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其成作者簡介:張其成,男,西元1958年10月生,安徽徽州歙縣人。出生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一帖”醫(yī)學世家,為我國首屆“國醫(yī)大師”李濟仁、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張舜華之長子。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講席教授,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國學院創(chuàng)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 |
設立軒轅紀年(XY)的理由與建議
作者:張其成(全國政協(xié)委員,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教授)
來源:作者授權儒家網(wǎng)發(fā)表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正月十三日戊寅
耶穌2015年3月3日
關于設立軒轅紀年(XY)的提案
提案人:張其成
全國政協(xié)第十二屆三次會議
一、 理由
1、目前我國采用的公元紀年是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元年的紀年方法,這種紀年方法把西方紀年標準當成了普遍的標準,不符合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所謂公元紀年的歷史并不很長,在8世紀以后才開始被西歐基督教國家采用,公元紀年成為世界主流也是歐洲殖民的結果。我國從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歷紀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采用公歷作為國歷,但紀年仍采用民國紀年法。1949年9月27日,經(jīng)過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將西歷和西元作為歷法和紀元。從世界各國的紀年和紀元情況看,除公元紀元外還有很多紀元方法,如伊斯蘭教紀元、佛教紀元、猶太教紀元以及希臘紀元、日本紀元等。我國的臺灣地區(qū)至今仍采用民國紀元。
2、公元紀年不符合中華民族悠久的歷法傳統(tǒng)。我國有悠久的紀年歷史和紀年方法。先秦兩漢文獻記載軒轅黃帝考定歷法,《文子·精誠》和《淮南子·覽冥訓》記載“昔黃帝之治天下……正律歷之數(shù)。”《史記·歷書》說:“蓋黃帝考定星歷,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閏馀。”《漢書·律歷志》記載了先秦古六歷,即黃帝歷、顓頊歷、夏歷、殷歷、周歷、魯歷。我國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使用的“干支紀元法”據(jù)說是從黃帝開始的,《世本》說:“容成作歷,大橈作甲子”,容成、大橈二人是黃帝的大臣,《尚書正義》解釋說:“蓋自黃帝以來,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惫帕鶜v不僅在史書上有記載,考古文物也有證實。1972年山東省臨沂市出土的銀雀山漢簡就詳細記載了顓頊歷。天干地支最晚在夏商時期已經(jīng)存在,考古發(fā)現(xiàn)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時的一塊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日歷。中國古代,每個朝代都要“立正朔”,夏朝時以冬至月為正月,商朝推后一月,周朝又推后一月,漢朝定立太初歷,太初歷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漢族歷法,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以后每朝雖然仍然立正朔,但民間不再改變,始終以正月為新年,但子月仍然維持在11月??梢娭袊鞘澜缟献钤绨l(fā)明歷法的國家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歷法。
3、設立軒轅紀年可以喚醒國人的民族意識、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軒轅紀年的實施有利于保護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有利于海峽兩岸的統(tǒng)一,有利于實現(xiàn)復興中華文化文明的中國夢。從文化精神層面上看,一個國家走上現(xiàn)代化的歷程,必然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作為凝聚力的。一個民族沒有文化精神,將無法走好現(xiàn)代化的道路,也不可能成為一個自尊、自信的強國。假如所有的精神全然是外國的,必將失去民族的尊嚴,必將被排斥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一個民族文化精神的形成,一定離不開原點,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用軒轅紀年的目的是增強中華民族和中華精神的認同感和凝聚力,而不是為了抵制外來文化,反而是為了與其他民族、其他文化和諧共生、包容并蓄。
4、黃帝歷法干支紀年有幾千年的歷史,“黃帝紀年”概念也在清朝末期就已經(jīng)提出并開始實施。清末革命派就主張使用黃帝紀元。清光緒二十九年(西元1903年),劉師培在《國民日報》發(fā)表“黃帝紀年論”,反對年號制,同時也反對康有為等變法派主張的孔子紀年。劉師培主張把黃帝誕生那一年作為紀元元年??墒屈S帝的生卒年月在文獻上沒有明確的記載,所以宋教仁主張把黃帝即位的癸亥年作為紀元元年。以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為首革命派的雜志根據(jù)晉人皇甫謐《帝王世紀》推斷出來黃帝紀元并使用。武昌起義后,湖北軍政府采用黃帝紀元,各省政府也跟著使用。孫中山先生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后,宣布將黃帝紀元四六零九年歲次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作為中華民國元年1月1號,雖開始奉行西方格里高利歷(公歷),但黃帝紀元作為傳統(tǒng)華夏歷法紀年在民間仍在使用。
二、建議:
1、用軒轅(XY)紀年代替公元紀年,在公元紀年的基礎上加上2697年即可。由于黃帝紀年可能與之前涉及年份和日期計數(shù)的做法相混淆,因此建議采納清華大學法學院凱原中心所提出的有關軒轅紀年的提議。軒轅紀年是軒轅黃帝即位后創(chuàng)制歷法的年份甲子年為元年的紀年方式,是根據(jù)黃帝歷和天干地支以及《帝王世紀》《皇極經(jīng)世》推算出來的。軒轅元年應為干支紀年開始的甲子年,公元前2697年剛好是甲子年。軒轅紀元=公元紀元+2697年。如1912年民國元年就是軒轅4609年。公元2015年就是軒轅紀年4712年。
2、將軒轅紀年(XY)嵌入格里歷,以表明中國歷史的傳承性和國際合作性。軒轅紀年只改變紀年數(shù),不改變格里歷的月份和日期。格里歷是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批準頒行的由意大利醫(yī)生Aloysius Lilius提出的歷法,也是世界上多數(shù)國家采用的歷法。由于格里歷的內容比較簡潔,便于記憶,而且精度較高,與天時符合較好,因此它逐步為各國政府所采用。為了便于與國際社會交流,也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亂,所以除紀年數(shù)字改變外,其他均按照格里歷。例如,今年3月3日即是軒轅紀年4712XY(2015AD,即公元2015年)3月3日,因此我們可以在格里歷之上嵌入軒轅紀年,以紀念我們的始祖軒轅和其他共同創(chuàng)立者的豐功偉績,在4712年前的1XY(2697BC,即公元前2697年)建立了現(xiàn)代中華文化共同體。而對任何發(fā)生在1XY軒轅統(tǒng)治之前的事件,我們可以用軒轅前紀年(BXY)表示。舉例來說,軒轅生于20BXY(2717BC);上海和長三角地區(qū)的良渚文化大約是處于2603-1603BXY(5300-4300BC)的時期,于4633XY(1936AD)被發(fā)現(xiàn);而長江流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則約處于4303-2303BXY (7000-5000BC)的時期,于4670XY(1973AD)首次被發(fā)現(xiàn)。
3、建立健全軒轅歷法陰陽合歷體系。歷史上的“黃帝歷”是一種陰陽合歷,相傳是軒轅創(chuàng)立并為皇帝家族使用的黃歷(皇歷),就是一種能同時顯示公歷、農歷和干支歷的歷法。現(xiàn)在人們以為農歷就是陰歷是錯誤的,農歷實際上是陰陽合歷。陰陽合歷既考慮到太陽視運動又考慮到月亮圓缺變化運動,既體現(xiàn)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又體現(xiàn)月球繞地球運轉的周期,采用太陽回歸年和朔望月平均值為基本周期,用二十四節(jié)氣和置閏的辦法調和日月運行之間的差異。軒轅歷法應該保留陰陽合歷的特點,同時顯示陽歷、陰歷、干支歷以及二十四節(jié)氣、傳統(tǒng)節(jié)日、傳統(tǒng)習俗。
4712XY(2015AD)3月3日
責任編輯:姚遠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