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力相信,至少在古代,禮教曾經(jīng)建立過井井有條的秩序,那時不僅人們服膺禮教,以此規(guī)范自己的心性結構,而且以禮入法,形成了準五服以制罪的中華法系。隨后關于竇娥和舜的兩篇文章就意在描述這種禮教起作用時的狀態(tài),也不是僅有美好,而是仍然會有情禮沖突、禮法爭論,也會有冤案以及對冤案的處理。張力的存在,并不足以否定這種秩···
古人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今天的中國學術思想研究,幾乎每一個領域都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后來者的研究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的。職是之故,對20世紀以來的《孝經(jīng)》學研究總體狀況做一梳理,不僅僅是對先行者研究成績的尊重,對于澄清和彰顯本文的研究來說也是非常必要的。
宋代理學上承孔孟之學,進行了儒學文化價值重建,其學術思想體系走向成熟的標志,是南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呂祖謙兩人在武夷山寒泉精舍共同編纂的《近思錄》十四卷。該書選輯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四先生精要之語分類編集而成,也是朱熹思想逐漸成熟的結晶,在我國長期得到尊奉。
《近思錄》是宋代理學大師朱熹、呂祖謙二人共編于寒泉精舍的理學著作,完稿于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
中華禮樂文明的傳承與發(fā)展舉世矚目,從“六經(jīng)”到“四書”,從孔子以仁釋禮,到朱子禮理雙彰,為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傳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由吳震、吾妻重二、張東宇共同主編的《東亞〈家禮〉文獻匯編》(以下簡稱《匯編》),是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重大項目的研究成果,并于2021年入選“十四五”時期國家重點圖書出版專項···
最近幾年,有個詞非常熱,叫“國考”,即指每年舉行的國家公務員考試,競爭之激烈,不言而喻。
蒙文通先生嘗引孟子“觀水有術,必觀其瀾”之語論治史之法曰:“觀史亦然,須能從波瀾壯闊處著眼”,“須能把握歷史的變化處,才能把歷史的發(fā)展說個大概”。能否找準歷史發(fā)展的關鍵變化節(jié)點,直接決定著史家能否對歷史演進過程形成深入理解。另一方面,在歷史的轉折點上,諸多事物往往都會發(fā)生復雜的變化,給人以眼花繚亂之感。
哲學的產(chǎn)生皆有本原,如果說西方哲學的本原始于希臘先知之見,則中國哲學的本原始于“三圣三古”之說。本原不明,其流不清。返本歸原,直道而行。以中國哲學言,返本,就是返中華第一經(jīng)典《周易》之本;歸原,就是歸孔子精心傳述《易傳》之原。
張西堂(1901—1960)是成就斐然的經(jīng)學史家,對諸子百家之學也有精深研究,同時他還是古史辨派的重要成員?!稄埼魈萌敷w現(xiàn)出的“古史辨派”的治學精神和方法,值得重視。
線裝書局新近推出了文史專家夏新先生新著《論語新說》。該書以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與儒家“溫故而知新”“告諸往而知來者”的方法論相結合,回首人類文明長河,聯(lián)系世界政治,檢視孔子及其儒學,既具歷史眼光,又具世界視野,是一本展示中華文化自信之作,頗具新意和亮點。
《〈中庸〉前傳》(《中庸》研究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是張汝倫先生所事《中庸》研究的奠基之作。張汝倫數(shù)十年來耽味史上經(jīng)典,潛研中西哲學,遠寄冥搜,神思獨運,著作等身。
收到《湯一介 樂黛云:人生三書》之后,我一直在慢慢品讀。之所以讀得慢,一是因為這三本小書經(jīng)得起反復品讀和仔細揣摩,另外因為編選的文章和小開本的裝幀形式很方便閱讀,在略有空閑的場合隨時都可以打開看上一兩篇。
人朝向超越者的體驗之差異一方面塑造了不同的超越者(如“上帝”和“天道”之別),另一方面標志著不同的“自然本性”,歷史則是這種不同的超越體驗所展開的場域。對西方現(xiàn)代文明的根源性反思所達至的地基就是人自身的超越性體驗,而對于西方“逃離的形而上學”進行的批判所呼喚的就是人之真正的自然本性。
李聯(lián)琇(1820-1878),字季瑩,江西臨川人。咸豐七年(公元1857),李聮琇視學江蘇,按部揚州,劉壽曾以經(jīng)解、詩賦受知李氏,補儀征附學生。同治四年(1865),李氏主講鍾山書院,與劉毓崧“譚藝,過從甚密”,并數(shù)數(shù)念及劉壽曾。同年秋,壽曾奉父命,趨金陵,謁李氏于書院,齒弟子列,燕閑侍坐,論學道古,時有所聞,因仿《鄭志》,“條···
經(jīng)典是影響一個悠久文明走向的文本源頭,它意味著重現(xiàn)思想與人生開端的溯源能力。20世紀的中國,崇尚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漠視甚至拋棄傳統(tǒng)文化,致使儒學等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一度花果飄零。
2024年的第一個周末,湖南王船山故里研學基地理事長胡國繁先生在雁城國家高新區(qū)的科創(chuàng)智谷新辟場館,我與王、章二先生往賀。在新年新場地的新氣氛中,我第一次跟著老師們通讀《船山記》,覺得這篇“記”很有特色,與曾經(jīng)熟讀過的《桃花源記》《岳陽樓記》《小石潭記》《登泰山記》等有不同,國繁先生追問,有哪些不同,我一時不敢作答?!ぁぁ?/p>
周敦頤《太極圖說》的“太極”范疇是一個宇宙論概念,而朱熹《太極圖解》的“太極”范疇是一個本體論概念。“太極”這個詞語來自《易傳》,雖然也是宇宙論概念,卻不同于周敦頤的宇宙論。但無論是本體論還是宇宙論,都是存在者化的觀念,因而都面臨著當代哲學之前沿思想的解構。
漢、魏、唐、蜀、北宋、南宋和清代的七朝石經(jīng),雖然都以碑石爲載體,但其文本、字體、經(jīng)傳、碑式,與鐫刻時的標準文本、通行字體、書寫閱讀習慣相應,都有一定的變化,形成各自的特色。孟蜀廣政石經(jīng)的特點,一是帖式形態(tài)的小型碑石,與漢、魏、唐大型碑石不同;二是經(jīng)傳并刻,以經(jīng)文大字、注文雙行小字面目呈現(xiàn),亦與漢、魏、唐石經(jīng)的···
20世紀初,梁啟超為王安石及其變法翻案以后,研究王安石的熱潮持續(xù)到今天而未見消退。王安石在政治、經(jīng)濟、文學和學術思想等領域都有建樹。但是20世紀研究王安石主要是圍繞熙豐時期的變法為主,而對其文學和學術思想的研究仍處于較為薄弱的境況。
《孔子家語》是一部專門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該書匯集了孔子的大量言論,再現(xiàn)了孔子與弟子、時人談論問題的許多場景。與《論語》相比,該書內(nèi)容十分豐富,具體生動,首尾完備。只是該書長期遭受冷落,被視為“偽書”棄而不用!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