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競恒作者簡介: 李競恒,字久道,西元一九八四年生,四川江油人,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F(xiàn)任四川師范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師。出版專著有《愛有差等:先秦儒家與華夏制度文明的構(gòu)建》《干戈之影:商代的戰(zhàn)爭觀念、武裝者與武器裝備研究》《論語新劄:自由孔學的歷史世界》《早期中國的龍鳳文化》。 |
古代精英與禮教擔當
作者:李競恒
來源:作者授權(quán)儒家網(wǎng)發(fā)布,原載《走進孔子》2022年第1期
很多人認為古代精英是驕奢淫逸的,禮教是用來壓迫社會底層的。這個想象其實很類似過去鄉(xiāng)下農(nóng)民想象的皇帝生活,是左手拿元寶,右手拿人參,元寶捏捏,人參嚼嚼,皇太后則每天吃三頓大饅頭,皇太子挑糞的扁擔都是黃金的。
《禮記·曲禮上》說:“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币馕吨Y教并不向庶民開放,庶民其實過得更隨意,不受禮教的束縛。至于“刑不上大夫”,并不是說精英犯罪不受懲罰。根據(jù)漢初賈誼的解釋,精英“大夫”犯罪,需要保住這些人最起碼的體面,比如貪污的罪要叫“沒裝飾好自己的祭器”之類的委婉說法,犯了死罪的是讓他們“盤水加劍”,回家引劍自殺,而不是捆綁了公開處決(《漢書·賈誼傳》)。這么做,恰恰是因為精英肩負著沉重的禮教,哪怕死也需要保持最起碼的體面。如果精英和市井小民一樣滿地打滾,對整個社會來說都不是好事。
《禮記·曲禮》書影
“禮不下庶人”,意味著精英才被控制在“禮”之中。杜維明先生指出:“這個禮,用現(xiàn)代在英美的術(shù)語來說就是習慣法,儒家大半的內(nèi)容就包含在禮里面。在這個系統(tǒng)中,一般老百姓受到的約束比較少,主要是社會精英。禮的影響力太大了,根本不能違背。其中,最不自由的就是皇帝?!保ê游鳎骸蹲杂傻乃枷搿M鈱W人訪談錄》)《論語·里仁》云:“人之過也,各于其黨?!笨装矅⑨屨f:“小人不能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過,當恕而勿責之?!保ê侮蹋骸墩撜Z集解》)意思就是庶民不需要承擔精英的禮教,對于庶民應該寬松,不要用禮教的標準嚴格要求和責備。
《大圍攻:馬耳他1565》書影
實際上,在古代西方,禮教同樣約束的是精英。西方有“貴族義務”(Noblesse oblige)一詞,“即位高任重,一個人從社會得到越多的財富、越高的地位和聲譽,他就要對社會負上更大的責任”([英]厄恩利·布拉德福德:《大圍攻:馬耳他1565》)。從古代法律來看,其精神完全如此,傳統(tǒng)中國社會對于士人精英給予更高禮儀和榮譽的同時,對其犯罪的懲罰也更重。劉宋時期議定,官長士人偷竊五匹絹就要殺,普通人偷四十匹殺,因為“至于官長以上,荷蒙祿榮,付以局任,當正己明憲,檢下防非,而親犯科律,亂法冒利,五匹乃已為弘矣”(《宋書·王弘傳》),就是說作為士人精英,本來就該做好表率,但卻偷盜,哪怕是按照偷五匹絹的標準殺,也已經(jīng)很寬容了。又如唐律中普通平民盜竊五十匹絹,頂多不過加流刑,而士人作監(jiān)主司受財枉法的話,受十五匹絹以上的就要判處絞刑,德性標準要求比平民高得多。(徐道鄰:《中國法制史論略》)
呂思勉認為:“大凡封建及宗法社會中人,嚴上之精神,最為誠摯;而其自視之矜重,亦異尋常。此皆社會等級之制,有以養(yǎng)成之也。人之知識不高,而性情篤厚者,于社會公認之風俗,守之必極嚴。”(呂思勉:《先秦學術(shù)概論》)就是說,傳統(tǒng)社會的精英,其自我嚴格要求的意識,必然遠高于普通庶民,并通過習慣以形成社會等級。儒家對精英和普通大眾采取不同的標準,有學者認為,成為賢人甚至圣人,主要是對精英的要求,普通民眾不一定要追求這樣的目標。
朱子塑像
陳來先生也對儒家精英修身的觀點有過分析:“早期儒家對道德和修身的要求,主要是針對各級治民者所提出來的,而不是對民人提出來的。其基本觀點認為,領導者要順利履行公共職責,并得到民人的信任,必須率先在道德上作出表率,加強修身?!保悂恚骸吨癫次逍小蹬c簡帛研究》)類似的,宋儒強調(diào)的“存天理滅人欲”,也正是這一思路下的產(chǎn)物,而不是很多人想象的用來“壓迫”庶民的“吃人禮教”。“存天理滅人欲”所針對的對象,首先第一個是皇帝,接下來便是士大夫階層。朱熹在給皇帝上的劄子中說:“臣聞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異,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涂判矣?!保ㄖ祆洌骸缎脸笱雍妥鄤灦罚┖苊黠@,他強調(diào)存天理滅人欲,是一種限制皇權(quán)的行為,反對皇帝放縱欲望。另一方面,他要求士大夫:“學者須是革盡人欲,復盡天理,方始是學。”(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卷一三)宋明以來儒家學者,對此認真踐行,其流風所及甚至影響到民國,如蔡元培便是“以最寬容的態(tài)度處理眾人欲望之事,但以嚴格的鍛煉對待自己”(王汎森:《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shù)的系譜》)。
《漢書·張敞傳》中有句話“尊貴所以自斂制,不從恣之義也”,意思是精英就必須自我收斂、控制,不放飛自我。有禮教自我節(jié)制的共同體,自然不需要秦始皇酷吏的皮鞭干預。《后漢書·劉般傳(附劉愷傳)》記載,“舊制公卿、二千石、刺史不得行三年喪,由是內(nèi)外眾職并廢喪禮”。儒者劉愷指出:“今刺史一州之表,二千石千里之師,職在辯章百姓,宣美風俗,尤宜尊重典禮,以身先之?!本褪钦f三年之喪的禮教儀式,首先應該是精英治理者來親身踐行,然后才可能移風易俗,影響平民。
郭太(字林宗)像
孔子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保ā墩撜Z·顏淵》)意思是精英做出表率,平民會加以模仿。清華楚簡《治政之道》說:“上風,下草。上之所好,下亦好之。”就是說,庶民其實潛意識很喜歡模仿精英。又云:“上施教,必身服之;上不施教,則亦無責于民。”也是說精英要親身踐行禮教,才可能影響庶民。自己都做不到,就不要對庶民說三道四?!俄n非子·外儲說左上》說齊桓公喜歡穿紫色衣服,“一國盡服紫”;楚文王喜歡戴獬冠,“楚國效之”(《淮南子·主術(shù)訓》);東漢名士郭林宗遇到下雨,頭巾不小心折下一角,時人紛紛模仿,號稱“林宗巾”(《后漢書·郭太傳》);東晉宰相王導穿布衣上朝,全社會紛紛效仿,國庫布匹很快賣盡,解了財政危機。這些例子都可見普通人熱衷模仿精英的品位趣向,但前提是精英必須先提供好的表率?!额伿霞矣枴ぶ渭摇氛f:“夫風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薄笆且愿覆淮葎t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都是要求身份更高的父兄首先做出更高表率,如此才能讓身份低的子弟來模仿好榜樣。如果一個社會的精英都變得比普通人更加敗壞,那么也就意味著整個社會的潰敗。
責任編輯:近復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