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東西路。只一個仁字了卻,孔鄉(xiāng)禹域。馬廄既焚不問馬,九地流行人注。俱往矣,發(fā)心微度。
何為道德?道德立基于本能的克制,構成人獨具的社會性之產(chǎn)物,是對于自然性的超越。從辯證邏輯而言,社會范疇是與自然范疇對立的,道德領域是與自然領域對立的,因而道德性殊異于本能性,而本能可欲的范疇,則成為道德不可欲之領域,道德意味著對于本能的克制與忍耐,由此才能形成道德領域對自然領域、社會范疇對自然范疇的超越。
蒙泉是四泉中最初的泉,流量在四泉中最大,也最清澈,冬暖夏涼。池底有游客投的硬幣清澈可見。蒙泉碑也最為著名,刻于南宋紹熙三年(1192),為時任荊南觀察使張垓書,荊門知軍陸九淵立。字體蒼勁,記錄著一段塵封的歷史。
周末一早去菜店,買四個圓白菜,回來做挼菜,這是我跟四川人學的:圓白菜葉子一片一片剝下來,放在竹編篩子上晾曬,陽臺上曬一天,用小刀將菜葉中間的粗筋切兩刀,方便晾曬,否則到時候不好做。曬到晚上,全蔫兒了,放在大盆中,撒上一大把花椒,兩把鹽,慢慢地用手挼。挼菜不能心急,要慢慢地挼,否則感覺很費力氣。
《戰(zhàn)國大學堂之稷下學宮》以劇情類紀錄片的語言重繪稷下學宮崢嶸,著力于民族現(xiàn)實、民族記憶、民族認同與民族想象的互動關系,從影像時空美學角度重鑄民族建構的文化意識作用。在中國與國際視野下展現(xiàn)了齊魯思想文化對中國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回眸稷下學宮中涌現(xiàn)的眾多學者賢士,孟子、荀子、淳于髡、李斯、韓非等形象都各具特色,不僅在學術觀點上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而且在生活細節(jié)的刻畫上也凸顯了他們人格的復雜性。荀子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戰(zhàn)國時代仍然堅守著儒家思想,堅持仁義和倫理道德,然而李斯和韓非作為荀子的學生逐漸轉向了法家思想,認為法家思想更適用于禮崩樂壞的年代。
盡管我們所說的古文字主要是指秦以前先民使用的古體漢字,然而從中華文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考察,由于在文字初創(chuàng)的新石器時代尚未形成一統(tǒng)的格局,而呈現(xiàn)為夷夏東西的形勢,因此,我們所理解的古文字本應包括與古體漢字同時代甚至更早的民族古文字。這種文字起源的多源特點,是我們在學習和研究中國古文字學時必須具有的觀念。
元宇宙在當下是個全球熱得發(fā)燙的話題,在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資本、娛樂、媒體等領域元宇宙最是激動人心。中國各省市在布局未來科技創(chuàng)新驅動經(jīng)經(jīng)發(fā)展時也紛紛瞄準元宇宙。在現(xiàn)實與虛擬之間,其虛實相映,萬物互聯(lián),數(shù)字分身,人它互動,雙向對流,自由轉碼,情景合一等特點,將人的自由意志獲得極大實現(xiàn)與極大滿足。
四書學作為朱子全部學術的結穴或中心所在,其獨特的價值早已引起學界的關注和重視,相關研究成果迭出不窮,使得若無新的視角、材料和方法,很難在這一肯綮領域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北京師范大學許家星教授的新作《經(jīng)學與實理:朱子四書學研究》(以下簡稱《經(jīng)學與實理》)以辨之極精、言之極切、引之極詳、證之極明的鮮明特質,將朱子四書···
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中的研究者,在評價王莽其人其政時,往往呈現(xiàn)出巨大差異。歧見背后不僅透射出介于科學與藝術之間的歷史學學科屬性,也反映出歷史上的王莽或者史籍文獻所記載的王莽,可能具有比較復雜的多張面孔。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根本上是文化的復興。高校人才培養(yǎng)理應心懷國之大者,自覺擔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具體到國學專業(yè),就需要在新時代找準定位,深入思考如何在新文科背景下培養(yǎng)國學專業(yè)人才。因此,新時代的國學專業(yè)人才應該在國家文化安全戰(zhàn)略的高度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脈絡。這就要求從中華民族整體的角度來理解中國···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成立后,將經(jīng)學作為一個重要研究內容。2010年召開了第一次經(jīng)學會議,主題是“經(jīng)學:知識與價值”。這次會議主要是要解決一個問題:人大國學院的經(jīng)學研究要走一條怎樣的路?周予同先生有一個說法:“經(jīng)學的時代結束了,經(jīng)學史的時代剛剛開始。”雖然說是經(jīng)學史研究,但周先生還有其弟子朱維錚先生,對于經(jīng)學基本是否定的···
中國古老的經(jīng)學,目前在正式學科建制之外,此種現(xiàn)象已經(jīng)存在了一個多世紀,而且有可能會延續(xù)更長的時間。身處其中的經(jīng)學研究者在飽受煎熬的同時,也不得不適應伴隨這一窘境而來的研究方法上的改變,并有責任直面這種改變所帶來的成功或失敗。
孟子是儒家“亞圣”,孟子學說對中華民族性格的塑造、對思想學術的發(fā)展演變,影響巨大而深遠。歷史上學人對孟子的研究從未停歇,成果如雨后春筍,形成了堪與孔學、老學、易學比肩的孟學。近年來,孟學研究成果迭出,而新近出版的周淑萍教授所著《先秦漢唐孟學研究》當屬其中的一部力作。
讀書是一件雅事,也是一件平常事,在好書之人那里,讀書與穿衣吃飯等同,皆是人生不可或缺之務。歷史上不同的人讀書有不同的特點,有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的灑脫,亦有陶弘景“讀書萬余卷,一事不知,以為深恥”的謹嚴。近代的中國學人里,頗不乏讀書種子,黃侃就是其中翹楚。
從婚姻重門第到重資財,反映了非常深刻的社會變遷:建立在出身、門第之上的身份壁壘已經(jīng)失效了,財富獲得了打通身份壁壘的力量。這一變遷構成了“唐宋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構成了宋代社會近代化轉型的鮮明標志。
今天,四海孔子書院全體師生一年一度的“耕讀園谷雨開耕儀式”如期舉行。首先是祭祀,隆重地向天地表達誠敬之意。書院用青、赤、黃、白、黑五種不同顏色的谷物作為祭品,代表天地四方。之后,院長馮哲帶領大家行三拜之禮,并由老師恭讀祝文。最后,由五位老師首鍬播種,五位學生分別配合移苗、培土、灌溉。
壬寅暮春之際,予在魔都,疫困旬月,聞見之間,有足悲者,感而有賦。因仿樂天《秦中吟》,直歌其事,命為《疫中吟》,計二十一首。疫情方殷,解封無期,滬民饑溺,怨誹不已,後或有續(xù)作,亦未可知也。
威尼斯以其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發(fā)達的交通,成為中世紀歐洲的商業(yè)中心與貿易重鎮(zhèn),來自各國的商人云集于此,市面流通著五花八門的貨幣,這些貨幣需要兌換與鑒定,由此便催生出以兌換與鑒定貨幣為業(yè)的金融商。這批早期的金融家往往沒有開設鋪面,只在街邊擺一張長凳,坐著,身邊放著一只裝了各種貨幣的大袋子,便可以向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兌···
關于儒學與馬克思主義(馬學)的關系為何,一直困擾著當下的知識界,前者指稱著中國作為一個傳統(tǒng)文明的“中華性”,后者代表中國作為一個現(xiàn)代國家的“現(xiàn)代性”,兩者的關系如何牽系中國作為一個國家如何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保持自身的連續(xù)性,使得“中華”與“現(xiàn)代”兩者不至于異質與斷裂。這一問題,是關系中國作為國家與文明兩重體的時代之問。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