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晚林作者簡介:張晚林,號抱經(jīng)堂,男,西元一九六八年生,湖北大冶人,武漢大學哲學博士。曾在湖南科技大學哲學系任教,現(xiàn)任湘潭大學碧泉書院·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兼職湖南省孔子學會副會長。著有有《徐復觀藝術詮釋體系研究》《赫日自當中:一個儒生的時代悲情》《美的奠基及其精神實踐——基于心性工夫之學的研究》《“道德的形上學”的開顯歷程——牟宗三精神哲學研究》《荀子譯注(選本)》等。于2009年以自家之力量創(chuàng)辦弘毅知行會,宣揚儒學圣教,踐行“知行合一”之精神。 |
復旦教授辱罵孔孟,孟子是前科嗎?
來源:共識網(wǎng)
作者:張晚林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四月廿六日己未
耶穌2015年6月12日
近日,因復旦大學劉清平教授公開辱罵孔子、孟子,引發(fā)了復旦學生的“將劉清平逐出復旦”活動,世界孔子后裔聯(lián)誼總會和已經(jīng)畢業(yè)的復旦七位博士生,都發(fā)表了致復旦大學的公開信表達抗議,引起公眾熱議。
依據(jù)常理,作為一名大學教師,不管其是否認同孔孟的思想,公然辱罵自己的研究對象如潑婦罵街,當然是極其不合適的,有損師德與教師尊嚴。有意思的是,也有人為劉清平教授鳴不平,理由是,作為儒家代表人物的亞圣孟子不也罵過人嗎?劉清平教授罵一罵有何不可?
這個理由似乎理直氣壯。但孟子罵過人嗎?是怎么罵的?很多人立即就說孟子罵楊朱和墨子是“禽獸”呀!人們之所以會有此印象或結論,主要是對下面這段文字的誤讀:
“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滕文公下》)
這段文字,雖然出現(xiàn)了“禽獸”二個字,但這是在罵楊朱與墨子為禽獸嗎?眾所周知,孟子與楊朱、墨子之思想主張有別。孟子主張以五倫之教來彌合社會,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倫要求人們必須承認社會中身份地位的不同,且愛有等差。因為五倫之教是人不同于禽獸的大道與根本,若不能行之,就與禽獸無別。故他說:
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孟子·滕文公上》)
上面那句話的意思是:楊朱為我的學說,必然會導致無君的結果;墨子兼愛的學說,必然導致無父的結果。如果既無父又無君,那么,就是一個禽獸群落而不是人類社會。顯而易見,孟子完全不認同楊朱那種完全為我的自利觀點,也完全不能認同墨子兼愛的觀點。這樣看來,孟子這里所說的“禽獸”不是罵楊朱或墨子是禽獸,而是說楊朱與墨子的學說導致人們不重五倫之教,最后使人類社會像動物園一樣,這就是儒學中有名的“人禽之辯”。由此不難看出,孟子哪有一絲半點如劉清平教授的那種粗口呢?
其實,略懂一點古漢語知識的人都知道,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這段話中,這里的三個“是”都不是作為系動詞的“是”,而是代詞。即第一個“是”,代指“楊氏為我”,即“楊氏為我”這種情況一旦出現(xiàn)就會導致無君的結果。同樣,第二個“是”,代指“墨子兼愛”,即“墨子兼愛”這種情況一旦出現(xiàn)就會導致無父的結果。第三個“是”,代指“無父無君”,即“無父無君”這種情況一旦出現(xiàn)就會導致人類社會不成其為人類社會而是禽獸群落。在古漢語里,一般不會出現(xiàn)“某某是禽獸”的說法。如果孟子真要罵楊朱與墨子是禽獸,一定是這樣的句子:“楊朱、墨子,禽獸也。”這才是符合古漢語語法的,絕對不會出現(xiàn)“是禽獸”這種說話??梢?,這里雖然“是禽獸也”四個字,但這決不是罵楊朱與墨子的,而是論說他們的學說所導致的可怕后果。因此,孟子后面又接著說:“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孟子·滕文公下》)這明明是說楊朱與墨子的學說導致人們禽獸之行的結果,而不是罵楊朱、墨子自身就是禽獸。這段話,朱子的解釋是:
“楊朱但知愛身,而不復知有致身主義,故無君。墨子愛無差等,而視其至親無異眾人,故無父。無父無君,則人道滅絕,是亦禽獸而已?!?《孟子集注》)
這段話指出,無父無君,就根本沒有了人道,就是禽獸的世界。這是辱罵楊朱與墨子嗎?當然不是。
由此可見,有人引用孟子的話來為劉清平教授罵人張目是沒有根據(jù)的。大家人云亦云,不熟讀經(jīng)典,故誤會大矣。
退一萬步說,即使孟子罵了楊朱與墨子,難道能成為劉清平教授罵人的理由?世上焉有此理?別人做了壞事,能成為你做壞事的理由嗎?別人貪污了,難道你就理直氣壯地去貪污?稍微明白事理的人,恐怕不能認同。更何況,事實上孟子根本就沒有罵人。
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無論你是否贊同,已經(jīng)成為了華夏民族的文化符合與精神象征,這是事實,不可改變。歷史上反孔孟的人不是沒有,這些人當中比劉清平教授有學問的人多的是,但結果呢?估計劉清平教授也沒有辦法完成掀翻孔孟的“不世偉業(yè)”。
孔子、孟子都是兩千多年以前的人了。你不認同他們的觀點,可以不去讀他們的書,然后保持沉默,算是盡一個君子的厚道。須知,世間的學問多矣,世間的學人亦多矣。若一不認同就罵,學界不就成了斗鬧場?!洞髮W》云:“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眲⑶迤浇淌谝匀绱藨嵑拗娜プx孔孟原典,得出的結論又有多少是“得其正”的呢?
即使劉清平教授說:我根本不想做什么學術研究,只是為了泄憤(至于他的“憤怒”從何而來,不得而知,但泄憤倒是讓他出了大名),那么,如潑皮無賴般去辱罵從未與其謀面且去世了兩千多年的古人,就不怕?lián)p了陰德?估計很多人是不會做也不敢做的。
責任編輯:葛燦燦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