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齊義虎作者簡介:齊義虎,男,字宜之,居號四毋齋,西元一九七八年生于天津。先后任教于西南科技大學政治學院、樂山師范學院。主要研究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和儒家憲政問題,著有《經(jīng)世三論》。 |
【儒家網(wǎng)微訪談之二】
專訪齊義虎:今天提倡女德尤為必要,誰都沒有誘惑別人的自由
受訪者:齊義虎(西南科技大學政治學院講師,著有《經(jīng)世三論》等)
采訪者:任重(儒家網(wǎng)主編)
時間:西歷2017年5月23日
?
儒家網(wǎng):近日,江西九江學院舉辦的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公益講座上,主講人丁璇提及的“女人衣著暴露易失身”、“女孩最好的嫁妝就是貞操”等言論引起爭議。您怎么看?
齊義虎:我覺得這兩個說法都很好,沒有問題,我都很贊同。
我們先說說貞操。
什么是貞操?貞操就是一個人的道德自覺、自尊自愛。就人類而言,不論古今中外,貞操都是一種高貴的美德,是人在兩性關系上區(qū)別于動物的重要特征。動物在發(fā)情期對自己的性沖動是沒有控制力的。
但人類不同,我們沒有固定的發(fā)情期,理論上每一天都可以。對動物而言,對性沖動的節(jié)制靠的是自然周期;對人類而言,對性沖動的節(jié)制靠的是道德理性。正所謂發(fā)乎情而止乎禮。
從人類歷史來看,對于情感和欲望的放縱往往是一個時代墮落毀滅的前奏;反之,對于情感和欲望的必要節(jié)制是一個時代興旺發(fā)達的條件之一。所以不論男人、女人,已婚、未婚,都應該守住自己的貞操,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我們的父母、祖先負責,更是對我們未來的孩子負責。最近在熱播的電視劇《白鹿原》,里面經(jīng)常提到的一句話就是“羞先人”,也是這個意思。
孔子說:“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每個人都有年輕的時候,都經(jīng)歷過沖動的年紀,即便中年以后,面對誘惑也還可能把持不住。這就需要我們時時不忘提醒自己,千萬不能一失足成千古恨,一縱欲留萬世羞。
人不是一種孤立的存在,我們來自于祖先的生命傳遞,結(jié)婚生子后也會為人父母。所以做任何事不能一時沖動,光考慮自己的感受,還要想想如何面對家庭和親人。只有在兩性關系上守住道德底線,我們才能俯仰無愧于心,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自由的時代,但不等于是一個沒有規(guī)矩的時代。世間沒有絕對的自由,同樣沒有絕對的性自由。性自由只存在于法律和道德的規(guī)范之內(nèi),也即婚姻之內(nèi)。任何婚姻之外的性關系都是耍流氓,不管你們?yōu)樽约捍魃隙嗝瓷袷サ母呙薄?/p>
一時的放縱也許會帶來短期的快感和刺激,但卻為你的人生埋下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讓你膽戰(zhàn)心驚,實在是得不償失。在今天這個盛行約炮的荒唐時代,提倡貞操顯得尤為必要。
其次我們再來說說衣著暴露的問題。
有了前面對貞操的解讀,我想對這個問題也就很好理解了。自尊自愛在衣著上的體現(xiàn)就是干凈、整潔、得體、端莊??涩F(xiàn)實卻是,流行女裝越來越暴露,該露的不該露的都露出來了,比男人穿的還少。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審美上的惡趣味。
蒙娜麗莎為什么美?不是因為她火辣的暴露,而是因為她矜持的微笑。在這個情欲膨脹的時代,現(xiàn)代人似乎已經(jīng)失去了審美的能力,于是只能追逐重口味的刺激。
也許又會有人拿自由來為這樣的衣著辯護。對不起,這不是自由,而是自由落體(又稱墮落),是對自由的濫用。因為這種過分暴露的衣著已經(jīng)影響到了他人,對社會公眾造成視覺污染,尤其是影響到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用老話說就是傷風敗俗。
在一個正經(jīng)的社會,誰都沒有誘惑別人的自由。ISIS用黑袍把女人從頭到腳裹起來是一個極端,露胸露腰露背露屁股也是一個極端,二者雖分處兩極,但都屬極端主義。
而且,從中醫(yī)的角度看,在天氣寒冷或空調(diào)條件下衣著過于暴露對健康非常有害。不管是為了社會風俗還是個人健康,在衣著上都應該回歸中道,既不過分保守,也不過分開放,反對走火入魔,回歸中庸常道。
?
儒家網(wǎng):作為對此事的回應,中國婦女報發(fā)表文章《鼓吹封建糟粕的“女德”,必須叫?!?,指出,近年來,一些“女德班”“女德教育”販賣封建糟粕,把女性貶低為生育工具、完全從屬于男人,動輒神神叨叨地祭出“冤家投胎”“招來啖精氣鬼”,鼓吹封建迷信、因果報應。相關學校的負責人,要聞得出香臭、辨得出美丑,不能再讓封建糟粕披上“傳統(tǒng)文化”的畫皮橫行校園了。您對這篇文章,有何評論?
齊義虎:這篇文章確實指出了一些問題,對于民間打著傳統(tǒng)文化旗號的很多亂象,我們不能忽視。
中國歷來有大傳統(tǒng)和小傳統(tǒng)之分,大傳統(tǒng)主要是立足經(jīng)典的精英文化,小傳統(tǒng)則是立足民間的大眾文化。前者往往理性清明,后者則不乏怪力亂神之說。像這篇文章里提到的“冤家投胎”、“因果報應”這些就是佛教的東西,跟作為大傳統(tǒng)的儒學沒關系。
21世紀的今天,宗教并沒有消亡,迷信現(xiàn)象也還大有市場,這說明什么?說明這些東西不能再被稱作“封建迷信”了。迷信就是迷信,它們貫通于所有時代,與社會形態(tài)無關。
過去我們常常把這些東西以封建迷信的名義歸咎于儒家,實際上這個鍋儒家不應該背。
儒家網(wǎng):批評者質(zhì)問,為什么只強調(diào)“女德”而不強調(diào)“男德”,這不符合男女平等之義。您如何回應?
齊義虎:我看網(wǎng)上很多人在貞操問題上把男女對立起來,似乎這里只提倡女性的貞操,男性就可以三妻四妾、胡作非為了。這是極大的誤解。
丁璇女士本身是女性,所面對的聽眾也是女性,講座的主題更是女德,所以她提出女性貞操的倡議是有場景性和針對性的。你不能要求她對著一群女孩去大談男性貞操呀,那不是無的放矢么?難道我對著小學生講道德,中學生和大學生就可以不要道德了嗎?這種批評完全是一直思維固化、偏執(zhí)的體現(xiàn)。
我前面已經(jīng)說了,不論男女都要守護自己的貞操,這是人德,不分男女。比男女之別更大的分野是人禽之辨。今天的人常常在男權和女權的角斗中不知不覺地墮入到禽獸的地步,這才是最大的危機。男權女權最后都變成了獸權,而不是人權。
相比之下,男德也好女德也好,說到底都是德性,是養(yǎng)人的資糧,不是害人的枷鎖。很多人之所以排斥女德,就是因為她們是站在個體自由的立場上,把自我節(jié)制看成是壞事,而不是好事;看成是損失,而不是收益。所以她們才會指責:為什么只強調(diào)女德不強調(diào)男德?
試想,如果我們提出只有女性才有性自由,男性沒有,她們還會反對嗎?這只能說,現(xiàn)代人迷了心竅,好歹不分,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所謂的男女平等,不過是一起墮落沉淪的平等,而不是比翼齊飛的平等。不論自由還是平等,一旦脫離了德性的內(nèi)涵,都是害人的魔道。
背景鏈接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5_18_408886.shtml
中國婦女報:鼓吹封建糟粕的“女德”,必須叫停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09771073571514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