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孫鐵騎作者簡介:孫鐵騎,男,西歷 一九七三年生,遼寧鐵嶺人。2006年于東北師范大學獲得法學碩士學位,2011年于東北師范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 2012——2014年于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從事博士后研究。現(xiàn)任教于白城師范學院政法學院。版專著:《內(nèi)道外儒:鞠曦思想述要》《生活儒學與宋明理學比較研究》。在《哲學動態(tài)》《江漢論壇》《甘肅社會科學》等刊物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30余篇。 |
讀“隨”卦隨感
作者:孫鐵騎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臘月廿二日壬子
耶穌2016年1月31日
人生如浮萍,流轉(zhuǎn)于各種境遇之中。如何于境遇變換中得生命之安頓,乃為天下學問之本質(zhì)追求。西方哲學見萬物之流變,期望以思想把握到某種永恒,從而建立起一套又一套系統(tǒng)牢固之思想體系,以期以思想的穩(wěn)定性應(yīng)對世界的不定性。而現(xiàn)實的人生與境遇永遠脫離思想的規(guī)范與框架,從而思維與存在的非同一性問題成為西方哲學的永恒難題。中國哲學是真正的智慧之學,從一開始就不期待于某種確定性,而是以思想之變易應(yīng)對世界之變易,從而產(chǎn)生了《易經(jīng)》哲學。如此之智慧,舉世無雙,令人贊嘆?!半S”卦,示人以如何與時偕行,隨時變易,以安頓生命之卦也。
“生生之謂易”,世界之變易本于生生,順于生生,動而合道,自然無憂而樂。故《彖》言“隨,剛來而下柔,動而悅,隨”。
而生生之道,于外時空可以觀察,卻不可以把握;于內(nèi)時空可以把握,卻無法觀察。故只有深究性命之情者,才能以身體道,以身證道,從而知所進退,隨時而動,如孔子之“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故卦辭言“元,亨,利,貞,無咎”,《彖》釋以“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時”,又贊以“隨時之義大矣哉”。
隨時之義,隨境遇流轉(zhuǎn)而變。當人生境遇變化,自然人生選擇亦當變化,但此變化之中,亦當有不變之準則,此準則就是生命內(nèi)在所本之生生之道。外時空永恒流變,內(nèi)時空之精氣神卻應(yīng)守恒歸一,合于生生。只有貞正于內(nèi),才能應(yīng)對于外,知所取舍,勞而有功,行而有成。故初爻言“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釋以“官有渝,從正吉也”。
隨時之義,于外時空而言,首在于知所取舍。境遇轉(zhuǎn)換,有所得,必有所失;反之,有所失,亦必有所得。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此為人生常態(tài),知有舍才能有得,可以省去人生許多煩惱。故二爻言“系小子,失丈夫”,釋以“系小子,弗兼與也”。
但無論境遇如何轉(zhuǎn)換,應(yīng)知生命之本不變。內(nèi)時空為本,外時空為末,無論外在境遇如何變換,不應(yīng)以外在得失易其本心。故三爻言“系丈夫,失小子”,釋以“系丈夫,志舍下也”。故于外時空所求,只能一切從現(xiàn)實出發(fā),基于自己所有而求之,非分之想,知者不為。故三爻又言“隨有求得,利居貞”。
隨時之義,有得有失。雖有所得,亦不可固執(zhí),因身外之物,隨時亦可能失之。知得而不知喪,必患得患失,而離兇不遠矣。故四爻言“隨有獲,貞兇”,釋以“隨有獲,其義兇也”。只有貞正于道,方能明于得失,以保無咎。故四爻又言“有孚,在道,以明,何咎?”釋以“有孚在道,明功也”。
故隨時之義,要在于大中至正,選擇取舍,一決于道,自然吉無不利。故五爻言“孚于嘉,吉”,釋以“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隨時之義,達于極致,則萬眾一心,天下太平。故上爻言“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釋以“拘系之,上窮也”。
“隨”卦上兌下震,澤中有雷之象。雷動萬物生,澤潤萬物而長,雷澤相隨而使萬物生生。君子觀之而思隨時而動,動而合道,以求生生。故《象》言“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責任編輯:姚遠
【上一篇】阿富汗前總統(tǒng)卡爾扎伊:孔子的“五者為仁”是世界新秩序參考
【下一篇】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作者文集更多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