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上半年的記錄,都是圍繞曹桓公葬禮,“十年,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終生卒。夏,五月,葬曹桓公?!苯K生,是曹桓公名。魯桓公十年春天,正月庚申日,曹桓公去世,夏季五月,曹國安葬曹桓公。
春季,《春秋》只有一條記錄,“九年,春,紀季姜歸于京師。”紀季姜就是紀國嫁到王室的公主。紀,代表她來自紀國。季,說明她在姊妹中的排行。姜,是紀國的姓。京師,就是雒邑,此處代指王室。
春天,《春秋》記錄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八年,春,正月,己卯,烝?!闭录好眨攪e行了烝祭。
春季,《春秋》只有一條記錄,“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咸丘,杜預(yù)注釋說“高平巨野縣南有咸亭”,即今天的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一帶。
秋季,《春秋》記載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秋,八月,壬午,大閱?!卑嗽?,壬午,魯國舉行了大閱兵。
春季,《春秋》只有一條記錄,不過三傳引述《春秋》時略有差異?!豆騻鳌泛汀稑b梁傳》引述《春秋》時作“六年,春,正月,實來。”《左傳》則是“六年,春,正月,寔來?!倍蓬A(yù)注釋說:“寔,實也?!笨梢娙齻髌鋵嵰恢?。
秋季,《春秋》一共記載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秋,蔡人、衛(wèi)人、陳人從王伐鄭?!?/p>
春季,《春秋》只有一條很奇怪的記錄,“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陳侯鮑卒。”魯桓公五年春天,正月甲戌日、己丑日,陳國的國君陳桓公(名鮑)去世了。
春季,《春秋》只有一條記錄,“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崩?,在魯隱公元年《左傳》就提到過,是魯國南部邊界城邑,靠近宋國。這條記錄從字面看似乎沒什么深意。
春季,《春秋》只有一條記錄,“三年,春,正月,公會齊侯于嬴。”嬴,在今天的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qū)西。不過這條記錄有一處稍微異常,是“正月”而非“王正月”,具體原因在魯桓公元年解釋“桓無王”時已探討過,此處不再贅述。
秋季,是個多事之秋,《春秋》一共記載了四件事。
夏季,《春秋》唯一記錄是“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太廟。”郜大鼎,說明這個鼎本來是郜國的寶物。魯隱公十年夏天,魯鄭聯(lián)軍攻打宋國,攻取了郜,意味著郜國在那之前已經(jīng)被宋國所攻占,所以此鼎隨之歸于宋。
《春秋》在春季有三條記錄。但這三條記錄實際說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正月,宋國發(fā)生弒君政變。三月,幾位諸侯的會面是這次政變事件的后續(xù)。第二件事是在此期間滕國國君來訪。為方便理清思路,我們把宋國政變的事放到一起看。
時間進入公元前711年,魯國的歷史翻開新的一頁,魯桓公正式即位。前面提到過,魯桓公的母親是宋國公主仲子,父親是魯惠公,按《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魯桓公名允。
對“一”的領(lǐng)會和踐行構(gòu)成了“心易”說的核心,也是從楊簡到王陽明、劉宗周的易學(xué)哲學(xué)之特色。王陽明通過心物的顯隱關(guān)系和良知體用論,既澄清了“心”與“易”(物)的同體而顯,也指明了工夫的途徑,彌補了“直心”在應(yīng)物之用上的缺陷。劉宗周通過心對“易象”的籌劃作用闡明了“易”何以為“心易”,也通過“心極”闡明了“心”與“易”何以為“一”。王陽明···
魯隱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春季,《春秋》唯一記錄是“十有一年,春,滕侯、薛侯來朝?!眱晌粐?、薛侯來訪。
春季,《春秋》只有一條記錄,“十年,春,王二月,公會齊侯、鄭伯于中丘?!敝星穑旊[公七年《春秋》有“夏,城中丘”的記錄。這次會面,顯然是去年冬天齊、魯雙方國君會面的后繼,大背景就是鄭國以周桓王名義討伐宋國。所以,促成這次會面的幕后真正主人公——鄭莊公——終于出場了。
春季,《春秋》記錄了三件事。第一件,是“九年,春,天王(子)使南季來聘。”《榖梁傳》和《公羊傳》引述《春秋》時這里都是“天王”,《左傳》是“天子”。春天,王室派出了一位被《春秋》稱為“南季”的使者來魯國聘問。
春季,《春秋》記錄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八年,春,宋公、衛(wèi)侯遇于垂?!贝?,杜預(yù)注釋說“衛(wèi)地,濟陰句陽縣東北有垂亭?!眲t大致在今天山東菏澤東北。
春季,《春秋》記錄了兩件事,一是“七年,春,王三月,叔姬歸于紀?!比?,魯國的另一位公主叔姬嫁到了紀國。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