn)等等。死掉人恐怕遠遠不止是十萬,二十萬。我們從來沒有為死去的人想一想,他們年輕的一生就此被毀滅了。死去的人不會說話了。我們現(xiàn)在還活著,還有機會說話。是不是應該為死去的人想一想?他們是為國捐軀,值得大家敬佩。但是捐軀的理由何在,很少人會去追究。將來再有類似的事大家是不是還準備犧牲。如果是你,你愿意為此而死嗎?發(fā)動戰(zhàn)爭的人一般自己是不上前線的,死人是死別人,所以叫得很響?!蔽艺埫┯谳Y想一想,如果面對外敵的進攻,如果每個人貪生怕死,還有今天的中國嗎?還有你茅于軾嗎?
當日本人侵占我國的神圣領土釣魚島時,中國民眾的保釣船駛向釣魚島之時,要穿過兩條封鎖線。第一條封鎖線是茅于軾的言論:“當強調(diào)“以國為本”時,各種事物變得越來越復雜。本來是極簡單的事,或者連簡單都談不上,完全是無中生有的事,也會吵得轟轟烈烈,釀成激烈的沖突。比如講,釣魚臺的領土沖突,就是一例。這個地方既沒有居民,又沒有資源。如果是“以人為本”,誰也不會去注意它。可是因為“以國為本”,就變成雙方寸土不讓的國家事務。事實上就有人為此而犧牲。他的犧牲顯然不是為了某個人,而是為了國家?!耙匀藶楸尽焙汀耙試鵀楸尽钡膮^(qū)分就在這里。”(注:茅于軾因年齡過大,錯將釣魚島說成釣魚臺,而且也不知道釣魚島涉及到中日東海大陸架的劃分)。 第二條封鎖線當然是日本軍艦。
在茅于軾的眼里,戰(zhàn)爭沒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沒有侵略與反侵略之別,只要死了人,就“很冤枉”,他說:“越南不會吊念越戰(zhàn)中死的美國人,美國也不會吊念越戰(zhàn)中死的越南人,因為“以國為本”,各自有各自的政治目的。但是如果“以人為本”,越戰(zhàn)中死的人都是人,死得都很冤枉。”按此邏輯,中國一旦遭遇到侵略,為了不“死得都很冤枉”,只能選擇當漢奸,選擇投降!
如果放棄“以國為本”,只講所謂的“人民利益”,我們就要問一問,到底是維護哪個國家的“人民利益”? 據(jù)中國新聞網(wǎng)2008年12月25日報道:北京天則經(jīng)濟研究所主持的 “糧食安全與耕地保護”課題,是由美國福特基金會資助的,在學術成果發(fā)布會上,北京天則經(jīng)濟研究所理事長茅于軾"炮轟"18億畝耕地紅線。我認為,中國若放棄保護18億畝耕地的政策,將來中國肯定會出現(xiàn)嚴重的糧食缺口,必然大量從國外進口,美國的農(nóng)場主將是最大的受益者,而且,中國海軍沒有遠洋作戰(zhàn)能力,一旦有某個國家出動航空母艦在海面上設立封鎖線,則中國無法運入糧食,如此,必然導致大饑荒、大動亂。所以,放棄保護18億畝耕地的政策,只會對某些美國人有利,而對中國人民極其有害。在美國航空母艦準備進入中國的黃海輝武揚威的時候,茅于軾發(fā)表此文于其博客中,得到許多網(wǎng)民的支持,此文修改后又發(fā)表于《同舟共進》2010年第7期,得到大眾媒體的認可,實是可悲!可嘆!
中國怕的不是外來的敵人,而是內(nèi)部的敵人。中國出現(xiàn)的種種漢奸論調(diào),頗有市場,其根源是:“中國最大的失誤在教育!”,我還補充一句:“中國教育最大的失誤在于缺乏國學教育!”如果國家通過全民國學教育,樹立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義理,則種種漢奸論調(diào)才會煙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