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彭永捷】我們要在政治哲學、經學、禮學三個方向上努力—發(fā)言“孔研院新年三大工作” (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座談會記錄之一)

        欄目:演講訪談
        發(fā)布時間:2015-02-02 13:24:56
        標簽:
        彭永捷

        作者簡介:彭永捷,男,江蘇灌南人,西元一九六九年出生于青海格爾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副院長。著有《朱陸之辯》等,主編《中國儒教發(fā)展報告(2001-2010)》等。

         

        我們要在政治哲學、經學、禮學三個方向上努力

        —發(fā)言“孔研院新年三大工作” (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座談會記錄之一)

        作者:彭永捷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fā)布

        時間:甲午年臘月十三

                   西歷2015年2月1日

         

         

           

         

        彭永捷教授主持發(fā)言

         

            

         

        大家都是我們孔子研究院的重要一員。同時呢,我們也會邀請校外的學者,大家有興趣,要做什么事情,孔子研究院是個開放的平臺,都可以運用這個平臺來做??鬃友芯吭菏莻€開放的平臺,所以,不分是你們的,還是我們的,而是“咱們的孔子研究院”。以后呢仍然是這樣。

         

        最近我們也有一個想法。因為儒學在2014年可以說是一個拐點。給儒學提供了大的舞臺和歷史的新契機,同時也就是提出了新的期望,需要我們做更多的工作。那么,我們孔子研究院從其成立開始就是對于扭轉學術界對于孔子和儒家文化的風氣和看法起了一定的積極的影響作用。當時成立時,很多海外的媒體都做了大量的報道,很多海外的華人還發(fā)來賀信。那么,雖然我們本身并不具有這樣一個性質,但是海外媒體認為,這是中國共產黨通過人民大學這所自己辦的學校而釋放的一個信號,對傳統(tǒng)文化或者儒學的態(tài)度有了一個根本的轉變。因為在此前,2001年,我們接受香港孔教學院捐贈,在人大校內樹立了孔子像。其實,在此之前,有很多學校也設立了孔子像,但是在人大一樹立,影響就不一樣了,當時也引起了很多爭議。到了2002年的時候,我們的前校長紀寶成先生就建立了孔子研究院,請張立文老師做院長,從此以后,中國人民大學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工作就在一個新的平臺上展開了,做了很多工作。剛才羅老師已經做了介紹。比如我們的孔子文化月,我們的國際儒學論壇都是連續(xù)舉辦了十一屆,每年一個主題,而且每次都呼應時代的前沿,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凝聚了國際國內的很多學者。

         

        在新的一年里,我們有這樣一些想法,除了常規(guī)的在儒學研究和哲學史之外,我們力圖主要想要在政治哲學、經學、禮學三個方向上做些工作。政治哲學就不用說了,這是2014年的學界熱點。儒家政治哲學也是被列為學術熱點,當然,這也是趕上了最近的意識形態(tài)的氣候。因為,現在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遠遠滯后于經濟體制改革,很多社會的、政治的矛盾都很尖銳,那么,如何從儒家的立場和角度去看待當前的政治問題,提供儒家的政治價值和歷史智慧,這是我們需要做的一個工作。其中也包括對儒家文化的看法的去妖魔化,重新去還原和認識中國的政治傳統(tǒng),去年任峰也寫了不少文章,在這一方面用力甚多。

         

        第二個就是經學,因為,在我們以前反思中國哲學學科的合法性基礎上,我們并不否認中國哲學這一道路,但是經學這條道路呢,它是我們傳統(tǒng)學術走向現代的另一條道路,那么,如何從我們自身思想出發(fā)去接續(xù)這一學術傳統(tǒng),做現代性的思考。這也是我們的一項重要任務。

         

        第三是禮學,我們孔子研究院為什么會重視禮學呢?其實,人民大學很早就想到了這個問題,在國學院成立的時候,我就曾經向學校建議成立一個禮學研究中心,但是當時學校未引起學校的重視,而是成立了國劇研究中心。但是,禮儀是中華文明的一大特征,現在很多學者也討論,我們現在貴族精神的消失。之所以消失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禮之不存。沒有禮儀,那里來的貴族精神呢。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如何重新制禮作樂,重建禮儀文明。禮儀就是一個重要的維度。與清華大學的彭林教授側重在古禮的研究有所不同,我們則側重繼往開來,繼承創(chuàng)新,如何用傳統(tǒng)的禮儀、禮義、禮學的精神和當代中國的精神結合起來,以重建當代的禮儀和生活方式。這是我們將來著重的一個方面。在這方面我們的力量還比較薄弱,故特別延請了這方面的專家——吉恩煦博士,由他來做負責人,在研究的基礎上側重推廣和傳播?,F在的氣候還有點冷,等開春后,我們設想春暖花開的時候在人大學校里邊做一個盛大的演禮活動,廣泛邀請學界學者與新聞媒體進行一個掛牌儀式。那么,經過學者的充分討論以后,我們也準備推出一個比較適合現代的,保留我們傳統(tǒng)色彩的、有傳統(tǒng)禮儀精神的,現代國民可以穿的推薦的禮儀。比如我們如何賀歲,如何拜年,日常生活中如何灑掃應退,如何去做。更長遠的話,北京的漢服協(xié)會,目前尚未正式注冊。他們在漢服運動、漢服與現代生活如何做結合,有很多工作和嘗試,他們不是固守傳統(tǒng)的服飾,創(chuàng)造了很多新的款式,不是寬袍大袖那種會影響我們的生活。那么,將來若時機合適,也爭取希望它能落戶到孔子研究院,為它提供一個更好平臺?;蛟S將來我們也可以向國民推薦一個適合的漢服樣式,這個在前幾年的話張立文老師、林美茂老師,我們去參加日本的一個孔子學院開幕式的時候,當時遇到了王毅先生,他當時是駐日本大使,他邀請我們從東京轉機的時候一定去大使館區(qū)做客,后來我們去,他就像張老師提出,你看,世界各國都有基于其國家的傳統(tǒng)的外交官的服飾,唯有中國沒有,沒有中國元素、代表中國文化的禮服,有的話就是西裝,能否讓做傳統(tǒng)文化研究的學者們制作出符合我們的、帶有中國元素的、符合中國外交官的禮服。

         

        在過去兩年,先是彭麗媛女士穿上了傳統(tǒng)服裝,習近平主席在訪問瑞典的時候也穿上了中式的服飾。過去古人解釋“華夏”說:“有服飾之美故曰華”,它是中華文明的標志。我們開玩笑說,你看,希臘的雕塑和中國古代的雕塑不一樣,他們不重視服飾,披個麻袋片,沒什么好展示的,基本上都是裸體。而中國古代的雕塑則是重視服飾,這是華夷之辨的一個標志。當然,我們現在提倡漢服,這樣做,不是為了復古而復古,我們放眼在座的各位所穿的衣服,我們自己都感覺到很討厭,黑的、灰的,很呆板,而傳統(tǒng)的服飾則是很豐富的,應當是我么你現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資源。所以,我們有這樣的一個設想。所以,這次來,請各位來,也是希望大家對我們的工作和設想提出一些建議?;蛘叽蠹腋信d趣的事情,我們利用這個平臺一起來做些什么。你們可以自己做,也可以我們搭一個道場,這個都沒有問題。另外,對于當前的儒學的發(fā)展,有什么樣的看法,彼此都可以在此暢所欲言,我們在這里交交心,相互地鞭策和鼓勵。下面的時間就交給同道的各位朋友了。

         

        另外,我再插一句,我們首先運作起來的就是政治哲學研究中心。其實,在前兩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時候,當時我們召開“辛亥百年,百年辛亥”的時候,就宣告成立了。同時也把與會的各位聘請為了研究員,包括秋風在內的學者,還說“你老不發(fā)聘書”,是,這次,我們也是準備了聘書。當然,我們也征求各位的意見。各位如果有這個意愿的話呢,到時候快結束時給大家。

         

        (以上發(fā)言均由劉增光據2014年終儒學座談會錄音進行整理并經發(fā)言者審定)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