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任鋒】孔子與我們的DNA

        欄目:快評熱議
        發(fā)布時間:2014-01-12 18:32:17
        標簽:
        任鋒

        作者簡介:任鋒,男,西元一九七七年生,晉地介休人,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博士?,F(xiàn)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政治學系教授。研究方向為中西方政治思想史,當代政治理論,政治文化。著有《道統(tǒng)與治體:憲制會話的文明啟示》《治體代興:立國思想家與近世秩序思維》《儒家與憲政論集》(杜維明、姚中秋、任鋒合著)等。

         

        孔子與我們的DNA

        作者:任

        來源:南都周刊

        時間:2013.11.22 

         

         

        假如孔子不是真的,數(shù)千年經(jīng)典之人文化成,難道只是一場虛妄?假如孔子不是真的,難道我們要一切從頭來過?

         

         

        復旦大學歷史學與人類學聯(lián)合課題組最近很搶眼——繼聲稱已百分百確定曹操家族DNA之后,課題組又宣布將升級研究議程,圍繞中華民族形成史、中華家族史和歷史人物展開更龐大的立體研究,對炎黃、堯舜禹、孔子及其后人進行真?zhèn)舞b定,以確定他們是否真實存在過,抑或只是歷代傳說形成的符號。

        在人文學術議題早已不具社會轟動效應的當下,這個現(xiàn)象在學術社會兩個層面觸及不少值得我們省思的地方。先來看學術,圍繞一項研究課題的評價,不妨從問題、解決方法與結(jié)論三方面展開。

        關于曹操家族DNA研究,課題組依據(jù)族譜史錄,選擇確定了8支曹氏后人族群,并依據(jù)安徽曹氏叔祖父墓的遺骸牙齒,最終確定了二者DNA的同一。有了這個基因類型,經(jīng)過比對,歷史上流傳的諸多身世傳說都被證偽,如曹氏出于漢初曹參或由夏侯氏抱養(yǎng)。而從遺傳學上看,現(xiàn)世曹氏后人基因的祖先交匯點在18002000年前,與曹操所處時代吻合。

        目前我們看到的質(zhì)疑和爭議,大多圍繞其研究方法,比如選取的曹氏后人是否有足夠代表性,古遺骸的DNA檢測鑒定是否安全可靠。課題組對此有回應辯解,這些問題有待更為規(guī)范的專業(yè)評審。這里面的是非,我并不關心。

        我關心的是課題組的升級計劃——將真實性的科學關切擴張至炎黃、堯舜禹、孔子及其后人,這時候,課題研究的社會性就成為我們不能回避的一個重要維度。我們需要據(jù)此來評價課題的價值與效應。我認為,諸如鑒定孔子之真假,如此表述的研究取向已透露出一種缺乏文化自覺的現(xiàn)代輕妄,或有故作驚駭之論、炮制噱頭的嫌疑。

        透過DNA或許可以鑒定身份真?zhèn)巍N拿骱臀幕男纬?,當然離不開物種肉身的延續(xù)繼承,然而,更為重要的是圍繞人物行跡所形成的精神、記憶、信念之更替不絕。這個異常復雜的過程及其蘊涵的精神價值,遠遠超過科技意義上的求真??鬃颖救说?/span>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對于三代之禮的因承損益,才是真正證成文明傳統(tǒng)的不二法門。叔梁紇(孔子的生父)之墓何在,即使對于青年孔子,也是個頗費周章的真實性問題;而對后人真正有啟示教誨的,乃在于夫子之仁孝精神。課題組這次所倚重的中華譜牒文化,也正是得益于此??梢哉f,曹操DNA的獲知對于三國政治社會的綜合理解貢獻十分有限,鑒定孔子DNA就能破解中華文化傳承密碼的欲念,更實在是為專業(yè)技術加負了太多僭越性的目標。

        在現(xiàn)代國人的啟蒙主義心智中,可能缺乏對于這種僭越的敏感和自覺。他們或許應該傾聽那些被鑒定為非曹操后人的曹姓族群之回應,他們對于祖先的認同,并非出于血統(tǒng)的純潔性,更多來自歷史記憶和精神認可(如曹堂廟、英雄事跡)。我們或許可以想象,當把這種研究方法同樣復制于衍圣公后人身上,其間蘊涵的某種褻瀆與不敬。1966年孔子墓被紅衛(wèi)兵炸開遺留的精神創(chuàng)傷,如今又被科學主義的剃刀,再度撩撥、剜蹭。人們需要再次打破孔林的寧謐,為這種無根虛妄的現(xiàn)代迷思獻祭嗎?

        中國這個超大規(guī)模復雜文明體的形成與延續(xù),得益于孔子開創(chuàng)的儒家傳統(tǒng)的凝聚摶合。后者對于世代人心倫理的維系養(yǎng)成,構(gòu)成了中華文明的道統(tǒng)與治體根基,所謂莊嚴者系于此,所謂尊崇者系于此。這個善的價值,才是真正值得我們?yōu)橹刈o的。

        假如孔子不是真的,數(shù)千年經(jīng)典之人文化成,難道只是一場虛妄?假如孔子不是真的,難道我們要一切從頭來過?某些現(xiàn)代國人也許有這樣的愿力與理性,我寧愿相信這并非課題組所愿看到的文化效應與社會暗示。我們所應反思的,恰恰是那種缺乏文化和歷史自覺的現(xiàn)代主義DNA。

         


        責任編輯:泗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