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董衛(wèi)國】“不忘初心”的詞源語境與文化意蘊

        欄目:文化雜談
        發(fā)布時間:2019-11-12 00:02:44
        標簽:不忘初心
        董璞中

        作者簡介:董璞中,本名董衛(wèi)國,男,山東東營人,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博士?,F(xiàn)任西南政法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不忘初心”的詞源語境與文化意蘊

        作者:董衛(wèi)國(西南政法大學哲學系)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 人民網(wǎng)理論頻道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十月十五日壬子

                  耶穌2019年11月11日

         

        相比于過去較為宏大嚴肅的政治用語,“不忘初心”的說法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并且亦透出深厚的歷史文化意蘊。對于這個詞的詞源出處,目前尚沒有一致的看法。有的學者認為出自佛教的文獻典籍[1],并列舉佛經(jīng)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初心”一詞為證。若僅從文字上說,這是沒問題的。然而,對“不忘初心”的詞源追溯卻不能止于佛教文獻。因為,其一,此四字亦出現(xiàn)在儒家類的文獻之中,南宋王柏《答葉都倉書》“尚賴恵顧前好,不忘初心,以大公至正,成始成終之,是猶有余望也[2]?!贝宋墨I時間雖較晚,但足見“不忘初心”一詞非佛教所專用。其二,佛教到漢代才傳入中國,絕大部分佛經(jīng)都是自外文翻譯而來。當時翻譯佛經(jīng),用詞常依托中文經(jīng)典中的成語典故。所以,“不忘初心”可能有更早的漢語文獻詞源。第三,佛教語境中的初心,雖然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志向,但是佛學語境中的志向更強調(diào)一種對世俗世界的出離心,并不強調(diào)對歷史使命的擔當和現(xiàn)實倫理義務(wù)的責任。故從語義上說,作為當今政治話語的“不忘初心”,與佛教文獻中的所指亦相去甚遠。

         

        從語境和語義判斷,“不忘初心”最早的出處應(yīng)該是《孟子》中“不忘其初”一語。《盡心下》記載:“孔子在陳曰:”盍歸乎來!吾黨之小子狂簡,進取,不忘其初?!薄薄安煌跣摹焙汀安煌涑酢睂嶋H上是一語之轉(zhuǎn)。傳統(tǒng)注疏中對“不忘其初”一語的理解存在模糊之處?!抖Y記·禮器篇》亦有此四字,然語境有別:“禮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备鶕?jù)前人注解,這里所謂“初”,即禮之最初的依據(jù),一方面是人之本真的性情,一方面是歷史文化的傳統(tǒng)。兩者缺一不可,沒有人之真實情感,禮即是虛文;若任情妄為,而不求之于有歷史傳統(tǒng)的禮文表達情感,禮即喪失其文化內(nèi)涵和歷史感,所以也不能構(gòu)成禮。這兩者自然融合而統(tǒng)一于禮,這好比說:人以其真實的內(nèi)心情感而融入了一歷史文化的傳統(tǒng),或者說在某一歷史文化的傳統(tǒng)之中回歸于其內(nèi)心的真實??偠灾?,這里的“初”,一方面是對人本真性情與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覺悟,一方面又是基于此覺悟而升起的學習的動機和志向。把握住這個初,才能很好的去學習和理解禮。雖然很難確定《孟子》與《禮器》篇時間先后關(guān)系,但兩篇文獻中“不忘其初”一詞,實有相通之處。要而言之,《孟子》中“不忘其初”應(yīng)該是“不忘其本來志向或動機”的意思,當然這種志向之確立乃是基于對某種歷史文化使命之真實理解和體驗。

         

        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在稱贊“吾黨之小子”,欣賞他們不忘最初從學的體驗和志向??鬃由诖呵锬┠辏Y壞樂崩,社會秩序大亂,孔子少慕周公之德業(yè),孜孜不倦,以期撥亂反正,復興周文,在魯國未申其志,故周游列國,本欲得君行道,但歷經(jīng)坎坷,未能得償所愿。后知自己的政治抱負、文化復興志業(yè)恐怕不能行于當世,故而有思歸傳道之念。孔子之思歸,并非因仕途不利而生消極失落情緒,而是想到了家鄉(xiāng)的年輕人而充滿希望??鬃釉u價這些年輕人說“不忘其初”,就是強調(diào)這些年輕人有真誠而遠大的志向,其不辜負自己理想信念的品質(zhì)和氣魄最為可貴,這足以擔負文化傳承的使命,故有“盍歸乎來”之感嘆。顯然,這里的“不忘其初”四字更接近于現(xiàn)在“不忘初心”的含義。

         

        從后人對“不忘其初”的化用和注解來說,此語義的同源性則更為清楚?,F(xiàn)存北宋“古靈四先生”之一陳襄《與陳砥秀才書》一文,該信函主要是勉人立志,開篇說“士而其志不勝先王禮義之任,則可謂士歟?”結(jié)尾處勸勉向?qū)W,“庶幾成就其學不忘其初之志[3]”。明代程敏政《嘉興縣東塔寺四進士題名記》記載,四位書生早年都曾隱居于嘉興東塔寺讀書,甘受清貧寂寞,后來四人先后舉進士第,為紀念出身故地,故請求作者寫“題名記”一篇以為紀念,該文中提到“惟士必有堅定之志,然后可與有為”,“(四人)不忘其藏修游息之故地,其不忘初志從可知矣[4]”。顯然“不忘其初”一轉(zhuǎn)而為“不忘初志”。清人所作《日講四書講義·第二十六》在解釋《盡心下》中這句話時,則直接將“不忘其初”解為“不肯改變其初心”:“蓋吾黨后學之士,其志極大而闊略于事為,充其志直欲進,而取法古人,終身以為向往,不肯改變其初心,其狂如此,足副我傳道之望。此我所以有感而思歸也[5]?!庇纱丝梢源_定,“不忘初心”的詞源顯然是《孟子》書中“不忘其初”一語。

         

        總而言之,歷史上各學派之間思想逐步融合,話語體系相互滲透,不同學派使用同一詞匯是常有之事,但傳統(tǒng)儒學語境中的“不忘其初”一語更強調(diào)對理想信念、歷史使命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這顯然更接近于今天政治話語中“不忘初心”一詞。由上可知,無論從語義上還是從文獻上,都可以判斷《孟子》書中的“不忘其初”才是“不忘初心”一詞的最早漢語辭源?!安煌跣摹边M入今天中國的核心政治話語,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和學術(shù)文化意義。政治思想發(fā)揮其指導和宣傳作用,需要時代話語的更新,需要更具親和力和號召力、同時又能體現(xiàn)中國文化內(nèi)涵的話語。具有濃厚傳統(tǒng)文化底蘊的詞匯成為核心政治話語之一,同時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這標志著“中國話語體系”開始形成。同時,也為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由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而融入當代中國思想文化建設(shè)開拓了廣闊思路。

         

        作者簡介:

         

        董衛(wèi)國,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博士,現(xiàn)任西南政法大學哲學系教師,西南政法大學國學經(jīng)典與人文教育中心主任

         

        注釋:

         

        [1]紀華傳:《不忘初心,方得終始》,《光明日報》,2016年09月27日02版

         

        [2]王柏《魯齋集》卷八,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書),上海人民出版社

         

        [3]陳襄:《古靈集》卷十四,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圖書),上海人民出版社

         

        [4]程敏政:《篁墩文集》卷十四,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圖書),上海人民出版社

         

        [5]《日講四書講義·第二十六》,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圖書),上海人民出版社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