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舒大剛】《孟子通釋》出版感言

        欄目:書評讀感
        發(fā)布時間:2022-09-23 01:16:51
        標簽:
        舒大剛

        作者簡介:舒大剛,男,西元一九五九年生,重慶秀山人,吉林大學史學博士。現(xiàn)任四川大學教授、國際儒學研究院院長兼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出版《宋集珍本叢刊》、《諸子集成》系列、《三蘇全書》、《宋人年譜叢刊》等成果。承擔編纂的“儒藏”工程、“巴蜀全書”工程。

        《孟子通釋》出版感言

        作者:舒大剛(四川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八月十七日戊辰

        ??????????耶穌2022年9月12日

        ?

        《孟子通釋》出版感言

        ?

        ?

        ?

        舒大剛教授

        ?

        我和景林兄本是同門,現(xiàn)在又居于同事之列。在此書正式出版之前,我有幸先睹其貌。當時景林兄的這本書是為北京師范大學、山東大學、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陜西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等院校共同發(fā)起的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委托的儒學教材而作的。這部書是其中率先推出的一種,來征求學術界的意見。從本意上講,這部書應作為大學哲學系和儒學專業(yè)師生學習使用的教材。景林兄比較謙虛,他將此書作為個人的學術專著出版了。本書在學界受到了一致好評。

        ?

        我也談一點閱讀這部著作的體會:這是一部功力深厚之作,將經(jīng)學家的訓詁傳統(tǒng)和哲學家的義理思維完美地結(jié)合起來,同時將傳世文獻及其訓詁與出土文獻及其再闡釋結(jié)合起來,在訓釋方面具有開創(chuàng)性甚至是典范性的一些突破。這些見解散布在《孟子通釋》的各個地方,不能一一列舉,且以本書最后一章的闡釋為例。

        ?

        孟子曰:“由堯舜至于湯,五百有余歲;若禹、皋陶,則見而知之;若湯,則聞而知之。由湯至于文王,五百有余歲,若伊尹、萊朱,則見而知之;若文王,則聞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歲,若太公望、散宜生,則見而知之;若孔子,則聞而知之。由孔子而來至于今,百有余歲,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o:p>

        ?

        這段話,我查了一下歷代的解釋,一般都是從時代的遠近給予說明。比如堯舜對于禹和皋陶來說是親見其人,而對于湯來說便是只聞其事了。湯對于伊尹、萊朱是親見其人,而對于文王就只有聽見其事。文王對于太公望、散宜生來說是親見其人,對于孔子也只能是聽聞其事。這樣講無可厚非,畢竟公羊的三世說也劃分出所見世、所聞世、所傳聞世。這些都是按時代來劃分的,但如果只是這樣講,那就太平淡了。宋代朱熹在《孟子章句》最后一章也是試圖構(gòu)建理學的道統(tǒng)體系,也是把大程子放在那個體系當中,并沒有從認識論尤其是傳承的這種典范意義上做出深刻的揭示。當然,他可能當時沒有像我們今天能看到出土文獻這樣的便利條件。那在這個問題上,景林兄應該是大踏步地邁進了。在這里,他通過將出土文獻《五行》篇,包括郭店楚簡、馬王堆帛書等集合起來解讀,揭示出儒家知道的兩種方式:一個是聞而知之的圣者,一個是見而自之的賢者。認為在孟子所述的傳道譜系中,承載著道的有兩類人。一類是堯、舜、湯、文王、孔子在內(nèi)的聞而知之者,一類是禹、皋陶、伊尹、萊朱、太公望、散宜生在內(nèi)的見而知之者?!奥劧摺倍际侨寮宜^的圣人,是一種新時代或者文明新局面的開創(chuàng)者?!耙姸摺眲t基本上屬于儒家所說的賢者或者智者,是一種既成事業(yè)的繼承者。我認為景林先生的這個歸納非常獨到,而這個歸納也正如他說的,不是孟子貿(mào)然提出來,也不是景林先生自己主觀提出來,而是有著深入的文獻依據(jù)。由于時間關系,具體的論證過程我就不多說了。景林先生就在傳統(tǒng)的經(jīng)解訓詁基礎上揭示了儒家傳道、聞道兩種不同的方式,很具創(chuàng)新性。這樣一解讀,孟子這段話就不單單是做歷史的敘述,也是在做正道的一種闡釋,同時結(jié)合《周易》里面“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從對知識體系的劃分來講,這種趨勢也是非常合乎邏輯與傳承體系的。

        ?

        今天景林先生已經(jīng)被四川大學聘為講席教授,他所倡導的教化哲學,必然在四川,在西南得到廣泛的傳播。先生義理、考據(jù)并重的這種學術特色也將在西部儒學界產(chǎn)生更大更廣泛的影響,結(jié)出更好的碩果。

        ?

        (本文根據(jù)作者在“通過孟子而思——孟子學新探暨《孟子通釋》學術研討會”上發(fā)言整理)

        ?

        責任編輯:近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