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丁紀作者簡介:丁紀,原名丁元軍,男,西元一九六六年生,山東平度人,現為四川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著有《論語讀詮》(巴蜀書社2005年)《大學條解》(中華書局2012年)等。 |
《論語》略說
作者:丁紀
來源:“欽明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九月廿二日乙亥
耶穌2016年10月22日
胡籍溪跋朱子所定《上蔡語錄》,記上蔡先生一事曰:
上蔡監(jiān)西竹木場,朱子發(fā)震自太學往見之。坐定,子發(fā)曰:“震愿見先生久矣。今日之來,無以發(fā)問,不知先生何以見教?”先生曰:“好與賢說一部《論語》。”子發(fā)愕然,意日刻如此,何由俟其講說?已而,具飲酒五行,只說他話。及茶罷,掀髯曰:“聽說《論語》?!笔着e“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論語》總章二一四,又舉“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跋釉唬骸?。’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訌垎栐唬骸c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論語》總章四一九:“夫圣人之道,無顯無微,無內無外,由灑掃應對進退以至于天道,本末一貫。一部《論語》,只恁地看。”
上蔡此論,亦發(fā)程子之意而已矣?!哆z書》卷一三,條九:“灑掃應對便是形而上者,理無大小故也。故君子只在慎獨?!本硪晃澹瑮l四一:“凡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為兩段事。灑掃應對是其然,必有所以然。”條七五:“圣人之道,更無精粗,從灑掃應對與精義入神,通貫只一理。雖灑掃應對,只看所以然如何?!鄙喜棠俗婧醮艘庖玻恢熳又^其于程子之意,以及子夏《論語》總章四八二之意,皆不免有誤解。
朱子乃下兩種分辨:一有“圣人分上事”與“圣人教人事”之不同,“惟圣人,道頭便知尾、下學便上達;若教學者,則須循其序也?!薄墩Z類》卷四九,“《論語》三十一·子張篇·子夏之門人小子章”,條五如“有始有卒”,乃圣人分上事;而如灑掃應對,則為圣人教人事也。二有事與理之不同,“事有大小,而理無大小。事有大小,故其教有等而不可躐;理無大小,故隨所處而皆不可不盡。”同上,條一一故自理以言之,“灑掃應對與精義入神,皆有所以然之理”同上,條一三;自事以言之,則“灑掃應對是小學事,精義入神是大學事”同上。針對上蔡“無顯無微,無內無外”之說,朱子乃曰:“自然有大小”同上,條六、“卻是有本末小大”同上,條七、“乃是有本末小大。在學者,則須是由下學乃能上達;惟圣人,合下始終皆備耳?!蓖?,條二〇則于彼“無本末、無大小”之論,謂之躐等前引條一一固可,謂之啟逃禪之弊抑亦可矣,故曰:“如今人說道,愛從高妙處說,便說入禪去,自謝顯道以來已然?!本硪哗栆唬爸x顯道”條三四
籍溪所記上蔡“茶罷掀髯”云云,《語類》一條,亦見朱子覺此為不滿人意處:“……(鄭)轂嘗云:‘曾見上蔡每說話,必覆巾掀髯攘臂?!戒浽疲骸班嵼炑裕骸喜唐饺照f話到掀舉處,必反袖以見精采?!蹦常蓪W)曰:‘若他與朱子發(fā)說《論語》,大抵是如此?!唬骸源苏Z學者,不知使之從何入頭!’”卷一〇一,條一二掀髯攘臂之類,乃是他“后來‘矜’依舊在,說道理愛揚揚地”同上,條四,不能得其坦然平易也。
若今我亦一效上蔡,于茶余飯罷通講一部《論語》,思來想去,或仍只會講其首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而曰:“學而時習之”所以有不亦之說者,在“下學而上達”。“學”惟下,故能“不恥下問”者最足當學者之稱,而彼恥虛心下氣為問者,其能肯于學乎?然而不能上達,則亦不得其說矣;不得其說,以學為苦者有之。張子曰:“上達反天理,下達徇人欲者與!”《正蒙·誠明》,條一五不上達,則下達,則又不但苦于學,將以其素抱如此而甚有害于學矣。欲上達以造乎天理之域,則惟“時習之”而已矣。
朱子說灑掃應對,亦用“下學而上達”相與對應見前引《語類》卷四九,“子夏之門人小子章”條五;同上,條二〇等。既以格物窮理之旨言下學,謂“所以然者,亦只是理也;惟窮理,則自知其皆一致。此理惟延平之說與伊川差合,雖不顯言其窮理,而皆體此意”同上,條一三,學以窮理,而學之道則在乎格物,此義上蔡不與焉。而又曰:“如云‘下學而上達’,當其下學時,便上達天理是也?!蓖希瑮l九又曰:“古人初學,只是教他灑掃應對進退而已,未便說到天理處……只是要他行矣而著、習矣而察,自理會得?!蓖?,條四又曰:“人只是將上達意思壓在頭上,故不明子夏之意。”同上,條三要說、要上達,卻不用說、上達意思壓過“學而時習之”,恰要用“學而時習之”時時壓著一味要說、要上達之心,漸而松活,漸而融釋,說與上達,乃在自然、在不期而然中。
注:陳廷湘教授嘗約暑期往德陽文廟為一講,迄不果行。
責任編輯:柳君
【上一篇】 【丁紀】學知利行與困知勉行辨
【下一篇】江西省王陽明研究會正式成立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