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有曰: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某亦有曰:無《論語》,則無民族精神也!故《論語》之書,不唯學者研究之書,實亦學童啟蒙之書、國人必讀之書!《論語》之學,不唯關注學理之討論、章句之注疏,亦當于世道人心有勸懲、于化性起偽有贊助。此吾輩同道所寄望于《論語》學研究中心者也!
在中國古代文化、思想、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總有一些河段因為陡然出現(xiàn)的峽谷、險灘或斷崖,而奔突成湍急的彎道,沖決起壯觀的瀑布,飛濺起耀眼的浪花,終于形成了后人視野中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
劉勰的“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說,不僅突顯了玄言詩與山水詩的內在張力,更蘊含著對于詩歌本質論和文學新變論的“價值判斷”。其隱而未彰的意涵是:東晉以來,以“莊老”玄理入詩的風氣,阻斷了詩歌言志、緣情、比興、寄托之通道,使詩歌陷入到“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的窠臼中而不得舒展,而劉宋初年山水詩的蔚然興起,正是擺脫了玄言詩的玄···
作者對近代著名軍事著作《曾胡治兵語錄》進行了全面翔實的整理,注釋、今譯之外,又加精彩導讀;正文之外,又加增補;在蔡鍔、蔣中正對曾國藩、胡林翼治兵語錄纂輯的基礎上,做了更為細致的爬梳和整理工作,俾使讀者一卷在手,可對曾、胡二公的軍事思想、治兵方略及人格氣度,有一個具體而微的把握和理解。
那些批判孔子的人,不僅是“智不足以知圣人”,“學”也不足以知圣人。他們忘了,孔子代表的不是“勢統(tǒng)”而是“道統(tǒng)”。真正的儒家思想,一向都有“道尊于勢”“從道不從君”的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