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杜吹劍作者簡介:任重,曾用網名“讀書吹劍”,筆名杜吹劍,儒家網創(chuàng)辦人暨主編。 |
教師節(jié)改期不僅僅是個文化問題
作者:杜吹劍
來源:《儒家郵報》
時間:西歷2006年9月1日
當教育部發(fā)言人在今年首次就教師節(jié)改期問題“不應隨意更改”的表態(tài)后,在短短的九天之后,由海內外眾多學者聯署的《以孔子誕辰為中國教師節(jié)建議書》對外公布,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再度引發(fā)熱烈討論。
中國大陸官方所定的教師節(jié)日期9月10日,本來就一直引發(fā)爭議。包括傳統(tǒng)派人士在內的多數人認為這個日子沒有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應該改期在中國文化的象征人物和教師鼻祖孔子的誕辰。
如《建議書》所言,“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生命,儒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流血脈,而孔子則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中國文化的象征符號,也是人類文明史載以來的第一位教師”,所以建議以孔子誕辰即9月28日為教師節(jié)。其所強調的理由是,現行教師節(jié)缺乏必要的歷史意蘊和文化內涵,而以孔子誕辰作為教師節(jié),不但可以彌補這一缺憾,而且對于促進中國文化的重光、中國社會的和諧,特別是中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都具有無可估量的作用。
可以說,這一陳言非常高調,立即引起至今仍以反儒為己任的左右兩派極端人士的警惕和反對。
實際上,在這個《建議書》的聯署名單中,就有許多自由派學者,不僅有海外大佬林毓生,也有國內的陳少明、楊東平、盛洪、趙汀陽、高全喜、任劍濤、楊陽、秋風等公共知識分子。在下之前撰文《思想界緣何因孔子和教師節(jié)集體嗆聲?》曾言:“以孔子的名義把各派統(tǒng)一起來,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中國當前的主流思想,無論是官方主導的馬克思主義還是民間的主流自由主義,都繼承的是五四反傳統(tǒng)精神,都以打倒孔家店起家。雖然新儒家不遺余力地苦苦守衛(wèi)弘揚孔子學說,但也一直處于下風和邊緣狀態(tài)。時至今日,物極必反,中國思想界開始從極端偏激的心態(tài)中走了出來,開始理性正視本民族文化傳統(tǒng),中國的知識分子開始走向成熟。而這一建議書的公布,具有標志意義。”
的確,時至今日,如果還以五四以來的全盤性反傳統(tǒng)觀念來看待儒學,不僅是思想上的頑固僵化,也是對現實問題不合時宜地處理,非常不符合自由主義的精神傳統(tǒng)。這一點,需要一些極右派人士三思。
有趣的是,雖然有左派的代表性人物汪暉、韓德強等人署名支持,但左派人士對教師節(jié)改期問題也有分歧。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極左派尤其是毛派極力反對現有的教師節(jié)日期,強烈贊成改期,但理由卻和傳統(tǒng)派不同,他們認為9月10日這個日子非常不合適,是一個居心叵測的日子。為什么?
因為9月9日是毛澤東逝世日。毛澤東剛逝世,教師就興高采烈地過節(jié)?也正因為如此,極右派們也抓住這一點,幸災樂禍地大做文章。
當然,也有部分極左派尤其是老左派反對教師節(jié)改期,主要是出于頑固不化的反儒立場。他們仍然以新舊之別來看待儒學和西學,把孔子和陶行知對立起來,“為孔丘氣憤,為陶行知悲憤”。實際上,他們不知道,孔子是第一個走平民教育道路的教師。他們完全以意識形態(tài)來處理這個問題,因為知識上的欠缺和極端立場的遮蔽,使其表達充滿了情緒性和教條性。
可見,教師節(jié)改期問題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節(jié)日文化問題,而是一個觸及各方敏感神經系統(tǒng)的思想問題。我倒以為,對于教師節(jié)改期,各方沒必要這么高度緊張高度敏感,應該從時宜、長遠的角度來考慮,不要讓它承載太多的東西,而且它也承載不了這許多。
有一位教師同行說得好:“以本人十余年的中學教師經驗看,9月10日確實是處于新學期開始階段,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組織各種尊師活動。目前教師節(jié)很大程度上是社會各界對教師表示尊重的節(jié)日,它對廣大學生及家長的教育意義卻遠遠未能發(fā)揮出來。”
把教師節(jié)改期在孔子誕辰日,這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建議,時間會證明它的意義。
寫于2006年9月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