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厚曾在《探索與爭鳴》(2017年第4期)發(fā)文,提出“舉孟旗行荀學”,希望在尊孟的外表下發(fā)展荀學思想,意在打破唐宋以來“尊孟抑荀”的局面。于是,統(tǒng)合孟荀成為中國哲學學術研究的新熱點。為此,《文史哲》(2020年第2期)還刊發(fā)了郭沂、劉悅迪、梁濤等人所寫的關于“孟荀之爭與統(tǒng)合”的一組筆談。
世界上第一座孔子廟誕生在孔子故鄉(xiāng)曲阜闕里。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故所居堂弟子內,后世因廟藏孔子衣冠琴車書?!笨鬃尤ナ篮螅示泳透臑槠浼漓霃R宇。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十月,劉邦專程來孔子廟以太牢祭祀孔子,首開帝王祭祀孔子先河。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成為國家指導思想,孔子被奉祀在國立學校內。此后···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尼山的月光,穿越歷史煙塵,行走亙古長河,潔凈、明亮而堅定;孔子的天空,因高遠而圣潔,因博大而雋永,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星空,是中華兒女的心靈禪房。一路走一路走,便是一個日月同輝的清朗世界。
杜華偉在中南大學攻讀博士時的專業(yè)是倫理學,而在最后要確定博士論文的選題時,她告訴我說,準備進行書院方面的研究。雖然我是她的博士研究生導師,卻在書院研究方面缺乏任何積累,不要說這方面的專業(yè)知識闕如,就連基本的關注都可能不曾有過。
董仲舒之政治思想以人為本,以教為治人、成就人的根本之道。董仲舒推陰陽以立制度,以天統(tǒng)人,而寓教于其中。從形式上看,董仲舒思想體系的最高范疇是天,如若問天之所欲為何?其答案是元。元是一切追問的最終答案,因而是最原初的出發(fā)點。天地有天地之元,人有人之元,萬物亦有其元,元是一切存在的本質,亦即是一切存在的出發(fā)點與歸···
2020年,山西垣曲北白鵝遺址開始發(fā)掘,此次發(fā)掘出土文物眾多,有成套禮器和帶有長篇銘文的奪簋以及成套的銅編鐘、石編磬等,出土了銅、玉、石、金等遺物500余件套。2021年,《燕姬的嫁妝——垣曲北白鵝考古揭示的周代女性生活》入選國家文物局2021年度“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征集推介項目,再次勾起世···
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鄒國(今山東鄒城)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被尊為“亞圣”,與孔子合稱為“孔孟”?!睹献印芬粫敲献友哉摰膮R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全書共七篇,篇目為《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每···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在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和合共生的文化精神與生存方式在中華大地上迸發(fā)出強大的生命力,并為人類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理念。中華民族有著和合共生的精神價值和文明血脈。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有責任解答好中華民族和合共生的歷史內涵及其當代生動實踐,擔當起傳播中華文明的重任。
肇始于近代以來的中國現代化,在艱難前行過程中始終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攜手相望,一同行進在一條既要互為助力又難免間有阻滯、既要協調促進又必然存在矛盾的歷史通道之中。中國現代化離不開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陪伴和影響,中華傳統(tǒng)文化亦要接受現代化的審視與改造。中國現代化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辯證聯結,既是晚清至今的現實進路和客觀存在,更···
《論語》開卷孔子的三句話,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睂τ谔斓琅c性之關系,學界有多種理解,或解為體用關系,天道為體本性為用;或解為一多關系,天道為一本性為多;或解為母子關系,天道為母本性為子。甚至解為并列關系,識自本性為圣賢,得乎天命(天道)為圣王。
中秋賞月的風俗古已有之,我們從唐詩中就可以找到不少吟詠中秋的詩句,大概因為秋高氣爽,正是最適合賞月的季節(jié)。不過,宋代之前,中秋只是表示節(jié)氣,并沒有固定在八月十五這一天,而且尚不是一個節(jié)日。宋朝時,政府才“以八月十五為中秋節(jié)”。中秋成為一個節(jié)日,始于宋代。
從1984年到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工作,我就被她的千年神韻深深吸引,且愛屋及烏,由岳麓而湖南,而全國,而國外,守著書院歷史與文化這個課題,一直沒有離開,甚至變得三句不離書院,幾近癡迷,被同仁貼上了“鄧書院”的標簽。也因此,但凡高校要做書院題目的研究生、各地要修復或創(chuàng)建書院的人,有不少前來咨詢。
疫情閉關帶來經濟民生和兩地互通的諸多障礙,美國制裁和新BNO移民帶來對香港未來的某些憂慮,而香港國安法深入社會治理縱深面以及新選舉法造成的政治生態(tài)“大洗牌”,也對香港的“民主文化”和相應勢力形成前所未有的打擊、沖擊與改造效應。
悲痛不能靠五階段說來解釋:悲痛影響身體、大腦和自我意識,耐心是關鍵。
今天是辛丑中秋,群學書院與諸君分享歷史學宗師錢穆先生的兩段文字,選自《中華文化十二講》。作者說:中秋這樣的節(jié)日是人造的,但極自然,不覺有人造的痕跡。這就是那人文參加進自然里面而演化成為一體了。此中有信仰、有希望、有娛樂,極富禮樂意義,極富藝術性,亦極富傳統(tǒng)性,極富有關于民族文化信仰之啟示性與教育性。
女性從事哲學研究有什么特別之處嗎?還是另一個本質主義觀點阻止了我們前進?
很難否認數字時代尤其是智能手機革命已經改變了我們交流的方式。從前被認為緩慢的書寫短信現在幾乎是瞬間送達最遙遠的熟人那里。由于短信和電郵交流發(fā)生的速度幾乎和說話速度一樣,書面交流已經變得越來越隨意了。
要想正確評價余英時先生的學術則必須回歸基本的問題:何為現代西方學術,何為中國學術?本文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從戰(zhàn)后德國新舊學術及精神思想的對抗及轉化,描述辨析了在西方近代及古希臘以來的思想史上的兩種不同傾向的治學特點,介紹了何為現代學術。下部概述了西方學術的二元與一元傾向,知識論與本體論、真理論、學術與學說的區(qū)別···
那么,真正的丑聞是什么?是合法捐款問題和它們免稅的事實。是學術能力水平考試(SAT)輔導課程。是大學令管理精英永久化的事實。是大學沒有能令管理精英永久化的事實。是分數膨脹,是大學體育。