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孫鐵騎作者簡介:孫鐵騎,男,西歷 一九七三年生,遼寧鐵嶺人。2006年于東北師范大學(xué)獲得法學(xué)碩士學(xué)位,2011年于東北師范大學(xué)獲哲學(xué)博士學(xué)位, 2012——2014年于山東大學(xué)儒學(xué)高等研究院從事博士后研究?,F(xiàn)任教于白城師范學(xué)院政法學(xué)院。版專著:《內(nèi)道外儒:鞠曦思想述要》《生活儒學(xué)與宋明理學(xué)比較研究》。在《哲學(xué)動態(tài)》《江漢論壇》《甘肅社會科學(xué)》等刊物發(fā)表學(xué)術(shù)論文30余篇。 |
讀“姤”卦隨感
作者:孫鐵騎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九月初三日甲子
耶穌2015年10月15日
人生總要遇到一些人、一些事,正是這些人、這些事將我們糾纏入生活之網(wǎng)中,而每個人都在網(wǎng)里掙扎,超越之人意圖掙破這張網(wǎng),現(xiàn)實之人意圖于網(wǎng)中占領(lǐng)最佳位置。故無論愿與不愿,每個人都要身處于與他人的相遇之中,西哲也說“真實的人生就是相遇”(馬丁·布伯),如此遇到誰與怎么遇就很重要。而“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何種之人自會遇到何樣之事,其間自有因果,唯愚者不察而已。故“姤”,遇也。示人以如何自處而得其所遇也。
人生之遇與不遇,于形而下之現(xiàn)實世界中皆為因緣和合之偶然,而納之于形而上之天命之中,又可視之為必然。故于現(xiàn)象界之遇與不遇,得與不得,皆有天命,不可執(zhí)著。所當(dāng)執(zhí)著者,唯在修身自守,以感召天下,自然遇其所當(dāng)遇,而失其所當(dāng)失也。故卦辭言“女壯,勿用取女”。
人生之相遇,有對面不相逢,有千里來相會,故遇與不遇,實本源于心之感通,必陰陽相感,剛?cè)峄撸侥艿闷渌?。故《彖》言“姤,遇也。柔遇剛也”?/p>
于外時空之形下世界中,所遇皆偶然,所失為必然。故《彖》言“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言所遇必失也。
故君子求其所遇,非為一己之得也,而是法天而行,體悟上天有好生之德,而求得其所遇而行其道,以利群生也,故《彖》言“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
但現(xiàn)象界之遇與不遇實有天命所在,不可強求,如孔子一生“明知其不可而為之”,雖顛沛流離卻不失其所樂,亦是盡其在己而已,而非強求所遇也。故圣人能信天安命,遇與不遇,于己無傷,如孟子所言“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故《彖》言“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君子只有得其所遇,方能大行其道也,但不得所遇,亦不妨君子之和樂也。
故君子盡人事而聽天命,遇與不遇,終決于天,故《彖》言“姤之時義大矣哉!”
人生于世,當(dāng)心懷道義,貞正自守,不以遇與不遇變其操守。而人世浮華,又有幾人能見利思義,而于物欲橫流中向道而求呢?只有破曉生命之道者,知外時空之虛假,修內(nèi)時空之本真,才能不受外誘,而貞正自守。故初爻言“系于金柅,貞吉”;而釋之以“系于金妮,柔道牽也”,言人生所遇,總有外物誘惑,故需擇道固執(zhí)也。如見利思遷,非其道而求其遇,則必受災(zāi)殃,故言“有攸往,見兇,羸豕孚蹢躅”。
故君子求其遇,必以其道。而君子求其遇,亦必有其資,君子藏器待時,求為可用也,而不求必為所用也。故君子當(dāng)克己修身,以修煉內(nèi)時空為本,而不刻意于外時空爭短長也。于此可見儒道互通,老子亦講“圣人被褐懷玉”,“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俗言“繡得鴛鴦從君看,莫將金針度與人”,皆為此義,此乃中國文化重內(nèi)而輕外之共同宗旨也,與西方那種外在競爭,力求第一之文化,實有本質(zhì)之差別也。故二爻言“包有魚,無咎,不利賓”,而釋之以“包有魚,義不及賓也”。
故君子于內(nèi)時空修道,于外時空行道,必于人世間事有所為有所不為。如孔子所言:“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睆亩有凶呷碎g,會遇到比小人更多之困難,因小人可以無所不為,而君子則有所忌憚也。故常言“人間正道是滄?!?,但大道終能長久,擇道固執(zhí),不受外誘,雖不能得其所遇,亦不會有小人悖道之大災(zāi)大難。故三爻言“臀無膚,其行次且,厲無大咎”;而釋之以“其行次且,行未牽也”。
人而無道,就不知德之所在,道德二字,實乃為一。人無道德,有才亦是無才,甚至有才不如無才。故于世俗人生,德才兼?zhèn)?,方為有道君子,如無德才,行事必乖,故四爻言“包無魚,起兇”,而釋之以“包無魚,遠(yuǎn)民也”,無德則遠(yuǎn)離人性,無才則無以助人,故“遠(yuǎn)民也”。
故君子當(dāng)修身以道,貞正自守,德才兼?zhèn)?,必有天佑人助,而得其所遇。故五爻言“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釋之以“九五含章,中正也”,言以中正之道修身也;“有隕自天,志不舍命也”,言欲得天佑人助,先要“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也。
如果人而無德又無才,又要強求所遇,就只能以旁門左道以得之,及其甚者,必成雞鳴狗盜之徒矣!終必反受其害,罪由自取,而無咎于他人也。故上爻言“姤其角,吝,無咎”,而釋之以“姤其角,上窮吝也”。
“天下有風(fēng),姤”。風(fēng)行天下,非任意而為也,實乃順天道而行也,從而能風(fēng)行草偃,無所不入而大行其道。故君子觀此“天下有風(fēng)”之象,而思修身自蘊,“尊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為天下人立法式,而澤被四方,使所遇者皆受其益。故《象》言“天下有風(fēng),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責(zé)任編輯:姚遠(yuǎn)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