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田飛龍】十年重回首,接力青春史——南大2002法學的精神還鄉(xiāng)

        欄目:快評熱議
        發(fā)布時間:2016-06-01 08:46:08
        標簽:
        田飛龍

        作者簡介:田飛龍,男,西元一九八三年生,江蘇漣水人,北京大學法學博士?,F(xiàn)任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著有《中國憲制轉(zhuǎn)型的政治憲法原理》《現(xiàn)代中國的法治之路》(合著)《香港政改觀察》《抗命歧途:香港修例與兩制激變》,譯有《聯(lián)邦制導論》《人的權利》《理性時代》(合譯)《分裂的法院》《憲法為何重要》《盧梭立憲學文選》(編譯)等法政作品。

         

         

        十年重回首,接力青春史——南大2002法學的精神還鄉(xiāng)

        作者:田飛龍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四月廿五日癸丑

                   耶穌2016年5月31日


         

        2016年5月28日9:30,逸夫管理科學樓1203教室迎來了一群特別的“學生”,他們是大江南北匯集來的法學院2002級/2006屆本科畢業(yè)生。“人生的一站,一生的背景”,這是畢業(yè)紀念冊某篇文章的標題,如今成為了現(xiàn)實,而現(xiàn)實的我們重新回到這一站,回到曾經(jīng)的背景里,重新依偎到在精神上無私哺育我們的母校和老師之懷抱。人生史很長,青春史卻是短暫而絢麗的,是人生最重要的奠基與成型。這是一次人生的集體致敬,致意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而立之年的成長成熟回首十年前的影像、過程與記憶,也將這十年的匆匆行跡、深淺腳印連接入那銘心刻骨的背景之中。

         

        十年前,我們走了。今天,我們回來了。1203教室黑板上,黃丹敏同學用花體中文寫下了“南大,我們回來了”,代表了我們的集體心聲。如今落座的諸位同學不負法學院曾經(jīng)的教育和期待,已活躍于公檢法司、法學院等法律職業(yè)及與法律職業(yè)有關的前沿崗位,正在逐步成長為依法治國時代的青年法律精英。我們是一個整體,在場的是自己,也是代表;不在場的是同學,也是參與者。

         

        我們之中,有成長在學術界的青年法律學者,有國內(nèi)外知名律所的青年律師,有著名的青年詩人和攝影家,有頂級國際機構的戰(zhàn)略分析師,也有勤勉于地方司法機關的一線法律工作者。我們歡聚曾經(jīng)的地點,曾經(jīng)共同成長和出發(fā)的地方,我們在現(xiàn)實中自我奮斗,而在背景中相互理解、支持、友愛和認同。我們是永遠的、團結(jié)的、進步的南大法律人。以南京本地同學為主組成的籌委會付出了極大的辛勞,而且制作了精美的紀念衫、紀念杯和紀念活動流程,這些是我們南大法律人之友誼與素養(yǎng)的又一次體現(xiàn)。

         

        我們似乎又從未離開過。十年之間,我們以各種方式保持著同學之間以及與學院老師之間的聯(lián)系,有些同學還與老師成了學術上的摯友、事業(yè)上的朋友和生活中的鄰居。我們有意無意地延續(xù)、建構和維系著南大法律人的共同榮譽、身份和價值觀,分享和拓展著南大法律人的友愛“大數(shù)據(jù)”。

         

        老師們,從院領導到普通老師,對我們的聚會給予了大力支持?,F(xiàn)場到會的有我們曾經(jīng)的輔導員、現(xiàn)任法學院黨委書記王麗娟老師、法學院院長助理單峰老師、法學院校友與發(fā)展辦公室主任許利民老師以及在法律實務教學與職業(yè)指導上幫助我們甚多的張復友老師。王麗娟書記哽咽著翻出曾經(jīng)的畢業(yè)紀念冊,敘說和分享著她與我們曾經(jīng)的朝夕往事,飽含著對我們成長成熟的贊許和期待。單峰老師以其幽默和機敏展示著一個成功男性法律人的風采,給我們進一步的成長榜樣感。許利民老師是我們這一屆的理律杯團隊導師,也是我們法律實務課程老師,以其自身職業(yè)經(jīng)驗和人生體悟啟發(fā)我們在職業(yè)發(fā)展和生命價值之間求取動態(tài)平衡。張復友老師亦師、亦友甚至“亦父兄”,親切感人而飽含智慧。晚宴上還來了有“學院男神”之稱的解亙老師,引得眾女生大聲尖叫及聚眾合影。那一刻,我們放下了現(xiàn)實中的各種“裝”,被還原,流露真情。

         

        10:30,北大樓前,我們又一次“畢業(yè)了”,又一次合體留影。細心的同學會發(fā)現(xiàn),除了“女生更瘦、男生更胖”之外,歲月并沒有任性地揮舞魔刀改變我們太多。飽滿的人生需要豐富,但不要整容,我們健康、自然而快樂。這份自信,由內(nèi)而外,是母校的饋贈,是背景的輻射,是文化基因的涌動。我們同著紀念衫,暢敘同窗情,十年場景兩面合一,時空隧道彎曲相連,有道是: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花還是那樣紅,草還是那樣綠。

         

        11:40,浦口校區(qū)。我們回到了大學三年青春的樂園。這里位于江北,背靠龍王山,遠離鬧市區(qū),風景別致,是讀書修身的好地方。在煙雨朦朧中,我們?nèi)齼蓛芍北际程?、宿舍、教室、湖畔、運動館、圖書館、琴房、浴室、超市,努力搜索著曾經(jīng)的青春記憶,搜索著一個男孩或一個女孩的青春足音和扇面,搜索著那些載入日記本和記憶深層的鐘情和懷春的細節(jié)。有些記憶永遠是個體的,有些是宿舍級的,而有些是眾人皆知的,但都屬于我們的地方性知識。在這里,我們一方面努力學習各個部門法課程,打好專業(yè)基礎;另一方面則在青春史的起點上和大學校園的自由文化氛圍中充分綻放著個性、友情與愛情,不計較成敗得失,無關乎功名利祿,灑灑脫脫,快意恩仇。今日回頭看,那樣的青春爛漫,歡歌笑語,在十年之間竟然日益稀少淡薄。那是一個專屬于青春和大學的時代,我們與南大、與法學院締結(jié)此世因緣。當然,物是人非,實際上物也在變,但浦園的風物和記憶依然在夢中,在眼前,在集體分享的記憶里。這里,我們肯定還會再來,因為這里是我們走不出的背景。在離去的那一刻,我們在浦園大門口再次合影,為了下一個十年再次相聚。

         

        18:30,夫子廟旁的水游城度假酒店,最后的時刻來了。為了這一刻,有些同學專門留空了酒量,充實了睡眠,新備了禮服,新上了靚妝。張復友和解亙老師作為代表來了,一個是暖暖的大叔,一個是永遠的男神。更重要的是,來了更多的同學。許多同學昨天剛加完班,今天上午就趕著早班車過來了,有些下午和晚上才到。這種匆匆趕場、心甘情愿的生活機緣其實不多。我們都默默珍惜著南大校友的緣分,珍惜著十年的記憶和友誼?;I委會精心搜集和安排播放了四年本科的老照片,將那些歲月里的珍貴瞬間一一展現(xiàn),仿佛我們又被共同的記憶和標本串聯(lián)成了一個整體。然而,有形的照片肯定是無法銘刻無限的記憶和情感的,也一定有更深刻、細膩和感動的時光與事件未能或無需以照片形式留存。這是一些未被正式記錄或解釋的故事,它們流傳于范圍不一的同學之間,在此刻,我們觥籌交錯,有意無意地重新觸摸到了曾經(jīng)的那些故事,以及它們走樣的傳聞、解釋與添附。生活的本質(zhì)是不成文的,我們的課本、答卷、主題班會、秋游照片、運動會合影等等是我們的生活,那些未充分制度化和程序化的青春細節(jié)更是我們相互團結(jié)友愛的紐帶和財富。感謝南大,感謝法學院,感謝各位老師,有你們的教導、寬容和啟發(fā),我們的不成文生活更加豐富而絢麗。

         

        這一晚,我們很多人醉了,不完全因為酒。這一刻,物質(zhì)的酒已經(jīng)無法作為精神沉醉的最佳度量,盡管“天之藍”如此情意綿綿??鞓返臅r光總是短暫,醉了之后是清醒,清醒之后是重新回到各自生活與工作的現(xiàn)實之中。十年了,我們離青春還不遠,離成功成熟還不近,我們都還在爬坡、奮斗、堅持和前行。人生需要堅持,需要理想,而支撐我們前行的精神動力中,最重要的一脈就來自十年前的母校,來自三年浦園和一年鼓樓的接力培養(yǎng)和鍛造。這一次回巢,我們又重溫了曾經(jīng)的青春史、師長教導、成長足跡、校園風物和綿長情思,我們獲得了重新出發(fā)和繼續(xù)爬坡的勉勵與期待。

         

        我不是我們之中最好的校園詩人,但我也有自身獨特的詩篇和詩意記錄。我的青春詩集《臨海聽音》中最感人的詩篇誕生于南大的星湖和鼓樓的北大樓,我愿以其中一篇的兩句詩與南大、法學院、同學相互祝福,再約十年:不留戀腳印,在乎前方;遠遠地遠行,在天涯回眸!

         

        【2016年5月30日午后草記于北航高研院辦公室】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