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劉慶劉慶,男,山東梁山人,智誠靈動文化咨詢首席文化官、清華大學MBA《企業(yè)文化與管理》課程特邀演講嘉賓、中國民營企業(yè)文化建設先進個人、互聯網+時代企業(yè)文化創(chuàng)新先進工作者、中華孔子學會儒商會理事、首屆博鰲儒商精英人物、青島大學商學院課外導師、青島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業(yè)界導師、海利爾企業(yè)大學客座教授。 擅長將企業(yè)文化建設落地與中華文化相結合,為企業(yè)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 研究領域:企業(yè)文化建設與落地咨詢;企業(yè)文化變革咨詢;中華文化與企業(yè)文化結合。 |
中華文化為企業(yè)文化注入能量,“固善道·明明德”,固德復材文化之魂提煉紀實
作者:劉慶
來源:作者賜稿
每一家的企業(yè)文化,都是自己長出來的,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的提煉了出來,有的沒有提煉出來。越是發(fā)展好的企業(yè),越有清晰的文化導向,越能引領企業(yè)發(fā)展。大企業(yè)都是由小企業(yè)發(fā)展起來的,高瞻遠矚的企業(yè),在小的時候,就開始布局文化,不斷明確文化之魂,華為,阿里,方太,莫不如是。
一、初遇·固德之善業(yè)
長養(yǎng)慈心,勿傷物命。充此一念,可為仁至。這是弘一法師在《護生畫集》中的話。
△筆者與固德董事長張忠軍先生
2021年起,筆者開始為中國特種頭盔領導品牌固德復材,提供企業(yè)文化咨詢服務。
固德的文化之魂到底是什么?
筆者懷著一顆好奇心走進固德。
剛進固德,就聽到了一個觸動人心的小故事:
2018年6月1日,
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突發(fā)森林大火。
救災過程中一名17歲的消防員小戰(zhàn)士不幸被大樹砸倒,擊中后腦,
極強的沖擊力致使他的帽帶掙斷、鎖骨骨折。
但經過CT掃描他的頭部只是輕微腦震蕩,短期休養(yǎng)就已出院,
這正是由于他配戴了部隊最新配發(fā)的我司15型防護頭盔。
……
得到此消息后,我們立即派專人探望受傷的戰(zhàn)士。
到達內蒙古森林總隊時,
教導員激動的說:感謝你們做的這么好的頭盔,但凡頭盔品質不好或者沒有戴頭盔,這名戰(zhàn)士就沒有命了!
大隊長說:感謝你們救了這戰(zhàn)士一命!
部隊領導說:太感謝你們了,能夠保護戰(zhàn)士們的生命,這個事比啥都高興!
……
這一刻,我們由衷地感到自豪和幸福!
同時也引發(fā)了我們的思考,
我們應該懷著什么樣的發(fā)心去做產品?
……
這次小戰(zhàn)士的生命獲得了拯救,也給了我們問題的答案!
我們終于明白,
我們也是戰(zhàn)士,守護著戰(zhàn)士的生命,為戰(zhàn)士而戰(zhàn)!
做頂好頭盔,保護億萬人!
使命感、崇高感油然而生!
這個故事曾經感動過固德人,也感動過作為文化咨詢顧問的我。
故事是有聲劇,故事背后的那顆心,才是其靈魂所在。
隨著服務的深入,筆者逐漸靠近固德人的心靈深處。
企業(yè)文化不是一個人的獨白,而是一場關于未來的群體對話。
多少個日日夜夜,圍繞固德的經營發(fā)展,我們一起共創(chuàng)共識;
一起完成企業(yè)使命,企業(yè)愿景,企業(yè)價值觀的提煉;
一起共享各種機制,持續(xù)推動文化落地;
……
一個小小的頭盔,可以保護那么多人的生命,
固德從事的事業(yè)是一份善道,或者叫善業(yè)。
這是我當時的一份體證和感知,
也曾經在清華大學MBA課堂上,
分享過這份感受,介紹過固德。
二、深思·固德文化之魂
三年寒暑,砥礪前行,
春去秋來,又是一年冬至。
望著窗外的四季輪回,
一個揮之不去的思索,
一個觸動心靈的問題,
時不時的涌上心頭,
固德的文化,如果用一個詞來成概括,那是什么?
三百六十行,固德人為什么選擇做頭盔這一行呢?
一年又一年,從事這份事業(yè)的目的和意義究竟是什么?
這都不是容易回答的問題。
也不是輕易能回答的問題。
更不是需要草率給出答案的問題。
她應該來自內心無聲的呼喚,
她應該來自內心涌出的方向感,
她應該來自洗盡鉛華后的靈魂叩問。
……
正所謂,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某一天的午后,伴隨著暖暖的陽光,
“固善道,明明德”,
這六個字像上天的恩賜一樣,浮現在腦海中。
正在電腦前碼字的我,
快速在筆記本寫下這吉光片羽,靈光一閃的一刻。
△筆者當時的記錄本
當寫下這六個字時,
思緒竟如泉注一般,
多少個日日夜夜的苦思冥想,化為靈光乍現。
一篇關于固德文化之魂的闡釋小文,應運而生。
△邀請書法家何永勝先生題寫的“固善道、明明德”書法
《固善道,明明德,一家頭盔企業(yè)的初心與使命》
固者,固善道也;德者,明明德也。是名固德。
固,是堅固之意,也是固守、堅守之意。固善道,就是固德人,此生堅守善道,用堅固之產品,去利益天下人。因為,我們相信,頭盔行業(yè)是善道,可以保護億萬人,惠及千萬家庭。
德,明德也,每個人內心本有光明德性之意;明,弘揚也。明明德,就是固德人,透過產品和服務去利益每個客戶的心靈,去激發(fā)和弘揚每個客戶的光明德性。因為我們相信,我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除了堅固的有形價值之外,還有精神層面的無形價值,就是讓每個客戶獲得一份生命的安寧。
當行文至此,
固德的整個文化框架和脈絡,
竟也變得如此清晰,如此富有邏輯。
從“固善道、明明德”的固德文化源點出發(fā),
到使命、愿景、價值觀、行為準則;
再到固德的產品和服務;
再到保護億萬人的生命故事;
再到各種落地保障機制……
它們之間的關系,
猶如被打通的任督二脈,瞬間活了起來。
從暗合道妙到明合妙用,
固德文化完成了明確化、體系化,
實現了一次蛻變和升華。
一言以蔽之,
固德的文化,是以“善道”為中心,以“明德”為目的的文化。
固德的事業(yè)源點來自于“善”,事業(yè)的終極目的是指向明“明德”。
固善道的這個“善”,落在使命上,就是“做頂好頭盔,保護一萬人”!
固善道的這個“善”,落在愿景上,就是“鑄就客戶安心的品牌,成為員工成長的舞臺”!
固善道的這個“善”,落在價值觀上,就是“從賣產品到愛客戶,學習創(chuàng)新,敬畏感恩”!
固善道的這個“善”,落在產品和服務上,就是對“我們1%的產品失誤就是100%的顧客生命”的敬畏!
……
至此,
固德文化與固德企業(yè)名字,
竟然也不期而遇,融為一體,
固者,固善道也;德者,明明德也。是名固德。
△在固德辦公室,筆者與固德董事長張忠軍(左一)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我想,這是上天贈與的禮物,不能獨享喜悅。
于是,把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做了進一步梳理和提煉。
分享給了我們的合作伙伴——固德。
他們才是這個文化的主人,
他們才是這個文化的實踐者和推行者。
三、推動·固德善道文化的實踐
文化建設與落地,只有逗號,沒有句號。
從“固善道”的文化源點出發(fā),智誠靈動團隊與固德團隊一起,在使命上,在價值觀上,在產品和服務上,繼續(xù)開展落地實踐。
△筆者與固德團隊一起共識文化落地機制與措施
固德的價值觀是“從賣產品到愛客戶,學習創(chuàng)新、敬畏感恩”。
為了踐行“從賣產品到愛客戶”,發(fā)起“愛客戶月”,推動拜訪客戶的計劃,深入走進客戶,聆聽客戶需求。固德有完善的回訪機制,可以高效的獲得第一手用戶反饋,快速優(yōu)化產品。
固德的使命是“做頂好頭盔,保護億萬人”。為此,固德在產品上狠下功夫。為了制造出舒適、美觀的產品,為了顧客的安全,每次產品研發(fā),都會反復進行磨具調整,一次修改就好幾萬,而且每研發(fā)至少需要3套。但是固德認為這個投入是值得的。
下面這個對話來自固德內部真實場景:
固德領導:
新品頭盔還得繼續(xù)進行磨具調整,昨天佩戴體驗會上有一些問題反饋,每個細節(jié)問題都要重視。
固德員工:
這款新品模具已經調整過三四次了,費用很高,一次都得好幾萬,我看一些吹毛求疵的小問題就算了吧。
固德領導:
我們公司就是要以安全、舒適、美觀的理念,做好每一款頭盔,不要因為要花錢就把一些問題放過!
四、“固善道,明明德”的文化,引領固德面向未來
△為固德創(chuàng)意的文化手冊——固善道,明明德
文化是固德人的文化,
不是因為筆者來了,固德才有了文化。
我們知道,
“固善道,明明德”的文化,
這不是筆者的個人創(chuàng)造,
而是基于對固德文化的體證所得。
從企業(yè)文化咨詢顧問的角度,
由心而發(fā)的一個提煉和升華,
這個提煉和升華,背后是廣大固德人共同的心血和付出。
是他們的一言一行,成就了固德的文化,
沒有他們,就沒有以“善道”為中心,以“明德”為目的的文化。
……
固德,秉持這個“善道”的特色文化,
不斷地在特種頭盔領域,精耕細作,
做頂好頭盔,保護億萬人!
人生百年,干成一件事,足矣!
固德人,
借“頭盔之事業(yè)”,
固善道,明明德,
終將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這或許是固德人終極的使命和價值吧!
這時,稻盛和夫先生的囑托,從耳邊響起:
人生的意義就在于提升心性,磨煉靈魂,人生謝幕時的靈魂能比開幕之初高尚一點點。
固善道,明明德,企業(yè)文化引領企業(yè)發(fā)展,深深地祝福固德!
【固德復材簡介】
青島固德復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位于山東青島,中國特種頭盔領導品牌,專注于先進復合材料頭盔的研發(fā)與制造,是一家集頭盔研發(fā)、生產、銷售一體制造企業(yè)。公司是森林消防局森林防護頭盔研發(fā)供應商,參與新型防暴頭盔的設計與研發(fā),與世界知名頭盔品牌共同研發(fā)生產碳纖維摩托車頭盔及賽車頭盔。產品銷往國內外。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李林杰】隨筆雜談
【下一篇】【郭畑】宋代子思道統地位的確立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