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孫鐵騎】讀“恒”卦隨感

        欄目:快評熱議
        發(fā)布時間:2015-12-30 13:34:34
        標簽:
        孫鐵騎

        作者簡介:孫鐵騎,男,西歷 一九七三年生,遼寧鐵嶺人。2006年于東北師范大學(xué)獲得法學(xué)碩士學(xué)位,2011年于東北師范大學(xué)獲哲學(xué)博士學(xué)位, 2012——2014年于山東大學(xué)儒學(xué)高等研究院從事博士后研究?,F(xiàn)任教于白城師范學(xué)院政法學(xué)院。版專著:《內(nèi)道外儒:鞠曦思想述要》《生活儒學(xué)與宋明理學(xué)比較研究》。在《哲學(xué)動態(tài)》《江漢論壇》《甘肅社會科學(xué)》等刊物發(fā)表學(xué)術(shù)論文30余篇。

         

         

        讀“恒”卦隨感

        作者:孫鐵騎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十一月二十日庚辰

                   耶穌2015年12月20日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善夫!”(《論語·子路》)人而無恒,則諸事難成,縱有所成,亦為偶得,偶得之利,難得所安,亦難得久長。故“恒”為成就生命內(nèi)外功業(yè)之核心柱石,恒德為成就其他一切德行之根本。但人之恒德,卻有守于何處之問題,如恒之于生命外在,則恰成為生命之負累,甚至為對生命之損害。只有恒于生命之道,才會真正增益生命,是為恒德之正。故“恒”卦,示人以如何自恒其德之道也。

         

        恒乃長久之義,故《彖》言“恒,久也”。而生命欲得其長久,必要內(nèi)而身心和諧,外而物我合一。故《大學(xué)》以修身為本,身心互補,人我同一,物我互助,修、齊、治、平只是一事,如此才能得生命之長久,世界之永恒。無如西方理性思維,以二元對立之思維結(jié)構(gòu)將萬有存在全部撕裂,個體身心亦成分裂交戰(zhàn)之場所,如此之生命與世界存在如何能夠長久?當今世界種種亂象即是西方文化之必然結(jié)果。故《彖》言“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cè)峤詰?yīng),恒”。

         

        只有能使生命及萬有存在得其長久,才是天下亨通之道。而生命欲得長久,必須貞正于生命之道,知曉生命自在之損益之理,自覺操作和把控自我之生命,避損而行益,方能合于生生,得其長久。“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我命在我不在天”,皆非虛言,儒道之學(xué)皆有其具體生命修煉之道,如此才可言“恒”德之極致。故卦辭言“恒,亨,無咎,利貞”,而《彖》釋之以“恒亨,無咎,利貞,久于其道也”。

         

        此生命之道,乃法天而行也。天地之道,生生不息,健動不已,恒久不絕。生命知而法之,而有生命之道。天地之道落于生命,而有損益之異途,不知生命之道,自然隨順天道而損,知曉生命之道,則逆而修之,得地道之益。唯有生命自覺,方能知避損而行益也。整部《易經(jīng)》,六十四卦系統(tǒng),由《帛書易》所示之天地損益卦序,皆為示人以如何避損而行益之道也。整部《易經(jīng)》,即為一套完整生命哲學(xué)體系也。此套生命哲學(xué)之核心,即為生命損益之道,最終示人以如何避損行益,使生命貞正、守恒于生生之道,而達于生命之恒久也。故《彖》言“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而生命能得其長久之道,在于生命存在之時空統(tǒng)一也。形而下者謂之器,皆為時空分裂之存在,故不得長久。形而上者謂之道,為時空統(tǒng)一之存在,故能恒且久也。故《彖》言“日月得天而能久照”,言空間之無限也,即為無“間”之“空”;“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言時間之無限也,即為無“間”之“時”。此無“間”之“空”即為無“間”之“時”,時即是空,空即是時,時空統(tǒng)一而生生不息,萬物化成,恒久不息?!皶r”與“空”實乃一陰一陽之二面,時空統(tǒng)一,陰陽和合,時空統(tǒng)一即為“一陰一陽之謂道”,即為道之自然發(fā)用流行。

         

        圣人知此時空統(tǒng)一之道,知此陰陽和合之道,知此生命恒久之道,自然“恒以一德”,避損行益,修煉生命,并以之教化天下,引導(dǎo)世人同登道岸。以圣人一己之生命,即可見天下眾人之生命本質(zhì)與本性,亦可見天地萬物之本質(zhì)與本性,不過皆由此生生之道而來,又皆求其生生不息而已。故《彖》又言“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生命皆求其恒久,此為不教而能之生命自覺。但恒于何處,卻是生命教化之使命,如不解生命之道,必然“憧憧往來,朋從而思”,不知恒于何處??v有所恒,也必然不得其正,不會增益于生命,甚至會有害于生命。故初爻言“浚恒,貞兇,無攸利”,釋之以“浚恒之兇,始求深也”。

         

        故生命之恒德,當恒于生命之內(nèi)在。人之生命,形而中者也,中道而行,上可求道,下可成器。而孔子言“君子不器”,君子當以中行之道而向上求索,“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方能使此生無悔,得生命之圓滿。故二爻言“悔亡”,釋之以“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如果人無恒德,則諸事無成,一切只能期待于僥幸與茍得,此為君子之所恥,而對命運之無定,更是無能把握,故為君子所不能忍。故三爻言“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貞吝”,釋之以“不恒其德,無所容也”。

         

        而恒有其道,必恒于生命之道,方為恒德之正。如果一個人縱有恒德,卻恒之于生命之外,則仍然是舍本而求末,終無所得。如世間求功名利祿者,縱有功成名就之時,卻也是生命外在之一場虛榮,生命之本質(zhì)卻不得安處。故四爻言“田無禽”,釋之以“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故生命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求道之君子,就要貞正而從之。故五爻言“恒其德,貞”。貞正自守,終始如一,矢志不渝,持守此生命之道,必然獲益。故喻之以“婦人吉”,釋以“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如果不能貞正自守,偏離生命之正道,背離經(jīng)典,辱沒先師,盲從于少正卯之徒,迷惑于歪理邪說,如當世遍地之專家學(xué)者、人生導(dǎo)師之虛言妄語,則必然受害。故喻之以“夫子兇”,釋以“夫子制義,從婦兇也”。

         

        生命之道,形而上者也,玄妙而難言者也。而“道不遠人”,“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生命之道就在切己之生命自省之中,故不可求之于外。故空言大道三千,不如坐而內(nèi)守,于外時空盲求妄想,不如反于內(nèi)時空修煉生命而實得其道。故上爻言“振恒,兇”,釋以“振恒在上,大無功也”。

         

        “恒”卦上震下巽,雷風恒之象。雷與風本來皆為無定之物,但雷風相與而能從其本性,相合為用,可知二者必有所恒。故君子觀雷風恒之象而思生命之無常變化之中必有不易之理,生命之終極之道必為恒且久者也。故《象》言“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